杨扬被“淘汰”了,她被排除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预赛的中国队阵容之外。这是杨扬的遗憾,却是中国体育的一种勇气,甚至是一种进步。
短道速滑比赛十分讲究“团队作战”,尤其是决赛。如果单枪匹马很难“突出重围”。 遗憾的是,都灵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项目,中国队没能拿满3个参赛名额,只能选择两名选手参赛,而且要求这两人在预赛中不出闪失。杨扬在盐湖城以两枚金牌为中国体育实现了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实现了几代冰雪人的梦想。她在本届冬奥会开幕前也曾表示,目前的状态不错,她显然渴望着卫冕的辉煌。
在这样一种艰难的选择中,中国队出于“综合因素”考虑,最终选择了在起跑和速度上具有优势的付天余,以及年仅20岁的王闬。对杨扬来说,这是一种遗憾,甚至显得有些悲壮。不过,杨扬在短暂的失落之后,应该为中国代表团感到高兴。
因为文化观念和社会习俗等种种原因,中国体育“老将是宝”的观念过于牢固,一直缺乏更换血液、在大赛中起用年轻人的勇气。全运会老将当家自不必说,在奥运会等大赛中,也常常是满身伤病的老将挂帅,年轻小将难得一见,女足、女曲等项目都有此经历。这形成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很多大赛中,国外的体育记者多是老将,但运动员很年轻;中国的体育记者都很年轻,但运动员多是老将。
中国代表团参加单板滑雪的孙志峰,现在不到15岁。这让中国代表团少见地创造了一个纪录:都灵冬奥会年龄最小的运动员来自中国。事实上,中国冰雪运动时间短、基础差,多数项目水平不高,而且,上届冬奥会虽然取得突破,但要在都灵取得更大突破难度不小。因此,中国队在立足于拼的思想下,更应该放开思想。
弃用杨扬,是中国代表团在都灵冬奥会上的一次“出彩”。杨扬也许在其他项目还有机会,也许在都灵已经没有机会了。但是无论如何,她成全了一种壮美,因为中国体育在优势项目的培养中,不但需要一个人的“独霸优势”,更需要一个项目的“统治地位”。新华社记者刘卫宏
(责任编辑:奔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