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网站2月19日电 “这是我第一次出国,刚开始没想那么多,来了之后才知道在一个语言不通的陌生环境里工作时何等的困难。”在都灵冬奥会奥运村的6号楼里,北京奥组委实习人员李丹向记者讲述了他三个月的都灵生活。
2004年,研究生毕业的李丹考入了北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负责住宿工作。这次来都灵实习是她第一次出国。“对所在场馆的每个功能口至少要有一个大致了解”是李丹此次都灵实习的主要任务,这就要求李丹在实习岗位上做好具体工作的时候,尽可能多的与其他部门接触,了解他们的运行情况。 李丹说,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虽说意大利人都非常热情,但毕竟每个人的工作都非常忙,加上文化差异,刚开始几乎没有人能给李丹提供她想了解的信息。刚开始,李丹觉得十分茫然——“如果你非常直接、正式地去跟人家说想要了解什么情况,很可能什么也得不到,搞不好还会把双方的关系搞僵,因为人家没有义务向我提供信息。”所有的事情只能靠自己去看、去磨。如何打开局面成了摆在李丹面前的第一要务。
为了尽可能多的了解情况,李丹在工作清闲的时候会经常去与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聊天,出去一起喝咖啡。情况慢慢有所好转,李丹的人际关系逐渐建立起来,朋友也交了不少,有时候在很随意的场合就能打听到自己想知道的信息。李丹感慨地说,打入“敌人内部”的过程费心费神,尺度很难把握,你得了解这些意大利同事们的脾气性格,在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方式去跟她们接触,这样才能达到“曲线救国”的目的。
李丹现在的工作、生活得心应手,可刚到都灵的时候,她可没少遭罪。由于意大利人很少会说英语,经常迷路的李丹向找个问的人都很苦难。另一件让李丹痛苦的事就是通讯。初到都灵,李丹不知道怎样购买当地的手机卡,只好用北京的手机跟大家联系——“国内手机在这边打可贵了,那叫一心疼啊,但是有时候又特别想跟大家联系,想联系又舍不得打电话的感觉有多难受你知道吗?”李丹说,其实这些都是非常简单的生活小事,但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你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办。说起吃饭,更是让李丹乐不可支,她说,刚来都灵的时候,他跟同事们还没进场馆,工作也不是特别忙,由于住的是公寓,大家下了班还可以自己做饭。做饭就得买菜,可李丹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边的商店不像中国那样从早开到晚,人家可是一天八小时雷打不动,到点关门。经常是11个实习人员浩浩荡荡的去买东西,走到商店一看人家已经关门了,然后又浩浩荡荡的回来。说到这,李丹笑得前仰后合。
2006年1月29日,实习小组在都灵度过了狗年春节。李丹说,那天正好是奥运会预备开村工作启动后的第三天,特别的忙,下午根本就没有时间给家里打电话,由于北京与都灵有7个小时时差,李丹下班的时候北京已经过了除夕了,为这事儿,李丹一直都觉得挺遗憾的。那天,实习小组在都灵的一家中餐馆预定了“年夜饭”,不过这顿年夜饭吃的可一点都不轻松——鸡年的最后一天,都灵下起了大雨,众人冒雨前往,结果坐公车坐过了站,又淋着雨往回找——“这年夜饭吃的可不轻松啊。”李丹又爽朗的笑起来。由于第二天还要上班,大家都没有喝酒,不过在异国他乡能与家乡的人一起过春节已经让实习小组的每个人感觉到无比温馨。
还有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实习小组就要结束都灵的生活回到自己在北京奥组委的工作岗位上,回忆这三个月,李丹感触颇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更好的融入环境,从而打开工作局面是我这次实习的最大收获。(黎晗) (责任编辑:大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