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丹宁述评 转眼冬奥会半程已过,美国队目前在金牌榜上以7金领跑,如此佳绩却无法消弭美国人对“自我中心”者的质疑。
关颖珊赛前临阵退招来不少非议。《体育画报》的调查显示,一万多名投票者中有63%反对关颖珊“免选”获得奥运资格,不过这还仅仅限于维护选拔制度严肃性的层面。 在中国选手张丹带伤完成比赛的震撼场面的反衬下,对关颖珊放弃比赛的不满情绪更加活跃,而关颖珊立刻和迪斯尼签约成为代言人更是增加了反对者的口实。
高山滑雪选手米勒承认自己酗酒,抨击阿姆斯特朗,人们容忍他的这张大嘴和不羁的性格是因为对他天才的推崇和取得佳绩的期望,然而米勒在赛道上接连让美国人失望……
仅仅用成王败寇来解释美国人对自我中心的反感显然不够恰当。赛前扬言要夺得5块金牌的赫德里克对此最有感触。本来美国速滑队在接力赛中的实力超强,但是保持1000米世界纪录的黑人选手戴维斯因为怕影响自己的单项比赛而放弃了团体,使得赫德里克计划中的一块团体金牌飞了。戴维斯作为第一位非裔奥运会速滑冠军,其历史性的成就也多少因此而带上了一点阴影。好在美国社会没人愿意轻易碰“种族主义倾向”这根高压线。如果戴维斯是个白人,那么大概早就被媒体大肆地口诛笔伐了。
无人否认,自信是美国人的特质。在竞技场上,绝少会看到美国运动员因为不自信而影响发挥。张扬个性曾经被视作天经地义,但是“9·11”之后美国人的价值观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当然,依然有很多人对“牛仔”米勒津津乐道,但摒弃绝对的自我中心、强调奉献,向传统价值观的回归已经成了越来越多美国人的选择. (责任编辑:拉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