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再次错过金牌,但是对于理解和支持他的人来说,奖牌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代表中国队参加了4届冬奥会,为中国短道速滑默默奉献了人生最好的年华,在中国队最困难的时候毅然复出,但却以一种悲壮的方式黯然谢幕。 他就是李佳军。 31岁的李佳军在都灵得到男子1500米比赛的铜牌,让他最难过的是,他在自己最有把握的500米比赛中因犯规而无缘决赛。赛后,李佳军一言不发地离开了曾让他寄托无限梦想的帕拉维拉体育馆。对于一个士兵来说,最难过的不是战死沙场,而是还没有冲上战场前就无奈地离开。 时光倒转至2005年北京世锦赛。为了奖励老运动员对该项目的支持,国际滑冰联盟特地为李佳军、拉达诺娃等4名从1995年以来参加了所有世锦赛的选手颁发了纪念奖牌。 从事短道运动已近24年的佳军回忆当时的情形说:“我忘记不了台下有些人的古怪眼神,他们看我简直就像看一个‘老怪物’,但我还是喜欢短道,还是像以前那样无怨无悔。” 盐湖城冬奥会斩获一银一铜后,当时27岁的佳军打算退役并萌生出国留学的想法。2003年,正在他办理签证手续时,中国队在世界杯北京站颗粒无收,严峻的形势使中国队急切地希望老将继续领军,为了“站好最后一班岗”,佳军留了下来。 当时,佳军的大部分队友都选择了退役、结婚生子,只剩下他和女队的杨扬继续在冰场上滑行。他在今年1月封闭训练时曾对新华社记者说:“我知道自己的辉煌期已经过去了,但起码我现在还没有到低谷,还有能力再拼一届冬奥会。我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心态,我会以很平静的心态去参加冬奥会。” 20多年的短道生涯,让孝顺的佳军感到愧对家人,因为他回家太少了。年迈的母亲和同样正在事业上升期的弟弟默默地支持着他,从不要求回报。 佳军心酸地说:“我母亲会下意识地喊错我的名字,叫我‘佳民’。一次回家,她对我说:‘佳民你吃点啥啊?’佳民是我弟弟的名字,因为老是我弟弟照顾她,她已经不习惯叫我的名字了。” 如今,李佳军正式告别了短道速滑的舞台,他应该有时间陪伴老母亲了。无论将重新开始一段怎样的生活,佳军都应该骄傲,因为他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中国短道速滑,并为中国短道速滑书写了光辉的历史。·新华社记者刘阳王镜宇·(新华社都灵2月25日电) (责任编辑:海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