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搜狐首页-新闻-体育-S-娱乐-V-财经-IT-汽车-房产-女人-TV-视频-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专辑首页 现场直播 奥运经济 搜狐8年 奥运情结 北京2008 奥运官网 祝贺篇


搜狐2008奥运 > 《盛世中华》2008米书画长卷全国巡展 > 盛世中华新闻报道
北京文化游
2008.SOHU.COM    2006年03月14日17:25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 【热点排行】 【推荐】 【字体:  】 【打印】  【关闭

    ☉老北京四合院

北京文化游


    老北京四合院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四座房屋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所以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

  四合院在中国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根据现有的文物资料分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四合院形式的建筑出现。

  首先,北京四合院的中心庭院从平面上看基本为一个正方形。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房屋各自独立,东西厢房与正房、倒座的建筑本身并不连接,而且正房、厢房、倒座等所有房屋都为一层,没有楼房,连接这些房屋的只是转角处的游廊。这样,北京四合院从空中鸟瞰,就像是四座小盒子围合一个院落。

  北京四合院是名符其实的院,宽敞开阔,阳光充足,视野广大。 还有一点,就是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内涵丰富,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居住观念。

    ☉ 老北京胡同文化

北京文化游


    北京胡同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苍桑,它是老北京人生活的象征,是北京古老文化的体现。北京的胡同名称包罗万象,有自然景观、生活用品、人物姓氏等。有的名称反映了胡同的明显特征,如“宽街”、“八道湾”、“一尺大街”等;有的名称则表露出人们的美好原望,如“安福胡同”、“寿长胡同”、“永祥胡同”等。胡同的名称反映出胡同与人们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北京的胡同不仅是城市的脉络,交通的衢道,而且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它记载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并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北京胡同的名称看上去包罗万象,既有江(大江胡同)河(河泊厂胡同)湖(团结湖)海(海滨胡同)、山(图样山胡同)川(川店胡同)日(日升胡同)月(月光胡同)、人物(张自忠路)姓氏(贾家胡同)、官府(帅府胡同)衙署(大兴县胡同)、寺(柏林寺胡同)庙(娘娘庙胡同)庵(观音庵胡同)堂(老君堂胡同),又有市场(菜市口)、商品(银碗胡同)、第宅(赵府胡同)仓库(海运仓胡同)、工厂(琉璃厂)、地形(高坡胡同)、标志(麒麟碑胡同)、花(花枝胡同)草(草园胡同)鱼(金鱼胡同)虫(养蜂夹道),还有云(云居胡同)、雨(雨儿胡同)、星(大星胡同)、空(空厂)、水(水道子胡同)、井(井儿胡同)、港(港沟)、湾(湾子)、风(风发胡同)、雷(雷震口)、电(电报局街)、火(火药局胡同)、树木(枣树胡同)瓜果(果子胡同)、鸡(鸡爪胡同)鸭(鸭子店)鱼(鲜鱼口)肉(肉市街)等等。

  ☉ 老北京文化一条街——琉璃厂

    老北京有一条狭长的街道,密集地排列着一百余家古旧书店、古玩店和南纸店。就算是在这里的书店看上几天书却一直都不买,经营者依然对您客气友善;若是有任何书籍版本目录方面的问题,经营者会谦恭地给您极其专业的指点。这里的书市的确别具一格:从数间门脸的大字号到一间门脸的小字号,其经营者们都是具有很高文化素养的学者专家。这里就是老北京文化一条街——琉璃厂。

  ☉ 天桥

   “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清末民初的著名诗人顾顺鼎在《天桥曲》写下了如此脍炙人口的诗句。

  天桥地区大致范围是珠市口以南,永定河以北,东临天坛,西濒先农坛。旧时到天桥逛的人,一个是想买点日用百货;一个的目的是看一看各种民间艺术;再一个就是到天桥的吃食摊上品尝一下物美价廉的风味食品。如今这里你可以去领略老北京濒临失传的绝技绝活。像在天桥乐茶园里你可以观赏到“什不闲莲花落”这门濒临失传、价值珍贵的北京“老天桥”民俗文化绝技。

  ☉ 钟鼓楼

    钟鼓楼应该是老北京文化的一个象征物。通过研究制作钟鼓楼将重现“击鼓定更、撞钟报时”的古代报时景观,为游客播报古老的“北京时间”。作为一个开发的旅游景点,您可以登钟楼75级乾坤梯观中国钟王,俯瞰保留最好的老北京旧貌,体验老北京生活,感受老北京氛围;登鼓楼69级长寿梯观古代计时仪器精确计刻报时,观着清朝仪服击鼓表演,俯瞰明清时期内城中最繁华的漕运码头和名人故居。

  传统绝活歌谣——杠箱当头坐、狮子把门幡在中、杠子石锁把门封……

    ★ 杠箱会

    杠箱会属于民间走会的项目之一,供奉狱神皋陶为祖师爷,所表演的故事是《水浒传》中贾家楼36友结拜劫皇纲的故事。杠箱箱体约长80厘米,宽、高各50厘米,箱面四周绘有戏剧人物图像,上方挂有会旗和小铃铛,中间用竹竿穿过。杠箱会表演时,通常在前头有8个人抬着4个带有铁环的箱子(乾隆年间为16人8个箱子),抬者有时翻跟头,有时跳着走,手不能磁竹竿,要求表演动作与箱子上铃铛的声响节拍一致。在抬箱子的众人后面,由一位善于抓哏打趣的演员扮成官员,称作“杠箱官”,身穿大红袍,头戴圆翅纱帽,嘴上饰短须,骑在一根竹竿上,后撑一顶人伞。当杠箱官坐在轿子上时,观者可随意向骑在竹竿上的官员告状打趣说笑,杠箱官接到诉状,可进行演唱,内容要诙谐幽默。前清时期还有表演故事的,内容有《县太爷出巡》等。杠箱官前面一般还设有四位打竹竿的演员,意为官府中举“肃静”、“回避”牌子的衙役,有时边走边喊,意为“开道”。杠箱官表演时要故意摆出一幅耀武扬威的官架子,甚为滑稽。

  ★ 耍中幡

    中幡本是唐代贵族、皇室出行的仪仗,后演变为一种民间庙会中的表演节目。中幡表演要求稳、准、快,手眼配合一致。在表演时,表演者用手掌、手背、肩膀、额头、下颚等部位分别完成举、顶、牙剑、脑剑、单山等动作,不断晃动、抛起、落下。中幡表演,以扔得高,立得稳为准则。表演者或顶幡上额,或伸臂托塔,惊险动作连连不断,但始终幡不离身,竿不落地。十余米高、几十斤重的中幡在表演者的手中、肩上、脑门、下巴、项背等处上下飞舞、交替腾挪。表演中,幡面彩绸迎风招展,幡顶铜铃叮咚作响。

北京文化游


  ★ 五斗斋高跷秧歌

  宣武区五斗斋(宣武区杨梅竹斜街内,原商号名称)高跷秧歌,原称“万寿无疆,随意乐善,太平歌唱秧歌老会”。据艺人苏宝泉(1921年生)说,该会起源于清乾隆年间,慈禧太后掌权时最为兴盛。五斗斋的秧歌原是文跷,以唱为主,故称“太平歌唱秧歌老会”。主要唱段有:《白猿偷桃》、《步步交》、十三套“大辙”等。该会唱腔的特点是“京腔大韵”,声音高亢、婉转、韵味十足。唱词的内容,多是劝人学好行善,或是神话传说,还可以借景生情,即兴作词,谐趣幽默,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通过对唱表演,歌唱各行各业的特点和长处,预祝五谷丰登,盛世太平,反映了当时人民渴望国泰民安的良好愿望。

  ★ 抖空竹

    抖空竹(也称抖抖嗡)是集民间杂技和体育健身于一体的全身运动。它靠人的大脑和肢体的巧妙结合来完成其各种花样及各种套路。

  空竹的制作方法是:轮和轮面为木制,轮圈为竹制,竹盒中空,有鸣响缝,鸣响缝的间距要相等。鸣响装置的要点在于鸣响缝要适中,一般为0.2厘米~0.3厘米。鸣响装置粘贴之后,再进行灌木胶水的工序,目的是在装置内部进行缝隙的弥合,使装置产生共鸣的效果。灌木胶水的方法是:将木板胶兑水溶化、熬熟、呈浓液状,将木胶水从鸣响缝中灌进去,不宜太多,匀速地摇晃空竹,使胶水均匀地抹满内部各部分。

  空竹的玩法:将空竹放在地上,双方各握一根抖杆。右手持杆,将杆线以逆时针方向在空竹凹沟处绕两圈。然后右手轻提,使空竹离地产生旋转,转一圈后,凹沟处仍有一圈线,便可以双手上下不停地抖动了。空竹会越转越快,转到一定程度,鸣响装置就会发生嗡嗡的声响。空竹的基本玩法简单易学,但要玩好却不容易。

  空竹常见的玩法有:"鸡上架",即待空竹急转后,解开绕线将空竹抛开,然后用木棒接住,使之在棒上转滚或转到另一棒上。"满天飞",将空竹抛在空中,然后用绳接住或再抛起。"仙人跳",用脚踩在绳的中端,使在脚一侧转动的空竹由脚背上跃过至另一侧,在脚的两侧绳上来回跳跃。"放捻线",仅单筒空竹适合此法,即把无筒的一端置于地上,使之旋转,等其转速减慢时,救起再抖。另外,如"风摆荷叶"、"大股线"、"黄瓜架"、"压三铃"、"扑蝴蝶"等。这些动作灵巧敏捷,干净利落。此外,还可以由抖空竹演变出抖瓷壶盖、抖锅盖、抖嘟噜等。后来,老艺人们又发展了对传技巧和"单偏腿"、"双偏腿"、"腰串"等动作,还可表演将绳绷直,让空竹由下至上沿着绳垂直上升。他们甚至可以同时抖三个空竹。

  ◆ 北京传统工艺

    ★ 绢人

    北京绢人是传统的民族手工艺品,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中的历代士女,戏剧人物和民族舞蹈造型等题材。艺人们经过雕塑、彩绘、服装、道具和头饰等十几道工序的精细手工制作,做成栩栩如生的立体人型。它的头脸和双手都是用蚕丝制作的,它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选用上等丝绸、纱绢做成,“绢人”由此而得名。北京绢人制作精美,神态各异,色彩绚丽,风格高雅,具有很高欣赏和收藏价值。绢人是以绢、纱、绸、罗等材料制做的美术人型,色彩鲜艳,造型美观,民族气息浓郁,绢人制作精细繁杂的工序不下数十道,包括设计绘图,雕塑,发型头饰,服装彩绘,道具组合包装等,所以说绢人是一种综合艺术。

北京文化游


  ★ 毛猴

    毛猴是用蝉蜕和玉兰花越冬的花骨朵儿制作的,用拟人手法表现人的动作和生活场景,憨态可掬,形象生动,情趣无限,是北京独有的民俗玩具。它是用附有黄毛的辛夷(玉兰花的骨朵)作毛猴的身子,用蝉蜕的前后腿作毛猴的四肢,蝉蜕的头作毛猴的头,再用胶粘合,组成了各种造型

  ◆ 北京传统小吃

北京文化游


  ☉褡裢火烧

    褡裢火烧因制作成形后,酷似旧时人们腰带上的“褡裢”,因而得名。它是一种油煎食品,色泽金黄,焦香四溢,鲜美可口。褡裢火烧宜趁热食用。吃褡裢火烧时配用鸡血和豆腐条制成的酸辣汤,鲜香酸辣,余味无穷。

北京文化游


  ☉驴打滚

    驴打滚又称豆面糕,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制作时将蒸熟的黄米面外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皮,然后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块,撒上白糖就成了。制作时要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明,外表呈黄色,特点是香、甜、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

  豆面糕以黄豆面为其主要原料,故称豆面糕。但为什么又称“驴打滚”呢?似乎是一种形象比喻,制得后放在黄豆粉面中滚一下,如郊野真驴打滚,扬起灰尘似的,故而得名.

北京文化游


  ☉豌豆黄

  京春夏季节一种应时佳品。原为民间小吃,后传入宫廷。清官的豌豆黄,用上等白豌豆为原料,做出成品色泽浅黄、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凉爽口。因慈禧喜食而出名。其制法是,将豌豆磨碎、去皮、洗净、煮烂、糖炒、凝结、切块而成

北京文化游


  ☉脆麻花

  脆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常见品种,清乾隆初年开始作为宫廷甜食。北京的脆麻花做法有别,品种也多。在炸脆麻花的时候放芝麻的叫芝麻麻花;经油炸后粘上白糖面粉为芙蓉麻花。老北京除了直接食用,还经常是用烧饼夹着吃,脆麻花质地酥脆,味道甘甜,深受人们特别的儿童的喜爱

北京文化游


  ☉油茶

  油茶是北京小吃中的滋补佳品,它是用面粉放入锅内炒到颜色发黄,麻仁也炒至焦黄,另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匀,然后将搓得均匀的面茶放在碗内,加上白糖,用开水冲成浆糊状即可。油茶味道甜美,可作为早餐或午点,很受百姓喜爱。

北京文化游


  ☉豆汁

  粉房中水磨绿豆制粉条或团粉时,把淀粉取出后,剩下来淡绿泛青色的下脚,经过发酵后再熬熟,就是豆汁儿。豆汁儿最早分甜、酸、酸甜三种。当天做成的豆汁儿是甜味,放到第二天,就变成酸甜,第三天则只酸不甜。

  ☉萨其玛

  萨其玛是满族的名糕点,民间传说是一位满族的将军留传下来的。因其好打猎,为携带方便,故制作这样一种糕点。其原料是以鸡蛋和白面做成的细条,过油煎炸,再上蜂蜜、白糖、瓜子仁,成金糕条。糕面撤上青红丝,其味香甜可口。

北京文化游


  ☉艾窝窝

  艾窝窝是老北京清真风味小吃。过去又称作“不落夹”。艾窝窝属于春夏凉食,形状如雪球,很是惹人喜欢。现在在各大超市都可看见,但是大都是改进的,或者因为成本的原因进行改良的。

(责任编辑:李湘)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 【热点排行】 【推荐】 【字体:  】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精彩推荐


2006青岛国际帆船赛


北京奥运志愿者招募


北京奥运两周年倒计时


好运北京


奥运体育图标发布


青岛啤酒--我是冠军


大众奥运时间


Copyright © 2006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