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搜狐首页-新闻-体育-S-娱乐-V-财经-IT-汽车-房产-女人-TV-视频-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北京2008年奥运会 > 搜狐2008奥运会签约仪式发布会 > 北京2008奥运会 > 北京奥运风云 > 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招募 > 残奥会志愿者
残奥会:决胜岂止在赛场
2008.SOHU.COM    2006年08月18日18:28    来源: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官方网站   作者:赵济华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 【热点排行】 【推荐】 【字体:  】 【打印】  【关闭

  1986-2002年,作为中国残体代表团工作人员,我有幸参加了5届远南残运会、4届残奥会;作为组委会副秘书长,先后参与了在广州、大连、上海、南京举办的4届全国残运会和1994.北京.第6届远南残运会的组织实施;也参加了国内有关省市举办的多个专项残疾人体育赛事。回顾每届残奥(运)会规模和特点都不尽相同,而志愿者的组织与参与,却始终是残疾人体育赛事中永恒的一道靓丽风景,为各参赛代表团及数以亿计的观众所称道。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志愿者的素质和整体服务水平,已成为衡量承办国(地区)文明进步的尺度,是运动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较之健全人体育赛事,志愿者的组织与介入,对残疾人体育运动会来说更为重要,是残运会成功与否的生命线。

  (一)

  1988年10月在韩国首都汉城举办的第8届残奥会,是真正意义上与夏季奥运会既有联系,又是独立操作的高水平残疾人运动会,在残奥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东道主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展示国家对残疾人人道关怀的高度,非常重视志愿者的参与和组织实施。组委会为此动员了万余人的志愿者队伍。本届残奥会吉祥物就是两个捆绑在一起,相互搀扶奔跑的可爱小棕熊,其喻意显而易见。

  汲取德国慕尼黑夏季奥运会发生恐怖袭击流血事件的教训,为了确保各参赛团的安全,组委会还特地从部队、警察及安全部门征集了部分志愿者,以加强各代表团的治安保卫。

  当时中韩尚未建交,东道主对我代表团格外重视,配备了10多名志愿者。其中多数为在校大学生,也有会说汉语的安全部门人员。志愿者各有分工:有专门联系运动员医学分级、检录参赛事宜的;有驻在选手村负责后勤保障、协助盲人及重残运动员生活起居的;有协调代表团官员参加相应会议及礼仪活动的;还有专门担当代表团观光游览导游、导购的等等。可谓有条不紊,很是到位。遇到突发事件,他们也处理得相当周到。记得残奥会期间遭遇强冷空气,志愿者看到我代表团没有准备防寒运动服,立即与组委会报告协调,仅一天时间,便为代表团配齐了印有“中国”字样的晴纶棉运动服。其高效率的工作水准和体察入微的人性化服务,令我们深受感动。

  14年后,我又参加了在韩国釜山举办的第8届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此时,东道主动员志愿者的组织能力和服务水准已经日趋完善。除了继续保持传统的志愿者服务项目之外,还增添了动员观众观看各团队赛事,组织啦啦队助威加油,以及策划并安排与当地群众抑或友好团体联谊活动等深受各代表团欢迎的系列特色服务内容。在竞技场上,主场观众为客队助威加油的声势压过东道主参赛运动员的啦啦队的感人场面屡见不鲜,其情其景让我们不禁为东道主的高屋建瓴气势和宽阔襟怀所折服。

  东道主对奥运村餐厅的志愿者服务给予了明显关注。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残奥(运)会的饮食文化对运动会的成功与否可以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釜山组委会专门安排身着民族盛装的少女志愿者,在选手村餐厅门口迎送来来往往的就餐人员。她们落落大方,训练有素,亲切问候,微笑致意;在餐厅内则体察入微,温馨到位,特别对盲人及脑瘫、轮椅运动员重点实施全方位的系统服务。很多运动员都与她们相知相熟,成为好朋友。此外,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残奥会,1999年泰国曼谷远南运动会,2000年悉尼残奥会的奥运村餐厅志愿者服务也很有特色,至今回忆起来,仍然有流连忘返的美好感觉。

  要说不足之处,韩国主要是缺乏通晓外语的志愿者,尤其是汉语。英语水平也普遍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质量。

  (二)

  1996年8月美国亚特兰大残奥会在志愿者组织方面,既有可圈可点之处,也明显存在着一些漏洞或不足,值得我们诫鉴。

  美国人很是强调尊重人的个性,对残疾人更是突出尊重他们的自立意识。运动员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就绝不强勉帮忙,而是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不过分强调扶助。

  奥运村设在亚特兰大理工学院,院内地势凸凹不平。一次,我见到一位轮椅运动员在丘陵坡上很费劲地摇着轮椅跋涉,就赶紧跑上前去协助运动员推进。没想到运动员回过头来愤怒地冲我连连说:“No,No!”。我明白了,此时此刻,他并不需要我的帮助,他希望我能够把他视为一个平常人,仅此而已。这提示我们,在培训志愿者的内容中应该强调尊重他们的自立意识,对残疾人运动员不要事必躬亲,过分热情,因为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

  亚特兰大组委会在志愿者招募方面的一些做法,对我们很有启示。一是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即每一位美国公民都要参加一定的社会公益活动,并记录在案。作为补偿,这个记录可以视为他个人操守的见证,在优先安排就业、学校录取、晚年享受志愿者补偿服务,甚至申请移民及绿卡等方面都有帮助。所以,报名残奥会志愿者十分踊跃,各方面人才都不缺乏。志愿者在结束残奥会服务工作时,由被服务的代表团负责人在其鉴定上签字,即可生效。二是注重在留美学生、亚特兰大当地侨民及外籍移民等特殊群体中招募志愿者。其优势是被招募者对母国有感情,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语言障碍问题基本可以解决。给中国代表团配备的志愿者就有两位是正在申请绿卡的华人青年女学者,工作热情很是高昂。她们既了解中国国情,对当地社情又十分“门儿清”,干起活来,如鱼得水,自然深受代表团的欢迎,这是个双赢的好点子。

  2000年悉尼残奥会也采用了亚特兰大的做法,在华人中招募了一批优秀的志愿者,他们与当地澳裔志愿者分工明确,关系和谐,与组委会及代表团的配合都很默契,成为中国残奥代表团名副其实的左膀右臂。

  亚特兰大残奥会志愿者工作的疏漏,主要表现在培训滞后,且志愿者介入残奥会的时间明显仓促,对突发意外事件缺乏应急预案,处置粗糙。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当属我代表团入住选手村时的一波三折。

  当地时间8月12日凌晨2点,经过10几个小时空中飞行,我们抵达洛杉矶。下午4时,再搭乘美航国内班机继续飞往亚特兰大。到达目的地后,出关手续繁琐,寻找行李耗时,直到当晚11时才进入制证中心。孰料因奥运村计算机系统“死机”达5小时,已有7、8个代表团滞留于此。临时搭建的帐篷内人员拥挤,闷热潮湿,空气污浊,令人窒息。由于制证中心志愿者业务生疏,缺乏沟通,分工混乱,直到13日凌晨,才为我团办完25个身份卡。此时电脑网络又再次失灵,我们被告知还得继续无限期等待。由于30多个小时未能正经睡觉,大家都疲惫至极,大部分队员七倒八歪地依靠在椅背上昏然入眠。

  滞留于此的几个代表团负责人曾多次与制证中心接洽可否先放行、后制卡,以便让疲惫不堪的运动员们能够早些入住奥运村休息,但都被对方以无此先例为由予以拒绝。僵局延续到凌晨4点,美方志愿者也熬不住了。不得已,他们又再次向主管部门请示,终于得到可以先办临时Pass卡放行的指示,双方总算都松了一口气,然而等侯班车又耽搁了1个多小时。进入奥运村后,发现先期运到的行李竟卸在距代表团驻地50米开外的3号楼外斜坡上。于是又得再次清点、搬运,真是无奈得很。

  进入房间手续更是繁琐。奥运村内的志愿者与制证中心相互脱节,推诿扯皮,我们不得不再次交涉。由于准备工作仓促,进村效率很低,平均每5分钟才发一把房间钥匙(他们不相信代表团工作人员,一定要由他们亲自来发放)。结果是人户分离,缺东少西。有6个人没有床垫、23个人没有枕头。志愿者匆忙拿来一些枕套救急,没有枕芯就塞进几卷卫生纸充数,让人啼笑皆非。好在看到同样面带倦容的志愿者们跑进跑出的忙碌身影,运动员们都很宽容并能主动配合,使这场本不应发生的一波三折,没有引起不快的连锁反应。等到全部人员入住完毕时,天已大亮。屈指一算,我们已经整整40个小时没有阖眼了……

  现在回忆起10年前亚特兰大残奥会的这段小插曲,依然历历在目;使我深感残运会志愿者服务绝无小事,每个环节都不可掉以轻心。

  (三)

  1994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第6届“远南”残疾人运动会,既是我国首次承办的国际残疾人体育赛事,也是被远南执委会及各参赛国家和地区誉为最出色的一届“远南”残疾人运动会。其中,志愿者充满爱心、体贴入微的服务,得到了与会的42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残疾人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的交口称赞,他们说:“北京人真好!中国真好!”

  “六届远南”志愿者工作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造势力度大,起点高,舆论先行。

  1994年4月,中宣部、国家教委、国家体委、民政部、广电部、工青妇、总政治部、武警政治部、中国残联等11个部委团体共同签发文件确定:1994年5月15日第四次法定“全国助残日”的主题是:“我们同行——为‘远南’运动会献爱心”。同时下发了“远南”运动会宣传提纲和运动会口号。中宣部为此召开了专题通气会,对“远南”宣传工作做了周密部署。

  以此为契机,“远南”先期媒体宣传可谓声势浩大,基本上做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特别是中国残联会同组委会,组织了“远南”报告演出团为京城10万余名观众报告、演出近百场,通过电视转播,全国数以千万计的观众得以了解“远南”运动会概况并深受感动。据北京青年报的一项调查,北京85.5%的公众对“远南”运动会表示了关心。

  二是发动面广,志愿者行动深入人心,形成规模效应。

  经过对国内外残疾人体育赛事的调研与论证,组委会估算每名残疾人运动员平均需要10名左右志愿者为其提供直接或间接服务,总计将在京招募3万青年志愿者。消息传出,顿时在首都青年中引起强烈反响。我记得,当时组委会接到了数以万计的各界青年、中年、甚至老年朋友的电话、信件,表达他们服务“远南”的强烈心愿。

  在短短的时间内,3万名青年站到了志愿者队伍的大旗下。其中,有工人、农民、士兵、公务员、公安干警、医务工作者,还有虎虎有生气的600多名首都高校学子和数以万计的中学生,其中包括千余名精通服务行业的中专、职校的年轻人。由北京市个体团工委招募的200名个体户志愿者个个身手不凡,也很有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许多“计划外”的志愿者投身于“远南”的爱心行动中。一位女青年刚从美国回国探亲,正赶上“远南”运动会,她马上写信给组委会,强烈要求担当“远南”义工。信中说:“请给我一个机会吧!只要与运动会有关的,能增进各国运动员友谊友爱,做什么都行(推轮椅,送水送饭,翻译,陪同等等)。”

  开幕式五彩缤纷的背景台总计需要道具1.8万件。这时离开模式仅有一个多月时间,道具还没有到位。正当组委会和学校老师为此着急的时候,很多参加团体操表演的中小学生家长主动请缨,义务担当起了制作道具的工作。据估算,有80%的道具是参加开幕式排练的学生家长帮助制作的。不少家长还顶着烈日、冒着大雨送孩子去排练,一个多月,天天如此。

  据组委会不完全统计,“远南”运动会期间,北京市有近40万人次参加了志愿者行动。

  三是作为系统工程来抓,组织周密,人性化服务彰显中国特色。

  运动会期间,“远南”志愿者为各国和地区的运动员提供了“一条龙”服务。从运动员一下飞机、火车,就有志愿者们热情迎接;在驻地、竞赛场地、购物、旅游、交通车辆上都随时随地提供服务。可以说,有残疾人运动员的地方就有志愿者,志愿者的服务覆盖了运动会的各个环节和角落。

  9月1日那一天,是坚守在机场的志愿者们最忙碌的一天。这一天有800多名运动员和工作人员抵达北京,也是本届运动会到达人数最多的一天。为使残疾人运动员一出机舱口就能感受到中国式的温馨服务,组委会接待部与志愿者部共同制定了详尽的预案,并提前与机场联合进行了强化训练与现场模拟演练。

  从6:15首趟航班到20:55末班机,志愿者们一直高举着标志牌,推着轮椅等候在旋梯口,首都机场各部门也为志愿者接机提供了“一条龙”绿色服务通道。“快捷、方便、舒适”,成为各国(地区)代表团众口一致的溢美之词。

  在“远南”运动员村,2800多名志愿者日夜服务。宽敞明亮的大厅被志愿者擦得一尘不染。对生活难以自理的运动员都有专人负责为他们洗澡、洗衣服、喂饭……志愿者真诚而到位的人性化服务赢得了各国运动员的心。

  在长城脚下,在赛场上,在燕莎商场,在十里长安街上……人们都能看到穿着和佩有志愿者标志的青年人。长城每天都有100名武警战士在那里为残疾人服务,将坐轮椅的运动员抬上长城;赛场上,有16000名志愿者组成的57只啦啦队为各国运动员加油助威;十里长安街上的各主要交通岗,每天下午5点至6点30分,都有稚气未尽的中学生维护着交通秩序……

  94“远南”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在此之前,还没有哪一个运动会开得像“远南”那样富有如此丰富的感情色彩,它仿佛是一次爱心检阅,让北京人经历了一次爱的洗礼,北京市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亿万国人通过“远南”走近了残疾人,并为他们不屈的精神所感动;数以百万计的志愿者以体贴入微的人性化服务,使古老的北京焕发出青春的靓丽,让世界为之喝彩;无障碍的理念已不再是书本的条条,盲道、坡道、盲人有声过街信号等等,如雨后春笋般地兴建、改建,使更多的健全人与残疾人真切地体会到我们同行的深邃内涵……

  (四)

  应该说,1994.北京.第6届“远南”运动会志愿者工作的圆满成功,直接得益于1992年3月在广州举办的第3届全国残运会。这是残疾人保障法颁布实施后,首次经国务院批准举办的全国残疾人体育盛会。时任“远南”组委会秘书长万嗣全,率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全程观摩了广州残运会,重点考察了观众及志愿者的组织工作。

  直到今天,我和所有参与过广州三运会的同志都不会忘记:1992年阳春三月的广州,最流行的语汇是三运会的口号“爱心满花城”,最温馨的叮咛是“快去看残运会”,欢声笑语最多的地方是天河体育场、馆,最引人注目的是专为运动员开辟的十几公里绿色通道,最时尚的青年人是身着印有“残运会义工”制式服装的志愿者们……

  运动会开幕之前,组委会重点研究部署了三件大事:加强舆论宣传,扩大残运会影响;组织好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观看比赛,为运动员鼓劲加油;建立一只以在校大中学生为主体的义工队伍,过细做好接待工作,解除运动员后顾之忧。三件大事,件件切中残运会取得圆满成功的点睛之处。

  为确保落实,市委书记、市长亲自向各大单位领导、工、青、妇组织负责人和个区、县一把手做动员,并做了周密分工与安排。其中特别要求市总工会、团委、妇联、教委,把组织干部、职工,大中小学生及广大市民观看残疾人比赛,作为推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督导检查,逐项落实。针对广州交通堵塞的实际问题,黎子流市长要求公安交管部门开辟绿色通道,确保运送志愿者及观众车辆提前准时到达比赛场馆。

  素有“平民市长”称谓的黎市长在领导干部动员会结束时动情地对与会同志说,有那么多残疾人运动员,从四面八方第一次到广州来参加比赛,不容易啊!他们都是我们最尊贵的客人,一定要接待好。观看比赛,不得有空位;坐要有坐相,不能东拉西扯,东张西望。就是被蚊子叮了,也不准乱动,这是对残疾人运动员的尊重!在场的同志都笑了,说:“放心吧,黎市长!”

  3月19日上午8时整,各项比赛准时开始。天河体育场看台上果然座无虚席。毋容讳言,其中有组织的观众占了绝大多数。而头一次观看残疾人体育比赛,则是他们的共同点。先是好奇,随后是惊讶与兴奋;接下来,就完全沉浸在激情的海洋里。掌声、欢呼声、口哨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不少观众掏出手帕,不断揩拭情不自禁溢出的激动泪水。

  此时,天河体育场的播音喇叭传出了裁判长的呼唤:“现在,场内正在进行盲人百米跑。请观众朋友们保持安静,先不要鼓掌,以免影响比赛,谢谢大家的配合!”原来,盲人百米跑,全凭站在前方的教练击掌或哨声辨别方向。知道了个中缘由,全场观众顿时安静下来,直至最后一名运动员冲刺终点后,掌声与欢呼声又响彻全场。

  这一动一静,让我们所有在场的工作人员都心潮起伏,不能自已。当晚,羊城晚报的一位记者这样评述:观众是可以组织的,但观众的情感是无法组织的……

  从比赛第二天开始,不约而同自发赶来的观众逐渐成为主流。不但大人来,而且领着孩子来。“看残运会去,看看人家的精神”,一时间成为羊城人的热门话题。截止3月23日闭幕式前,累计观众已达80万人次,创造了迄今为止历届残运会观众之最。

  本届残运会还有很多值得回味的温馨话题。千余名青年义工,在运动场内外热情周到的服务,让各代表团倍觉温暖。惊喜之余,又感到十分新鲜,并深受启发。上世纪90年代初,北方地区对“义工”的概念还很陌生,而广东省、广州市残联早已从港澳地区学习并引进了“义工”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用以发掘社会资源,推动残疾人工作。本此残运会青年“义工”的组织协调,就是由市残联会同团市委共同完成的。对此,北京“远南”组委会考察组给与了高度评价。

  说到残运会“义工”,就不能不提及赫赫有名的华泰宾馆——来自全国的千余名运动员统统住在这里。说它赫赫有名,是因为这所位于广州闹市区的大型宾馆,从总经理到每一位服务员,都以“义工”的身份投入接待。他们以体贴入微的人性化管理,充满爱心的微笑服务,善解人意的和颜悦语,情意浓浓的生活氛围,赢得了运动员的心。直到现在,很多老运动员和教练员仍然不会忘记曾经是他们共有之家的华泰宾馆。

  记得搭载各代表团选手的巴士一到宾馆门口,身披“爱心满花城”绶带的靓丽少女们马上走上前去,把一束束鲜花送给每一位客人;两旁威风凛凛的南国狮舞表演,让初踏羊城热土的运动员们心中为之一振;刚刚完工的带有扶手的平缓坡道,使轮椅运动员们一路畅通地驶向大堂。

  比赛回来,无论何时都有爽口的粤菜。得了金牌,消息马上传回宾馆,运动员刚进宾馆,就有鲜花相送;没拿奖牌的,自然心情很郁闷,细心的老总和领班当晚特地备上一桌,专门为他们排忧鼓劲。紧张的赛事安排,几乎使运动员们忘记了赛场之外的一切;晚餐间,当服务员小姐把生日蛋糕送到眼前、周围响起掌声和欢呼声时,才恍然大悟:今天原来是我的生日。

  这种惊喜几乎天天都有……

  残运会使更多的广州市民走进残疾人,认知残疾人,由初始的被动,演变为倾情的互动。正如邓朴方同志在闭幕词中所说:几天来,各个赛场,观众爆满,情绪激昂,气氛热烈。观众与运动员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观众的热烈情绪,激发了运动员的斗志,运动员的拼搏精神,震撼着观众的心灵。

  迄今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在本届残运会上,广东省、广州市分别组团参赛,终因实力稍逊,都未能进入前八名;作为东道主,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然而,这却丝毫没有影响广州市承办残运会的出色筹备和全市人民的热情投入。特别是三运会开拓性的志愿者“义工”实践和“爱心满花城”的浓郁氛围,不仅在中国残疾人体育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广州市改革开放及社会文明进步。以三运会为契机,广州市的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体育工作,十四年来实现了三步走的跨越式发展。广州市残疾人工作十四年来发生的深刻变化,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残运会决胜,绝不仅仅在赛场。

  (五)

  2000年6月6日,中共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在上海市展览中心友谊会堂隆重召开上海市承办第五届全国残运会总结及表彰大会。受主办单位派遣,我参加会议并宣读了中国残联、国家体育总局《致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全市人民的感谢信》。感谢信对一个月前在上海举办的第五届全国残运会极为出色的组织工作和志愿者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在世纪之交举办的这届残疾人体育盛会洋溢着团结、友爱、乐观、进取的人道主义和爱国主义激情,运动会气势恢宏,异彩纷呈,隆重热烈,取得了圆满成功。

  感谢信指出,在改革开放事业中走在全国前列的上海,以国际大都市的宽阔胸怀喜迎八方来客,“当好东道主,服务全中国”成为上海人民共同的心声,赛场内外奏响了弘扬人道主义、振奋自强精神的时代凯歌。每一个与会人员一踏上这块生机勃勃的热土,就感受到上海市各级领导和全市人民对本届运动会和残疾人事业给予的热情关注和全力支持。上海人民以一流的组织策划,一流的办事效率,一流的工作水平,向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两个文明建设的满意答卷。

  感谢信特别提到,身穿绿马甲的万余名志愿者,用他们的爱心为本届残运会谱写出最动人的乐章。哪里有运动员,哪里就有他们热情的服务;哪里有赛事,哪里就有他们不知疲倦的身影。正是这些志愿者,使残疾人运动员如沐春风,心中暖意融融。运动员们深知,他们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蕴含着志愿者的期待与祝福。志愿者是不拿奖章的英雄。

  新千年在上海举办的第五届全国残运会,虽然已过去6年,但运动会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点燃的精神之火、文明之火,迄今依然熠熠生辉,并以其“全上海市民都是残运会志愿者”的鲜明特色,载入中国体育史册。

  我有幸参与了第五届全国残运会的组织筹备工作,目睹了在上海市委、市府领导下,运动会全过程中展现的上海市民“当好东道主,服务全中国”的精神风采,感受到市领导、各界人士和1300万人民,对兄弟省市代表团虚怀若谷、海纳百川、体贴入微、悉心呵护的开放襟怀。

  在志愿者的组织与实践中,感受最深的体会有这样几点。

  第一,上海市领导把承办残运会,组织好志愿者服务,看作是“上海人民回报全国人民的一次极好的机会”,“是上海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最具体的人道主义关怀,是向世人昭示中国残疾人人权保障的生动实践”。

  从组织筹备到正式开幕,从大型活动到交通保障,从社会集资到运动比赛,从志愿者招募到接待服务,上海1300多万人民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市领导高度重视并身体力行。记得运动会时值“五一”长假,但市委常委全部坚守岗位,而且要求每位领导都要参加残运会期间组织的1-2项活动,走近残疾人,感受残运会。上海市委副书记龚学平兼任上海市志愿者协会主席,亲自策划和组织实施五届残运会的志愿者行动。

  “人人争作残运会志愿者”,成为上海人民的共同心声。可以这样说,这是全市上下团结一致办好五届残运会的重要动力之一,也是五届残运会精彩、圆满、成功的原因所在。值得高兴的是,残运会刚刚落下帷幕,上海人民就投入了全市性的助残周活动,深入开展全市7259户帮老助残志愿者行动,通过各种形式为残疾人群体献爱心,送温暖。上海市的残疾人工作以此为契机,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第二,“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残运会志愿者精神,充分展示了上海的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群众的思想境界及良好素质。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上海市委、市政府在全面推进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同时,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101万志愿者队伍已成了上海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以自己的智慧、能力和劳动,为社会、为需要帮助的人们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去志愿者体贴入微的呵护。在这次残运会上,广大的志愿者和全市人民一道,以满腔的热情,诚挚的爱心,周到的服务,为上海的精神文明建设又添上了浓浓的一笔。

  3万多名市民群众和各界人士踊跃报名争当志愿者,年纪最大的87岁,最小的才11岁。10069名身着绿马甲的志愿者活跃在宾馆服务、赛场服务,车站、机场迎送服务及其他相关的服务岗位上。使各代表团一到上海就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承担代表团住宿的11个区的16家宾馆,从总经理到每一个服务人员都以志愿者的身份投入接待工作。对接待服务的各个环节,都作了细致、周到的安排。同时,针对不同类别残疾人的服务特点,多次进行严谨的职业技能培训及模拟演练。

  位于虹口区的丝绸之路大酒店承担了盲人门球运动员的接待任务。为了细腻、周到地做好对盲人的生活服务,总经理率领全体工作人员,将手帕蒙住自己的眼睛,体验盲人的感觉和困难,还专门请来区盲人协会的同志,为全体服务人员讲课,征求他们的建议。将房间内的所有玻璃制品都换上轻巧、卫生的一次性纸杯,室内布置简洁适用;还在电话机键盘上贴上凸起的标志,以便盲人拨打电话;为利于同一房间的两位运动员洗漱,在毛巾上刺绣了不同的标记,以示区别。餐厅饮食按盲人用餐习惯,食谱分素菜、清真、荤菜、鱼肉及海物(剃掉刺)等ABCD四大类,便于盲人朋友自点。宾馆正式启用前,还特地邀请虹口区盲人协会负责人入住、体察,提出改进意见……

  这样体贴入微的志愿者人性化服务,在五届残运会住地几乎比比皆是,使所有入住运动员和工作人员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和回到家的温暖。在沪期间,未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未发生一起治安事件,未发生一起伤害事件。据统计,16家接待宾馆共收到各代表团、运动队、运动员表扬信近百封。

  第三,51万中小学生和市民群众前往上海体育场等11个场馆观看比赛,为运动员鼓劲加油,人数之众多,热情之高涨,盛况之空前,为近年来大型体育活动所罕见,与“绿马甲”志愿者一起,成为五届残运会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上海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广大青少年学生、志愿者与残疾人运动员的相互激励与互动,并把这作为弘扬人道主义、振奋自强精神,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市教委、文明办、团市委联合行文,要求全市中小学校在残运会期间,抽出1节语文课、1节体育课、一节思想品德课时间组织学生观看残运会比赛,之后写一篇题为《我看残运会》的作文,经过评选,择优刊载在上海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励了上海青少年学生观看残运会的热情。共有51万名中小学生和10多万市民观众观看了11个赛场的比赛,其中上海体育场每场比赛观众都超过4万人。他们组成啦啦队,打出横幅、高举彩旗、击鼓鸣号,热情地为运动员加油鼓劲。印象最深的是上海的几家电视台、电台的16名著名主持人,以志愿者的身份轮流在上海体育场担任啦啦队的“指挥官”,他们适时的鼓劲,幽默的话语,使比赛现场既热烈,又有秩序,全场观众与场内运动员始终沉浸在激情的互动中。

  残运会期间,组委会还召开了上海青年学习全国自强模范先进事迹座谈会,同济大学等高校举办了青年大学生和残疾人运动员欢聚联谊活动,一些“窗口”单位邀请残疾人运动员去做客,各兢委会也举行了各种形式的座谈会、联欢会。这些直观感人的交流,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及残运会志愿者在为运动员服务及与运动员的互动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感得到了升华,进一步认识到人生的意义、价值,提高了扶弱助残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全市人民也普遍受到了一次深刻而生动的奉献爱心总动员的教育。上海市领导在表彰总结会上动情地指出:这是残运会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海全市人民是残运会的最大受益者,是对上海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次大促进、大推动。

  第四,本届残运会舆论宣传高潮迭起,在组织残运会志愿者行动及动员全市人民关心和参与残运会中起到了积极有效的导向作用,是一次社会影响深远的残运会。

  本届残运会按照大型运动会的规律,在筹备之初,就做了一系列的舆论先行准备工作。先是通过残运会会徽、吉祥物的征集与发布,借助媒体广泛造势,使残运会的社会影响开始起步;随后又举行了有一定规模的宣传画和会歌的征集活动,印发了《残运会宣传提纲》、《宣传画册》,配合两次志愿者招募,使宣传舆论逐步升温。随着残运会进入倒计时,残运会每一项重大举措,新闻媒体始终紧密配合,及时作出报道。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视、东视、上广、东广等主流媒体或开辟残运会专刊,或请市领导发表电视动员讲话,或制作专题公益广告,乃至拿出整版版面展示残运会风采,残运会宣传报道高潮迭起,呈现家喻户晓关注残运会的良好社会氛围。

  2000年5月初,各地代表团一到上海,就感受到“挚爱满申城”的热烈气氛,他们一致称赞:上海不仅城市美,上海市民及“绿马甲”志愿者的心灵更美。而残运会的新闻宣传报道,为这种动人的美丽锦上添花,让人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温馨和无以伦比的快乐冲动……。

  上海: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有那么多说不完的动情故事。

  作为一个曾经从事残疾人工作的退伍老兵,对我来说,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和感受,是心灵的净化,是同行的喜悦;而残疾人朋友那信任与期待的目光,已成为记忆中的永恒。此时此刻,我们当然有理由相信并期盼,二年后在北京举办的两个同样精彩的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必然让我们乃至全世界都能再次感受人道主义精神在华夏大地升腾、光大的震撼和惊喜,感受到2008残奥会不仅是全世界残疾人团结友谊的体育盛会,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隆重庆典。

  残奥会决胜又岂止在赛场?让我们携手同行。

  2006年6月22日于北京

  

(责任编辑:哆啦(无效))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 【热点排行】 【推荐】 【字体:  】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精彩推荐


2006青岛国际帆船赛


北京奥运志愿者招募


北京奥运两周年倒计时


好运北京


奥运体育图标发布


青岛啤酒--我是冠军


大众奥运时间


Copyright © 2006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