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奥运频道-搜狐奥运

中国军团永远追求更快更高更强 理性对待08金牌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04月10日12:34 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一)2007年1月,全国体育局长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分析备战奥运会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举哀兵,打硬仗,务必保持平稳低调,合理调控社会期望值。

  2007年3月,十届人大和政协在北京召开第五次会议,邓亚萍等委员针对外国媒体关于“中国要在2008年奥运会上拿金牌第一”的说法发表谈话。

  一时间,中国代表团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夺金指标成了被热议的话题。

  作为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一员,作为一届奥运会的承办国,要不要有一个参赛成绩的目标,如何制定和实现这个目标,怎样看待竞技目标的价值和意义,专家学者有自己的研究结论,体育界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有自己的追求,13亿东道主有自己的期盼。

在国际上,新闻传媒和官方人士也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

  在北京举办一届奥运盛会,是国人的百年梦想;在祖国首都参加一次奥运竞逐,是一代中国运动员的幸事。充分表现运动水平,追求最佳运动成绩,理所当然。

  中国体育所经历的奥运风云,无论欢欣与失落,无不从预测开始

  (二)任何体育竞技,赛前对成绩的预测是一项必有内容。它体现了人们对比赛的关注,体现了体育竞技一大诱人的特色,人人都可以成为预言家。物理学中有一条“测不准定律”:要精确测定基本粒子的速度,就不能同时测定它们的质量;要精确测定基本粒子的质量,就不能同时测定它们的速度。在竞技场上,各种变量此消彼长,纠缠扭结,瞬息万变,要想准确预测,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任务”。

  但是,根据实力格局和赛势趋向,确定符合实际的目标,却是备战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对手的情况掌握得越多,对自己的实力分析越客观,越有利于备战。反之,妄自尊大和妄自菲薄,都不是好事。目标略高于现时实力,能够激励运动员刻苦磨砺;目标留有余地,可以避免因为达不到社会期望值引起的失落。事情的利弊互见,全看人们能否以科学态度和主观能动来面对。

  (三)1984年,重返国际赛场的中国代表团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一鸣惊人,连连夺金,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料,以至于中央电视台紧急修改报道计划,从原定每天转播40分钟增加到每天转播4个小时。最终,中国代表团夺得15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第四。历史性突破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但胜利的喜悦抑止了冷静的思考。很多人忽略了这一成绩很大程度上受益于19个实力强劲的国家和地区没有参加本届奥运会,对奥运会竞争的激烈和残酷缺乏足够的认识。

  4年后,踌躇满志的中国代表团奔赴汉城奥运会,但意外和失手接连发生,只得到5枚金牌。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善解人意地将颁发首金的机会让给了国际奥委会的中国执委何振梁。但何老赶到射击场后,却只能把金牌挂在苏联选手的脖子上。当年北京体育学院有位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历届奥运会实力最强者当中有1/3的人与金牌无缘,其中半数甚至连奖牌都得不到。按照这一比例,汉城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夺取8—10枚金牌的目标应当调整到5—7枚。实际上,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参赛,使洛杉矶奥运会金牌榜前5名在汉城奥运会上的夺金数分别下降了57%—70%,中国下降了66%,其实并不离谱。但因为赛前对形势的研判和结果相去甚远,人们难以接受,有人发出“兵败汉城”的悲叹,确与期望值不当有关。

  (四)痛定思痛,促使体育管理部门客观、理性地思索竞技体育的规律。

  1992年,低调出征巴塞罗那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勇夺16枚金牌,再创历史新高。但是,排在金牌榜第四位的成就已经不会再使人头脑发昏,因为第三位的德国夺金数超过中国1倍以上。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目标是争取保持原有水平、位居第二集团领先。结果再次获得16枚金牌,位居第四,但与德国的差距已经缩小到4金之差。

  2000年悉尼奥运会,接连三届奥运会不提夺金数的中国代表团制定了“力争超过上届”的目标,最终一举拿下28枚金牌,取代德国进入三强。

  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之前,国内有媒体预测中国将夺得25枚金牌,由中国奥委会副主席李富荣公布的指标是20枚以上,而美国《体育画报》则称,经过3年来对中国选手的追踪分析,并参照近两年来的世界大赛成绩,中国代表团应该获得31枚金牌。该刊主编比文斯认为:“为了能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中国选手近年来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其中,在雅典全力取得优异成绩,被中国方面看作备战北京奥运会的一部分。”比文斯的预测基本正确,只是没有料到中国能够超越俄罗斯,跃居金牌榜第二位。

  预测并确定奥运目标合理的弹性区间,需要理性分析诸多变量的相互影响

  (五)中国体育界制定的奥运参赛成绩指标是否偏于保守,抑或像国外媒体所说完全是制造“烟幕弹”?如何判断目标的冒进与保守,显然需要有一个正确的目标评估体系,来审视制定目标的原则和依据。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卢元镇指出,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任何国家都不会轻易错过利用奥运会寻求发展的机会。运动员出身的邓亚萍提醒说,不要忘记日本、韩国、西班牙、澳大利亚这些没有拿到金牌总数第一的东道主在金牌之外的收获。曾亲身经历过多次奥运会目标制定和参赛指挥的原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吴寿章提出,虽然中国奥运夺金数一届比一届多,但并不能说已经是一个竞技体育强国。在田径、游泳等基础大项,其实我们够不上世界二流水平,大众喜闻乐见的球类集体项目取得好成绩还很困难,夺金项目多属于打分类的体操、跳水,由裁判判定胜负的柔道、跆拳道,临场状态和发挥起决定性作用的小球、举重,偶然性较强的射击等,这些都是“有希望没把握”。

  上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著名长跑选手罗·克拉克曾19次打破世界纪录,在两届奥运会上却都未登上冠军宝座,仅获得一枚铜牌。在此期间,他的最好成绩大大超过了奥运会冠军的成绩。用来指称优秀选手大赛失利的“克拉克现象”,在每届奥运会上都有,中国也不例外。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田麦久认为,金牌数集中反映着一个国家和地区顶级选手的数量,奖牌乃至进入前8名的数量反映着总体竞技能力。虽然中国体育代表团在近三届奥运会上名次不断提升,但以金牌榜前几位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而言,中国夺金数在前三名之中排第几都是正常的。因此,应当将“经过艰苦努力,有较大可能完成的弹性区间”定为参赛目标。

  (六)奥运强国备战的针对性和目标的指向,总是瞄准崛起的力量,因此,中国体育实力的上升必然成为众矢之的。在奥运竞争当中,一向居高临下的美国和俄罗斯为了保持和扩展自己的优势位置,势必把注意力放在身后的追兵上。在具体项目上,美俄两强无论谁输给了中国等上升势头正劲的对手或德国等积极复苏的对手,都会直接影响到自己最终在金牌榜上的排位。而德国、澳大利亚、法国等为了在第二集团中往前挤,也把中国视为必须通过的障碍。

  吴寿章说,应当从社会需求和社会评价的基点上确立我国参赛目标。战略目标的确定应着眼于北京奥运会综合效应的全局,具有整体性、协调性和系统性特征,用位次(金牌)、总量(获得奖牌和前八名的人次)、影响力(球类传统项目和基础大项)、精神状态和道德水准5个变量来衡定我国参加北京奥运会的战略目标,在战略上实行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全面进攻的方针。从目前世界竞技体育格局和我国总体实力分析,具体目标选定在前三名是恰当的,对其余4个变量则要求更高、更全面、更有力度。

  (七)参加洛杉矶奥运会时,中国人大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惊奇地发现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科学技术、经济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差距。这种弱势心态使国人有着比以往任何时期更为强烈的改变民族形象的愿望,情不自禁地在观看国际体育比赛中表达出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和“振兴中华”等口号,迅速集中起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基点的奥运新闻传播话语,对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有着积极意义。从夺得第一枚奥运金牌到申办奥运会成功,十几年间,中国竞技体育快速走过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发展之路,累积了丰富经验,也因此有了更大的雄心。但是,在近几届奥运会的新闻报道中,也出现了过分强调民族心理的倾向,这主要表现在突出金牌的报道。

  (八)每届奥运会前,很多代表团都提出自己的目标,将这些目标与实际结果对比,会看出一些有趣的现象。以2004年雅典奥运会为例:美国代表团的目标是夺取奖牌100枚,最终拿到了103枚。德国的目标是排在奖牌榜第三位,最终名列第六。澳大利亚预计夺取11金19银13铜共43枚奖牌,最终正是由于夺得17金而使奖牌总数也超过计划6枚。英国的目标是名列奖牌榜第十,结果恰是第十。韩国的目标是13枚金牌,最终拿到了9枚金牌。日本的目标是超越悉尼奥运会的18枚奖牌,结果他们拿到了37枚奖牌,其中包括16枚金牌,跃到第五位。

  在影响目标完成的因素中,毫无疑问,东道主的身份是一个强有力的“变量”。近几届奥运会东道主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都是走势上扬,获得的金牌数无一例外地超过上届(表一)。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也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呢?答案依然难以确定。

  (九)中国体育的上升趋势,东道主的角色与国人的期盼等因素,自然构成了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冲击更高目标的动力,也可以解释为人们常说的“期望值”。动力越大,期待值越高,与之成正比的,其实还有不断增加的压力。

  正确处理好压力与动力之间的关系,包括如何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形成调控期望值的“合力”,不是一个一蹴而就或一招就灵的过程。将竞技体育所包含的种种不确定因素一一摆出,使民众对中国健儿面临的挑战有更清晰的认识,对备战有更深入地了解,正是避免期望值盲目虚高的有效途径。在北京奥运会的筹办过程中,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一种开放进取的姿态,赢得了好评,也赢得了信任。同样,在中国健儿备战奥运会的过程中,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积极争取更多民众的理解、支持,对期望值进行科学合理地剖析,这与紧张的封闭训练其实并不相悖。

  (十)人们关注中国代表团能拿到多少金牌,更关注能够在金榜上居于何种位置。随着世界竞技体育的广泛普及和水平提高,登上奥运会金榜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名列前茅者所拥有的金牌数量越来越少,奥运会金牌和奖牌呈现越来越分散的趋向,可是每项冠军的争夺却越来越激烈。中国代表团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竞争的态势咄咄逼人(表二)。只有善于把握机会又敢于迎接挑战,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

  中国代表团一贯采取唱低调、鼓实劲的参赛策略。近几届奥运会结束后,中国奥委会都组织夺金运动员和教练员做“拼搏之歌”专题报告,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等地向人们介绍他们刻苦训练和全力争胜的过程,令闻者大为感动。可见,赛场上技艺和意志的比拼,都是在表现对胜利的渴求。不想争胜夺金的运动员,不是好运动员,也不会在失利之后得到虽败犹荣的好评。

  中国的足球运动水平不高,但在那个圈子里却产生了一个“永远争第一”的响亮口号。中国奥运军团的追求也永远是“更快更高更强”! (记者 汪大昭 薛 原 许立群)

  

(责任编辑:dudu)

用户: 匿名发表: 匿名发表:

*用搜狗拼音输入法发帖子,体验更流畅的中文输入>>

设为辩论话题 

精彩推荐

奥运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