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奥运频道-搜狐奥运

近访原中国女篮队员刘军 书写08北京奥运情怀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04月10日15:59 河北日报网-河北日报

我来说两句

  一身浅灰色运动服,坐在电脑前看着WCBA女篮联赛的消息,用笔详细记录着几名队员的个人数据……3月25日,坐在刘军家里,她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还不时下意识地瞥一眼电脑屏幕,偶尔在本上记点什么。这就是刘军,原中国女篮主力队员,曾经登上巴塞罗那奥运会亚军领奖台的我省著名奥运明星。

  为了一套运动服

  生于1969年的刘军,因为父母都从事篮球专业,她好像从小就没什么可选择的机会。篮球,几乎是在她未出生之前就注定与之牵手。

  现在看起来恬静、爱笑的刘军,小时候可是非常调皮。或许是篮球世家的原因,进市体校之前她一直跟父亲练篮球,面对父亲的严厉,她自认为几乎没有好好练过,谈起这段往事,刘军总结为:“标准的逆反心理。”

  13岁时,刘军的身高只有1米63,虽然技术不出众,但她却是队里最能跑的一个。以至于被田径教练看上,还跟她家里人商量:要不让她练田径算了。谁知在随后的一年里,她猛长10多厘米,一下子蹿到了1米75,篮球队教练说什么也不放人了。

  在体校的这段日子里,刘军过得快乐、简单。谈起当时的梦想,她说:“我没琢磨过自己将来要进国家队、要打什么位置、拿什么冠军。只是惦记着,如果能进体工队就好了,到时候能每人发一身呢绒的运动服,而不是现在这样纯棉的。”梦想,居然如此简单。

  在1985年,刘军进了体工队,领到了曾令她魂牵梦绕的那套衣服。“是蓝色的,两侧有红色竖条。”刘军话语间再次流露出甜蜜的感觉。

  天塌下来海霞顶

  刘军坦言自己首次进国家队有很大的幸运。尽管刘军在国青队表现不错,但她的竞争对手还很多,进国家队并不是十拿九稳的事。谁料,当1990年李亚光组建国家队时,有个河南的姑娘表现得非常出色,遗憾的是,这位姑娘病了;幸运的是,刘军和她打同一个位置,经过几位教练的推荐,刘军进了国家队。

  初到国家队,刘军并不是最出色的,但她却是练得最刻苦的一个。在不到两年的时间,这批以老带新的队员磨合成型,准备出征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1992年奥运会了。

  由于年龄在国家队算小的,因为有郑海霞、柳青、丛学娣这些老大姐,刘军坦言自己的压力并不大。

  首战对西班牙队,刘军一上场发挥出色,共得12分,出乎所有人意料。第二场比赛前,李亚光教练把队员们叫到一起开会,让她们每人给自己定一个本场比赛的得分任务。刘军想:我第一场对东道主得12分,本场怎么也得差不多吧。“我还是比较保守地跟教练说我努力得8分,结果只得了5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感觉奥运会的高水平和竞争的残酷性。”

  1992年的亚军,也是中国女篮在奥运会上的最好成绩。身为其中一员,刘军充满了遗憾。不过,这届奥运会,也是刘军参加大赛以来感觉压力最小的一届,“我们年轻队员都盯着老队员呢,她们比我们担子重。当时也是天不怕地不怕,反正天塌下来有海霞顶着呢。”刘军对记者说道。

  然而两年之后的世锦赛和四年之后的亚特兰大奥运会,刘军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大赛前睡不着觉的滋味了。

  想看奥运开幕式

  到1994年的世锦赛时,刘军已经算是老队员了。因为1992年获得奥运会亚军,整个中国女篮希望有所突破。在1994年世锦赛上,刘军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当时和海霞住在一屋,比赛前经常会睡不着觉。在场上打球,压力很大,因为年轻队员都看着你呢。”又是一个亚军,“决赛对巴西,我们输在技不如人。”刘军感受到了第二次失落。

  随着一大批老队员退役,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中国女篮未进八强。

  经历了1992年的奥运会亚军和1996年未进八强的大喜大悲的职业生涯后,刘军的腰伤已经不允许她继续打下去了。但她依然离不开篮球。目前,她是河北省青年队的教练,同时也是国青队的教练,她正在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球员,为中国篮球做着扎实的基础工作。

  回顾亲历的两届奥运会,刘军认为:“竞技体育的残酷性在奥运赛场上表现得尤其强烈。参加奥运会是每一名运动员的梦想,不过,当你走上奥运赛场时,那种感觉就好像已经快攀到顶峰的感觉,当你站在亚军领奖台上时,你会觉得自己离冠军是如此之近。但这种距离又时常让你感到遥不可及,奥运会不是加减法,这次第二,下次就能得冠军。这里面有努力,也有机遇,具体到赛场上就是每一个球、每一分都关系到你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准备与积淀。如果能拿到奥运冠军,相信走到哪里都能昂首挺胸,那意味着你是全世界运动员中在这个项目上最出色的。”

  明年,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召开。对此,刘军充满对中国女篮的祝福:“我希望这批女篮姑娘能取得比我们好的成绩,我一定会到现场为她们加油鼓劲。”

  刘军还有一个梦想就是观看开幕式。她说:“当运动员时,最不愿意参加开幕式了。因为第二天还得有比赛,在开幕式上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现在想法不一样了,我明年最大的梦想就是坐在‘鸟巢’的看台上,好好看一次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新闻,北京奥运会说吧)开幕式。”本报记者 马征

(责任编辑:张韬)

用户: 匿名发表: 匿名发表:

*用搜狗拼音输入法发帖子,体验更流畅的中文输入>>

设为辩论话题 

精彩推荐

奥运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