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奥运频道-搜狐奥运

[实录]视频专访邓亚萍 "乒乓女皇"想08火炬接力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04月17日18:31 华奥星空

我来说两句

  主持人:各位朋友大家好!这里是由中国奥委会官方网站,体总网,华奥星空和搜狐体育共同为您制作的“走进我们的奥运”的系列访谈节目,今天我们请来的嘉宾是大家非常非常熟悉的乒乓球国手,曾经获得过四次奥运会的冠军和无数个世界冠军,这就是邓亚萍,要不要给大家打个招呼!

  邓亚萍:你好,各位网友!

  主持人:现在邓亚萍姐是国家体育总局装备中心的主任助理,而且还是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村的村长?

  邓亚萍:不是,奥运村部的副部长。

  主持人:我们知道08年奥运会火炬一系列的活动可能要开始展开,一些方案也要公布了,我们也知道亚萍姐参加过好几次奥运会火炬的传递活动,像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就曾经在北京参加过火炬接力的仪式,当时的心情记忆还很深刻吗?

  邓亚萍:可以说每一次的火炬接力都是记忆犹新的,它真正让我们感受到老百姓参与到奥运的热情。对于我来讲,因为在92年,96年的时候是运动员,参加比赛,作为运动员来讲,像奥林匹克运动精神,更快、更高、更强的感受,你非常专注的去比赛,希望得到更好的成绩。从2000年以后我很有幸代表国际奥委会的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去参与火炬的接力,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包括2002年的盐湖城,包括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都参与了火炬的接力,这个过程当中确实是感受到,不是作为一名运动员,你那个时候只是说关注在比赛,关注取得更好的成绩。等到参与到火炬接力的时候,真正感受到奥林匹克的魅力。更多广大的人民群众可以参与,他们对于奥林匹克的这种向往,从火炬传递,包括志愿者的活动,才真正能够感受到大家对奥林匹克的向往。

  主持人:身份上也有变化,感受也就不同?

  邓亚萍:可以这样讲,不比赛了相对来讲更轻松一点,但是这还是次要的,重要的在于我们怎么样看待普通人来看待奥运会。作为我们来讲,我们参加奥运会,有实力的人当然希望取得更好的成绩,一般来讲,没有机会能够得更好的成绩这些运动员也是重在参与。但是他们的心情和我刚才讲的,具有竞争实力的这些,能够取得奖牌运动员的心理又不一样了,即使是参与的运动员,跟普通大众的心情是截然不同的,我只是想不同的心态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作为我们来讲,我们很希望看到真正的老百姓,对奥林匹克是怎么看的,因为我们看奥林匹克就觉得是我们从小的愿望,为国争光,实现自我价值,攀登体育世界的最高峰等等一系列,但是对于一个老百姓来讲,奥林匹克对于他们来讲意味着什么,我们如果参与到火炬传递的计划,包括像志愿者的活动,就能感受到这一点,很深很深的感受到为什么奥林匹克的魅力这么大。

  主持人:我们也注意到,以前亚萍姐接受媒体访问的时候曾经说,参加过的这三次奥运会火炬接力,在北京参加的那一次给你的印象很深,你也有意义别有不一样,为什么呢?

  邓亚萍:我不能讲北京就比别的地方更加特殊,不能这样认为,每一届奥运会都有特殊的地方,每一届奥运会对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都是非常难忘的日子,我相信我们北京因为地域不同,文化不同,而且我们中国又占据了世界1/5的人口,当然会有很多的特殊性。对于中国人来讲,我们期盼奥运已经超过百年,在这种情况下,我相信咱们大众对于奥运的这种热情,但是我不能讲,我们一定会比别人的热情更高,因为不管任何地方,悉尼也好,盐湖城也好,雅典也好,每到一个地方,热情都是非常高。这一次的火炬接力都是全球火炬接力,并不仅仅局限于本国,对于北京来讲,也是全球接力,我当然希望我们的火炬接力有我们自己的特色,但是我相信,不管是这个火炬走到哪儿,都是对人类,对大家共同生存在这个地球上,是人类的庆典,是老百姓真正欢庆的日子,无所谓在北京还是在哪个地方,因为奥运会总是在走。这一次在北京了,下一次就会到温哥华,再下一次就会到伦敦,我们怎么样能够欢庆,让更多世界的老百姓参与到我们当中,一起来欢庆我们人类的庆典。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是不是每一次火炬传递都有它的特色,我印象很深的,澳大利亚悉尼的那一次有水下传递火炬的过程,你现在有没有设想过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有没有很有特色的环节?

  邓亚萍:我相信等到我们那一天的时候必然会知道火炬计划到底是什么样的计划,但是在我们陈述的时候,我讲的陈述就是在2001年7月13号,我们在莫斯科做最后陈述报告的时候,我们火炬接力计划是非常有特点的。这一点来讲,当时我们讲到了,我们希望通过上珠峰,只有在中国,我们可以这样做,珠峰是在中国境内,还有尼泊尔,周边的国家,必然还有中国的一部分,我们有珠峰的计划这就是我们的特点。我相信马上火炬接力计划会宣布,大家会更清楚,不管怎么样,我们肯定有我们的亮点,每个国家都希望找到他们自己的亮点,我相信北京也是一样的。

  主持人:你之前参加过的这三次火炬接力,每一次都有火炬在你手上握过,这三枚火炬哪一个给你的印象最深,它们的手感如何等等,一般的老百姓是不会知道的。

  邓亚萍:每一个火炬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它的设计上,在设计上每一个国家都采取不同的材料、质地、颜色,跟当地人文文化,包括国家等等这些东西融入火炬里面。我觉得你很难说哪个比哪个更好,因为只是不同而已,相信中国的火炬也会非常有中国的元素,中国文化的元素,奥林匹克的内涵在里面。就像我们这一次刚刚宣布的奖牌的一样,我相信是非常具有中国文化的内涵在里面。因为不管是哪一届奥运会,冬季也好,夏季也好,都希望利用这次机会来展示这个民族,展示这个国家,我相信我们也会利用这个很好的平台宣传中国文化的。

  主持人:每一次火炬传递的过程是展示这个国家民族文化的过程,您希望在中国的这一次火炬传递当中,希望能展现给世界怎样的形象?

  邓亚萍:首先我们是一个古老的中国,我们是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同时又展现一面,我们是非常现代的国家,非常现代的城市。在这方面我本人的经验,或者是一些体会,西方人或者是西方的媒体对中国还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他们有的时候还仅仅停留在我们以前的状态,甚至于看我们的一些电影,我们的一些电视节目,还感受到我们也许还像是在清朝的那个年代一样,梳着大辫子,穿着长袍马褂,很多人不了解中国。这一次奥运会是非常非常好的机会,让中国真正的把我们中华民族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心,真正让全球所有人来关注中国,关注中国人。我觉得我们大家就应该肩负起这种历史的责任感,展示中国现在欣欣向荣的崭新的国家,精神风貌。

  主持人:火炬会不会烫到手持火炬人的手,或者是什么材料,你认为哪种材料比较舒适,更易于传递人的行动和奔跑?

  邓亚萍:首先拿火炬的人一般来讲是戴着手套的,因为每个人,像我以前的经历,基本上每个人只是跑400米,也可以说长,也可以说短,取决于这个人平常的运动量有多大,不管是长还是短,希望这个火炬首先要有意义,还要有深刻的内涵,但是又简洁,一目了然,对于设计师来讲确实非常难。同时我认为火炬的重量上来讲,应该轻一些好,毕竟要这样拿着,这个姿势,又不能随便弄,毕竟还是有400米的距离,我当然希望从我经历的这几届奥运会的火炬来看,轻的还是好过于重的。

  主持人:悉尼的火炬有2斤重,雅典的时候是700克,现在有没有看到过北京的火炬?

  邓亚萍:没有。

  主持人:估计是什么样的,心里有没有一个设想?

  邓亚萍:很难去设想,中国现在从设计,推出的一系列,包括我们的标识,LOGO,奖牌,还有一系列类似于设计的标志性的东西,还是满精彩的,真的是很不错的,说明我们中国在设计方面真的是提高很多,跟国际很好的接轨,很好的保留了中国文化的元素。我相信我们火炬的设计绝不比任何一个国家会差,我相信会有我们的特点。

  主持人:您这一次是不是也肯定会参加火炬接力?

  邓亚萍:这不是我来决定的,火炬手是由一个组织来决定,方方面面的人都会被邀请来参与火炬的传递过程,当然我也非常希望,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到2008年的火炬接力当中。

  主持人:这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他们会不会有一种可以报名的权利?

  邓亚萍:当然,一般来讲都是可以的,通过前几届的奥运会来讲,一般都可以报名,包括社区的推荐,前几届,像周边有时候你的前也好,我们是一个组,来自于方方面面的人,有不同年龄段的人,不同背景的人,我们在聊的时候,有的是通过单位,有的是通过社区推荐都可以,或者你自己报名也可以,多种形式,相信我们也会采取这样的一种方法,等到我们火炬接力方案真正出来以后,相信大家都知道了。

  主持人:前面几届的火炬,组委会规定如果花多少钱,雅典是300多欧元就可以保留这个火炬,你有没有保留以前的几支火炬。

  邓亚萍:不光是雅典奥运会,所有的火炬都是这样,所有参与火炬的人,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火炬,只不过你拿这个火炬,把这个火点燃下一个人,这个熄灭以后,一棒一棒,像接力棒一样,你拿的火炬是可以留着作为纪念的,这个是要花钱的。因为我这几次代表火炬接力都是代表国际奥委会的运动员委员会,这笔费用是国际奥委会全部出了,我自己本人没有出钱,但是它是要出钱的。

  主持人:中国将来肯定也是这样?

  邓亚萍:这种都是惯例了,并不是因为北京我们非要要这笔钱,不是这个概念。

  主持人:我们也知道您以前也参加过好几届奥运会,作为运动员参加过,您肯定也在开幕式上目睹了点火仪式,点火仪式有没有给您印象特别深刻的?

  邓亚萍:一个是火炬接力,一个是火炬到最后一点,传到最后开幕式那一点,跑进中心场,最后点燃,这肯定是最最亮的亮点了。在这方面每一个组委会,每一个国家都是挖空心思,搅尽脑汁在琢磨,我到底怎样体现我的亮点。92年像巴塞罗那非常有新意,射箭过去点燃了,这次在悉尼是水起来,所以我想它一定会每一个国家,因为这是整个,可以说通过这几个月的过程,最后这是一个结束,因为一传递,前面有几个月的过程,全球传递需要通过更长的时间,几个月到最后那一点,又是开幕式,这是最亮的亮点,相信每一个设计开幕式的导演团队,是必然在挖空心思想怎样有更突出的关系,我们也是一样的。

  主持人:我们就尽情的期待,亚萍姐以前在乒乓球界是创造了一个奇迹,有非常辉煌的成绩,现在你已经成为了一个体育市场的工作者,管理者,作为这样一种全新的角度,来看我们即将举行的2008年奥运会,尤其是2008年的乒乓球比赛,你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期待?

  邓亚萍: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而且我们的群众基础非常非常雄厚,就拿现在刚刚开始北京的“和谐社区杯”乒乓球比,拿这个来看,我简单的听到一个数字,报名参赛的数字,大概也是已经有几周的时间了,当时听到的数字已经超过两百万人,光是北京搞“和谐社区杯”乒乓球赛就超过两百万的人报名参赛,你可以想象乒乓球在中国的群众基础有多好。在这个基础上,任何一个项目它的好和坏跟群众基础是紧密相关的,乒乓球我们为什么能够称霸世界这么多年,在国际乒坛上取得好的成绩,我觉得跟我们群众基础分不开,而且我们老百姓一个个拿出来都会打乒乓球,让外国人来讲,是个中国人都会打乒乓球。从这一点上来讲,我觉得2008年奥运会,我们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但是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有巨大的压力,就是看我们的运动员如何能够更好的保持自己的心态,我相信他们的实力。

  主持人:作为一个运动员到现在奥运会的组织者,我们知道您中间也是经历过很多的挫折,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您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这个过程当中,这些年来您的辛酸苦辣,您最大的跨越,或者说对于您来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邓亚萍:每一个运动员必然会有一个退役的阶段,就像人生有一定的轨迹,每个人都是从小上学,即使你上了大学,读了博士学位,也有要工作的一天,要转型的一天,这个工作做完了还会换另外一个工作,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对于运动员来讲,确实是非常难,他要进行严格的训练,跟社会有一点脱节,绝大多数人都在年轻的时候上学,然后去工作,但是运动员在他最青春年华的时候,最宝贵的时光里要去训练,等到您退役以后怎样融入社会,步入社会确实是值得我们作为运动员本身来讲是要好好考虑的问题。不光是考虑,还有一个如何能够立足于这个社会,一个是考虑,一个是如何立足,你一定要有自己的一门技术或者是一门技能,让你在这个社会能够立足。所以我觉得在今天的社会里面又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我从97年开始读书到现在十年的时间,在这十年学习的过程当中,确实是学到了非常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怎么样融入这个社会,让自己在这个社会上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定位,怎样去发挥你自己的所长。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所长,每一个人也有所短,怎样扬长避短是每一个人都要考虑的问题,不仅仅是运动员。所以我希望我们的运动员也好,青年人也好,更好的对自己进行一个正确的评估这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我们知道一场运动会在进行的过程当中,各国运动员是在争金夺银,他们的组织者好象也是在争夺一块金牌一样,您觉得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这样一个世界级的大型综合比赛,最终能够拿到一块如意的金牌吗?

  邓亚萍:我不想这样去比较,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举办奥运会,它都是新的,为什么这样讲,虽然像以往的一些国家,它举办过奥运会,它可能举办过一次,有可能举办过两次。但是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他们什么时候办的奥运会,现在我们来比一下近来要办奥运会的几个城市,中国当然是第一次,从来没有办过,温哥华以前这个城市没有办过奥运会,伦敦以前办过奥运会,但是是什么时候呢?是1948年,1948年到2012年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应该超出了半个多世纪,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讲,社会高速发展到今天,奥运会对于他来讲就是一个全新的。所以我认为对于中国来讲,我们虽然以前没有办过奥运会,但是我们有办过任何一个大赛的经验,比如说亚运会我办过,全运会来讲,我们的全运会不比奥运会人数少,参赛的运动员,我认为我们中国人做大型比赛,这个组织我们是非常有经验的。我们全运会的比赛规模都是非常大的,所以我想我们会认认真真的做好我们本应该做的工作,至于到最后,我希望我们大家,或者是全球的人来给我们一个评价。

  主持人:我们今天非常感谢亚萍姐能够抽出时间来接受我们的访问,她的工作非常忙,我们今天的访问都是在她的办公室里进行的,希望下一次再有机会来访问亚萍姐,谢谢!

  邓亚萍:谢谢!

(责任编辑:薛维)

用户: 匿名发表: 匿名发表:

*用搜狗拼音输入法发帖子,体验更流畅的中文输入>>

设为辩论话题 

精彩推荐

奥运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