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奥运频道-搜狐奥运

辽宁首位奥运冠军姚景远:传递火炬是终身荣誉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06月22日14:09 北国网-辽沈晚报

我来说两句

  姚景远小档案

  1958年6月14日生于辽宁营口,从小力大过人,1973年从事举重训练,1979年入选国家集训队,共16次打破亚洲纪录。15岁时手不再长,为了克服手小脱杠的困难,他在十几年里一直苦练不止,最终在第23届奥运会夺得举重67.5公斤级冠军,成为辽宁省第一位奥运冠军,有“小手大力士”的美誉。

  带队员进京疗伤,下基层选拔苗子,马不停蹄地工作让姚景远和记者的约定一再推迟。本周二,利用短暂的午休时间,辽宁首位奥运冠军姚景远终于挤出时间做客本报QQ吧,短短一个小时的采访,姚景远似乎意犹未尽……

  割虎口——手变长——成绩飞升……1974年的一个夏天,这一组公式在姚景远脑海里反复出现,他的脸上没有疼痛,只有兴奋。

  但一个小时后,姚景远通过手术增加手长的幼稚想法被教练紧急叫停。教练被他的执著感动,和他一起研究出了一套空前绝后的握力训练法。

  十年后,他举起了当年想都不敢想的320公斤(抓举142.5公斤、挺举177.5公斤)重量,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为中国拿到了第六枚奥运金牌,也是家乡辽宁的第一枚奥运金牌。

  为长手险些割虎口

  天生神力的姚景远身体结实、柔韧性好,跟头翻得尤其好。因此他最先进体校时练的是体操,和后来的世界冠军李月久是队友。但后来,举重队教练一眼看中了他。1973年,15岁的姚景远背着一床被子来到了南湖大院。“手小,还会长嘛!和身高一样。”当初看到姚景远的一双小手,教练是这么想的。但两个月后的测试结果,让教练和姚景远心里都凉了半截——手没长!手小,越来越成为姚景远成绩提高的瓶颈。“那段时间,我像着魔一样,脑子里就想着怎么长手。”

  一开始,姚景远想到的是最直接的方法——抻。他白天就左手抻右手,右手拽左手;晚上睡觉前用纱布绑住手指头,另一端系在床头上抻。这一折腾不要紧,第二天醒来,手疼得不会动弹了。

  后来,有一个绰号“孙大胆”的孙大夫,帮他想出了一个也足够“大胆”的创意:割虎口。所谓虎口,就是拇指和食指之间皮肉连接的部分,有些弹钢琴的人为了增加手指跨度就曾动过这样的手术。

  听了“孙大胆”的建议,姚景远兴奋得一路小跑去找教练汇报。这个大胆的“创意”可把教练吓坏了,严令姚景远不许胡来:“你是举重的,靠手的力量吃饭,怎么能和人家弹钢琴的相比?胡闹!再说,万一手弄坏了,找不到对象怎么办?”“那我就不搞对象了!”姚景远的回答很“冲”。

  一个运动员为了事业,不惜割坏自己的手,可以不搞对象……姚景远的这种执著让教练感动了,开始和姚景远一起寻找训练手的办法。

  “小手”终成“鹰爪王”

  手小,抓稳杠铃就需要比别人更大的力气。于是,他们放弃了寻求“长手”的偏方,从最根本的力量训练入手。不久,教练想到了绝招。

  从那时起,只能在马身上看见的勒马肚兜出现在了姚景远腰上,里面兜着10公斤的杠铃片,一吊就是一冬。一个冬天下来,他的举重成绩提高了整整20公斤。

  这样的特殊训练让姚景远开了窍。他顺着这个思路又自己“开发”出不少练手部力量的器械。

  一开始是因为马匹用的肚兜经受不住更大的重量,他索性借用排球网下面的铁链子,穿上杠铃片系在腰间。铁链子当然和肚兜不一样,不久他腰部就脱皮了,勒出了道道血痕。

  后来,他在大院的废品堆里发现了一件“宝物”——一件胳膊粗细的铁棒。再后来,他用的是更难抓的铅球。

  这些方法的组合运用,让姚景远的成绩飞涨。1978年,全国纪录被他压在杠铃下。1979年,他进入国家队,当然,没忘了带着自己的“宝贝”——铁链和铁棒。后来训练时,队友们见识了他带到国家队的“武器”。听了他的故事,队友们都被感动了。

  “景远,这么多举重冠军里,你是最不容易的一个!”昔日队友、现任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的马文广带着敬佩的口气对姚景远说。马文广后来还写了一篇文章,用姚景远如何苦练的故事来激励运动员,题目就叫《手的塑造》。本版稿件均由记者姚广安采写

  采访花絮

  “意念试举”带回首金

  “我是比赛型选手,越是大赛,越是对手强,我越兴奋。”与辽宁省第一个奥运冠军对话,话题当然还是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说起历史性的一刻,姚景远认为士气和精神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说起当年夺冠的过程,姚景远透露了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在关键的挺举比赛前,他在大脑里用意念先试举了两次,就像电影《英雄》里,刺客“无名”和“长空”的意念对决一样。

  第一次,杠铃在他的脑子里突然摔落在地,惊出他一身冷汗。这让他不得不闭上眼睛集中精力再次“试举”,急得教练大声提醒他,因为时间要到了。

  第二次,“精神胜利法”成功了。随即姚景远出场,一气呵成地完成了这个连贯动作。“当时的动作,和我第二次想象的一模一样!”

  与演艺圈擦肩而过

  1984年,梁小龙等香港演艺明星到沈阳演出,作为中国第一批奥运会冠军,姚景远应邀出席。梁小龙和姚景远惺惺相惜,梁小龙讲了自己跟七个师傅学武的传奇经历,姚景远也把自己曲折的故事讲给他听,文体明星建立了友谊。

  一年后,外出比赛的姚景远回家途经香港,梁小龙夫妇特意到机场迎接他以尽地主之谊。那一次,梁小龙把姚景远带到了由郑少秋、何家劲、米雪等明星主演的《诸葛亮》现场。几个亮相之后,导演刘嘉豪眼前一亮,觉得完全可以为姚景远设计一个角色客串一下,“我觉得你的条件适合演一个性格刚烈的侠客!”

  但后来他回到举重队请示了领导后,决定暂时放弃。“当时离亚运会很近了,队里希望我带一带年轻队员,我就留下了。”姚景远说。

  愿成为“祥云”传递者

  说到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新闻,北京奥运会说吧),自然难免提到将在家乡辽宁进行的火炬(火炬博客,火炬新闻,火炬说吧)接力。作为辽宁第一个奥运冠军,姚景远当然有足够的理由从吉林手里接过火炬,第一个跑向沈城街头。“我当然有这个愿望了!”姚景远笑着说,“如果这次有机会,那和当年的奥运会冠军一样,是个终身荣誉!”

(责任编辑:史卉)

用户: 匿名发表: 匿名发表:

*用搜狗拼音输入法发帖子,体验更流畅的中文输入>>

设为辩论话题 

精彩推荐

奥运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