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奥运频道-搜狐奥运

六年前青岛拥抱奥帆赛背后的故事 见证特殊日子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07月13日03:25 半岛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6年了,真快啊!好象就是一转眼间!”昨天,在奥帆基地媒体中心一楼接待室里,青岛奥帆委主席助理陈敬莘非常感慨。7月13日,对见证了奥帆赛申办全过程的他来说,绝对是一个特殊的日子。2001年的这一天晚上,随着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的一声祝福,北京迎来了奥运会,青岛也迎来了奥帆赛。

“那天晚上,绝对是青岛的狂欢节。我和臧爱民副市长从设在电视塔的主会场赶往分会场五四广场,走了一个多小时还没赶到,满大街都是狂欢的人群,车子根本走不动。后来,我们只好弃车步行,最后我和臧市长也被人流冲散了!”距离奥运会开幕只有短短一年了,陈敬莘和我们每个人一样,眼神和语气中都充满了期待。

  在随后的一个多小时中,陈敬莘将青岛申办奥帆赛前前后后的幕后故事娓娓道来。看得出,这些故事在他的心中打上了太深的烙印,对青岛申办奥帆赛前后两年多时间的人和事,他几乎根本不用回忆,仿佛是在叙说昨天的故事……

  【结缘】一段偶然的邂逅

  “青岛与奥帆赛结缘,其实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必须要提到一个人??王志敏”。陈敬莘主席这样打开了话匣子。

  王志敏是青岛崂山邹家帆船俱乐部的总经理。1998年底,为承办第39届OP帆船世锦赛,她前往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汇报工作,期间,碰巧遇上了河北秦皇岛市长带队在水上运动管理中心游说,打算申办2008年奥帆赛。当时,北京申办奥运会一事刚刚提出不久,曾举办过1990年亚运会帆船比赛的秦皇岛反应相当敏捷,第一时间就提出了申办奥帆赛。

  陈敬莘告诉记者,王志敏回到青岛后,把这个情况向当时的青岛市体委作了汇报,她认为青岛举办奥帆赛的条件比秦皇岛更优越。得到这一消息后,当时的市体委主任刘同钜和副主任陈敬莘马上将这这一信息汇报给了分管体育的臧爱民副市长。从这时开始,青岛将申办奥帆赛提上议事日程,开始了前期的论证阶段。

  1999年2月,青岛的两会期间,时任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的张清和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秘书长李全海应邀来到青岛,当时的王家瑞市长带领青岛相关部门负责人,在市政府的1273会议室会见了两人。张清主任分析了青岛和当时的主要竞争对手秦皇岛的优劣条件后,认为青岛加入到申办的队伍中来,很有竞争力。王家瑞市长当场拍板:申办奥帆赛,现在开始行动。

  【申办】一个难忘的日子

  “我们后来都开玩笑说,这次会面可以说是青岛申办奥帆赛历史上的遵义会议,从此正式确定了青岛申办奥帆赛道路。”陈敬莘说,紧接着,青岛市立即在当时的市体委成立了奥帆赛申办办公室,简称申奥办,陈敬莘兼任主任。申奥办成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写申办报告,写完之后交给市政府进行研究修改。1999年4月30日,申办报告正式成文。

  “1999年5月13日是我非常难忘的一个日子,也是青岛申办奥帆赛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日子。”陈敬莘说,那天他陪同臧爱民副市长到北京去递交了申办报告。当时,北京的奥申委还没挂牌成立,他们首先来到国家体育总局,接待他们的是国家体总副局长张发强和段世杰。看完青岛的申办报告后,他们对青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6月11日,臧爱民与陈敬莘第二次前往北京,再次向北京市递交了申办报告。两次申办报告的递交,标志着青岛的申办工作正式拉开。

  【交锋】一次面对面的较量

  “就在一切看上去顺利进行时,1999年6月28日,我们从得到内部消息,在北京奥申委‘关于第29届奥运会28个竞赛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中,赫然标注着:帆船帆板比赛的首选地点是秦皇岛。”说到这,陈敬莘现在语气上似乎还有些紧张,“这对申办工作刚刚起步的青岛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不过大家在开会讨论后,还是认为青岛的各方面条件,都胜于秦皇岛,只要工作做到了,青岛还是最有希望的”。

  对于当时北京为何首选秦皇岛,陈敬莘认为对方有“三缘”的优势:第一个是地缘优势。从地理位置上来讲,秦皇岛距离北京近,开车只要两三个小时就可到达;第二个是赛缘优势,因为秦皇岛曾举办过1990年第11届北京亚运会的帆船帆板比赛,有一定的大赛组织经验;第三个是人缘优势,秦皇岛距离北京近,而且举办过大赛,所以在各方面的人脉上也比青岛更深一些。

  针对秦皇岛的“三缘”优势,青岛的对策是提出了两条战线作战的申办策略:一方面,继续向北京阐述青岛的优势所在以及申办的决心。既然青岛最不利的条件就是距离北京远,那么青岛就提出了在北京与青岛之间建立空中走廊的构想。当时青岛每天往返北京的航班也就5、6个,青岛申办小组提出要在2008年奥运会开始时,将青岛往返于北京的航班密度增大到15到16个。着就意味着一个小时就可从北京到青岛,比北京到秦皇岛更便捷。其实,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青岛每天往返北京的航班就已达到了当时提出的目标。另一方面,青岛决定从竞赛和技术方面入手,做国家水上运动管理中心的工作。申办小组通过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收集到了青岛与秦皇岛两地在奥运会举办期间的气象、水文、潮汐等资料送到了北京,事实证明,自然条件更优越的青岛的确更适宜举办帆船赛事。经过一番努力后,到1999年的7月下旬,国家水上运动管理中心逐渐倾向于比赛放在青岛进行。

  【转机】一次成功的公关

  1999年10月,全国第四届城市运动会在西安举行,臧爱民与陈敬莘作为青岛代表团成员,都到了西安。在这里,他们从国家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张清那里得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时任国际帆联主席的保尔?亨得森先生即将前往海南三亚,参加一个活动。他认为青岛可以借这个机会邀请亨得森到青岛去看看,如果能得到国际帆联的支持,那么青岛在竞争中胜出的希望会更大。

  臧爱民副市长当即决定,马上邀请亨得森主席。10月18日,国际帆联主席亨得森应青岛市政府的邀请,首次来到青岛。青岛方面精心设计了亨得森主席的参观路线,从栈桥到石老人,青岛沿海一线的美丽风光深深吸引了亨得森。在青岛国税局大楼顶上,俯瞰准备作为帆船中心和比赛场地的浮山湾时,亨得森禁不住发出了赞叹声。

  之后,亨得森又考察了青岛的大酒店以及通讯等相关设施。他临走前一天,王家瑞市长在丽晶大酒店设宴欢送,亨得森主席首次谈到了对青岛的印象:“青岛是我所到过的亚洲最美的地方,这里完全能够举办奥运会的帆船比赛,如果国际奥委会邀征求我们意见的话,国际帆联一定会选择青岛。”陈敬莘说:“当时听到亨得森的这番表态,为申办工作付出艰苦努力的人们都非常高兴,那一晚上,心情舒畅的工作人员都喝了不少。”

  在第二天送亨得森去机场的路上,陈敬莘突然想到,亨得森虽然对青岛给出了很高的评价,但是这些话北京负责奥运会申办工作的人并不知道,如何才能将亨得森的这番话转达给北京申奥的相关人士呢?陈敬莘想出一个办法,他跟亨得森提出,他能否在回去之后写一封信给国际奥委会执委何振梁或国际奥委会委员、羽联主席吕圣荣,将他对青岛的看法告诉他们。对青岛印象极佳的亨得森一口答应下来。10天后,他真得亲笔写信就寄到了何振梁和吕圣荣。

  可以说,亨得森的来访和他随后寄出的亲笔信,对于青岛的申办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考察】一出完美的好戏

  2000年1月,北京奥申委突然提出,要对秦皇岛和青岛进行一次实地考察,考察团原本计划先去秦皇岛再来青岛,但由于秦皇岛大雪封路,他们突然提出改变计划先来青岛。

  这一突然的变故,并没有让青岛申奥办手忙脚乱,当1月6日由北京奥申委副秘书长李国彬带队的考察团来到青岛时,青岛方面的接待工作安排的细致周到,对方一下飞机,包括青岛地图、风光宣传手册、申办报告书、各种资料以及房卡等,就递交到了每一位代表团成员的手中,这让北京奥申委的人都感觉有些惊讶。在短暂的考察过程中,代表团看到了青岛的美丽风光,看到了青岛筹划中的国际帆船中心和比赛场地,虽然现场没有人表态,但是据说在回到北京后,代表团给青岛打了高分。

  与此同时,随着北京申办奥运会的呼声越来越高,国际帆联主席亨得森也在密切关注着帆船帆板比赛场地的选择问题,2000年6月,在北京奥申委秘书长王伟到瑞士国际奥委会总部汇报工作时,亨得森还专门找到王伟,询问青岛的申办情况。

  通过国内国外的一系列努力,可以说青岛已全面超越秦皇岛,在此期间,虽然包括上海、天津、大连甚至中国香港,也都提出过申办帆船赛的请求,但是他们当时的工作力度都没有青岛大,所以青岛实际上已成为北京奥申委帆船帆板比赛场地的第一选择。

  7月24日,北京奥申委李国彬副秘书长再次来到青岛,这次,他还带来了关于青岛成为2008年奥帆赛的邀请函,其中也还规定了一些青岛作为协办城市,需要尽的责任与义务,7月29日,青岛市政府作出回复,并郑重表态,一定根据要求办好奥帆赛。这样,青岛就正式被列北京申办奥运会时承办奥帆赛的唯一候选城市。

  【评估】一份漂亮的答卷

  2001年2月21日,青岛迎来了最大的一次考验,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在北京饭店,要求青岛进行一次“青岛??北京”的远程电视陈述,以了解青岛的筹办工作进展如何,并借机检验青岛的通讯设施情况。为了做好这次远程电视陈述,青岛方面连续进行了六次预演,将陈述地点放在了五四广场南面的海边,由青岛外事办副主任赵雪芳担任陈述人。根据国际奥委会评估团的要求,这次远程陈述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陈述青岛的筹办工作,后一部分是现场答疑,回答评估团所提出的问题。

  在前一部分的陈述阶段,伴随着赵雪芳声情并茂的介绍,画面中则穿插播放着青岛美丽的海滨风光,可以说在陈述部分就取得了成功,当臧爱民、陈敬莘等走到摄像机前,准备接受提问的时候,一向极为挑剔的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却让人惊讶地表示,青岛的准备工作进行的非常好,他们现在已没有任何问题了,现场答疑部分可以取消。

  【插曲】一段收尾的波折

  2001年的7月13日,这是一个决定北京和青岛申办2008年奥运会命运的时刻。当萨马兰奇那个对北京的祝福传来时,青岛和全国一样沸腾了!

  现在回想起来,陈敬莘认为,“7月13日那一天,对于青岛来将,却是有喜有忧的一天,因为在同一天,在青岛举办的第39届OP级帆船世锦赛隆重开幕了,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举办的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帆船赛事。但是在比赛开幕后整整一周的时间里,青岛都是碰上了小风的天气,造成比赛无法正常进行,这也给青岛在国际上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

  在比赛结束后,不少欧洲的帆船教练都给帆船运动员出身的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写信,提出青岛这里风太小,将奥帆赛放在这里不合适,要知道罗格就是一名帆船运动员出身,这样的意见信对于青岛来说影响重大。

  在获悉青岛被提出风力太小的质疑后,原本就不甘心竞争失败的秦皇岛和大连再次提出,希望承办奥帆赛,而一心希望将比赛争取过去的大连,更是借机将国际帆联主席亨得森请到了大连,让亨得森进行实地参观。

  在得知这一消息后,青岛有些坐不住了。这时,陈敬莘与同事们想到了水文资料,当时在与秦皇岛的竞争过程中,就曾经对两地的水文气象信息进行过比较。于是大家又来到北海分局,查阅了30年来青岛与大连的风力对比后,惊喜的发现,在7月份,青岛的平均风力为3.4米/秒,而大连只有3.2米/秒,8月份,青岛的平均风力为4.2米/秒,大连只有3.6米/秒,两者比较起来,青岛的风力要比大连更具有优势。

  在经过积极的准备后,一份详细的气象水文资料被一级一级传递到了北京奥筹委、国际帆联和国际奥委会,青岛的2008年奥帆赛资格无可动摇! 本报记者 谭中军 张强

(责任编辑:雷霆)

用户: 匿名发表: 匿名发表:

*用搜狗拼音输入法发帖子,体验更流畅的中文输入>>

设为辩论话题 

精彩推荐

奥运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