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击馆·科技
260米大厅无立柱
射击馆资格赛馆的二层、三层观众休息厅东西方向有长达256.8米的贯通室内空间。“像这样完全没有‘障碍物’的大厅在目前的体育建筑里是最长的。”北京射击馆建筑专业总负责人祁斌介绍说。而按照国家规定,一般长度达到160米左右的建筑中间就必须有隔断。
祁斌说,此次之所以采用难度较大的无隔断施工,为的就是让每个射击运动员能拥有同等条件的比赛空间。
另外,无柱大厅也让每个位置的观众都能无障碍地看到比赛。馆内不闻下雨声
噪音是另一个影响射击比赛成绩的不利因素。为了降低噪音,设计师为射击馆作了全方位的隔声设计。为防止长距离声反射引起的回声,给观众提供良好的听觉条件,场馆重点采取隔声、吸声、消声等措施,减少设备噪声对比赛厅可能产生的影响。
据悉,射击馆设备间的楼板采用浮筑楼板,防止固体声的传播;设备间墙体采用双面双层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内填空腔和吸声材料,能够隔绝噪音达到53分贝;设备间的门窗均采用隔声门和隔声窗。“即使屋外下大雨,观众在室内也听不到。”祁斌说。
预应力保证比赛环境
射击比赛需要赛场地面不能有明显震动,否则会影响运动员的临场发挥。以往大多数射击比赛都在一层地面进行,因此,震动对运动员的干扰很小。而北京射击馆采用了并不多见的多层建筑,高层减震就显得尤为重要。
北京射击馆资格赛馆二层比赛区域采用了目前为止国内同类结构中最大跨度的单向预应力空心楼板,厚度为700毫米。这一技术不仅成功地实现了大跨度室内无柱比赛场地,还赋予了场馆楼板非常良好的防震动效果。祁斌介绍说,这么厚的楼板防震效果非常好,楼板震动几乎很微小,绝对不会对运动员比赛造成干扰。
自然光直达靶心
在资格赛馆二层的观众坐席处,记者发现,远处每一个靶子的中心点位置上都有一道光。但这道光不是馆内聚光灯打上去的,而是自然光。在设计师的指引下,记者来到靶子跟前抬头看到,连接室外空间处除了通风顶窗外,还安装了一道导光板。导光板将外界的自然光反射到靶子上,加上精确计算过的反射角度,光线一刀切地反射在距地面1.4米的靶面上。“这样可以为场馆节省部分用电。”祁斌说。
射击馆·人文
全空调比赛空间
第一次看到“半封闭半开敞的全空调比赛空间”的概念难免吃惊,半开敞的设计实在让人无法与全空调比赛空间相联系。然而,射击馆做到了这一点。
由于射击运动员比赛时所穿的比赛服比较厚重,夏天比赛,往往酷热难耐。所以在设计之初,射击馆就考虑了这点。通过立体化的空间气流组织,在保证与室外直接相通的前提下,实现了室内部分的全空调环境,为运动员创造良好条件。
在资格赛馆一层的赛场,受弹靶位被安放在室外的部分,运动员则在室内的部分完成射击动作。北京射击馆工作人员介绍说,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被一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墙”隔开。这道墙被专业人员成为“风幕”。“风幕”自上而下,立体流动,既不让室外的热空气溜进馆内,也不会让室内的冷空气溜走。在资格赛馆的一层比赛大厅,就是这道神奇的“风幕”成就了“半封闭半开敞的全空调比赛空间”这一设计。
观众如厕需走“迷宫”
奥运会比赛时,射击馆将容纳数千名观众观看比赛,如此庞大数量的观众如厕问题将通过一项精明的设计得以解决。“射击馆里的公共卫生间设计成类似机场里面的‘迷宫式’的厕所。”庄惟敏说。
奥运赛时观众很多且相对集中,假如厕所只有一个出入口的话,人流进出会很影响效率,甚至出现排大队的情况。“因此射击馆内卫生间没有安全门,而且出入口也是分开的,这就使得进出人流互不交叉,观众从厕所的一头进入,方便后再从另一端出来。”庄惟敏说。北京射击馆在设计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局部气流的控制,达到了卫生间空气不流向场馆内的效果。
此外,北京射击馆厕所中的厕位数量是根据赛后固定坐席设计的,赛时因临时座席而增加的观众将使用场馆内安装的可移动无水环保公厕,以备赛时之需。
(责任编辑:老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