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奥运频道-搜狐奥运

全球知名华人寄语 让奥运宣言从北京传向世界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08月03日18:39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来说两句

  当记者8月1日下午赶到北京红莲小区郭凝的父亲家采访她时,她刚刚乘坐CA934航班从巴黎回到家里还不到一个小时。对连倒时差的时间都没有给她,记者感到十分歉疚。“没关系,为了法中友谊,为了《奥林匹克宣言》的传播,这是我的分内之责。

”作为巴黎法中友协副主席、作为《奥林匹克宣言》传播权利人达马侯爵的代表,郭凝女士对这种马不停蹄早已习以为常。

  《奥林匹克宣言》终重见天日

  当记者了解到《奥林匹克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将到中国来巡展,并不惊奇;但当记者知道《宣言》的奥林匹克创始人顾拜旦亲书的手稿居然还在世间、并在100多年之后重新被发现,就特别想立即采访到前来中国参加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以及《宣言》手书原件(纸质已经相当脆弱)复制品在中国巡展的郭凝。

  1892年11月25日,在巴黎索邦大学举行的法国田径运动联盟成立5周年大会上,法国男爵顾拜旦发表了一篇精彩演讲。他号召人们“坚持不懈地追求、实现一个以现代生活条件为基础的伟大而有益的事业。”这个内容极其丰富、热情四溢的历史性演讲,后来被人们称为《奥林匹克宣言》。

  虽然很多人以为《宣言》的原始手稿早已遗失,但法国外交分析家达马一直坚信这份珍贵的历史文献一定还在世间。达马浏览过当年的报纸,凭着他的奇想、执著和智慧,凭感觉判断,顾拜旦的手稿确确实实存在过,或许是有人隐藏了这份手稿。但是,在哪里、怎么能找到、什么时候能找到,都是未知数。尽管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但达马还是踏上了探寻的漫长路程。他走遍欧洲、北美、非洲,在没有任何线索之下如同大海捞针。终于,达马将万分之一的可能性变成了百分之百的现实性。手稿居然躲过了一战二战,被世人遗忘了一百多年,终于它在一家银行的保险柜里被发现。当达马第一次见到了100多年来没有人见过的《奥林匹克宣言》手稿原件,那种激动难以言表。

  1994年,国际奥委会公布了这份《宣言》手稿,萨马兰奇以主席的名义为此致辞。

  《宣言》的思想让她热血沸腾

  一谈起《宣言》,郭凝就特别激动、热血沸腾。从她滔滔不绝的话语中,记者可以感觉到,她对顾拜旦及奥林匹克思想在不断地加深理解。她在飞机上都带着《宣言》在思考。从内心中讲,她希望早一天将《宣言》带到生她养她的中国。

  虽然这份法文演讲手稿仅有14页,但其内容却极其丰富,记载着19世纪世界体育历史,也记载着人类最出色的冒险理想,要将《宣言》翻译成中文,那是一个艰苦的工程。郭凝是《宣言》翻译组的成员之一,现在翻译稿已经几易其稿,可谓字斟句酌,最终的定稿目前还在审定中。

  在翻译过程中,郭凝和他们翻译组的成员们都被《宣言》中的思想深深地感染。大家一致认为:“真是太棒了。顾拜旦当时只是一位29岁的青年,但他有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的高瞻远瞩。《宣言》可以说超越了政治、国家、宗教、文化、行业的界限,甚至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在现在的信息时代,在全世界所有国家,奥林匹克精神依然有现实意义,并在进一步发扬光大。”

  郭凝说:“其实,理解《宣言》的思想精髓,比了解《宣言》手稿百年身世的故事更为重要。”

  人文理念与《宣言》殊途同归

  这一次,郭凝回来参加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的《奥林匹克宣言》中国巡展,她特别重视。这个巡展将在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青岛等14个城市巡展手稿原件复制品近一年,而原件是否能够到中国亮相目前还是未知数。展览由国际奥委会与北京奥组委共同主办,同时展出的还有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博物馆的740件藏品。

  郭凝介绍说,《宣言》的传播工作从2002年就开始准备了。之所以在这个时候,通过北京奥运会来传播《奥林匹克宣言》,是有特殊意义的。中法两国都是文化大国,而且是东西方文化的代表之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结合,才使奥林匹克精神更加具有全球性。郭凝说,达马侯爵经历了多年的考察,最终选定了通过北京2008年奥运会来传播《宣言》,他相信中国人是能够胜任的。因为,北京奥运会是全民参与做得最好的。

  谈到北京奥运会,郭凝说,当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之时,她正在洛桑国际奥委会的奥林匹克博物馆。她看见自己的祖国正在一步步强大,一步步走向世界之林,她为之骄傲和自豪。北京奥运会筹办的每一步进展她都十分关注。特别是北京奥运会提出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她觉得太精彩了,使奥运的意义得以提升。她认为,人文奥运更是北京奥运会的灵魂和核心,充分展示了现今的中国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动。这些都与《宣言》中表达的奥林匹克精神有内在的同一性。

  为介绍北京奥运奔走操劳

  这些年来,为北京奥运会尽一份心力,郭凝一直将此视为己任。

  2004年7月和10月,郭凝两次率领法国电视媒体到北京拍摄介绍北京奥运会筹备情况的大型纪录片《北京,您好》。他们在奥运工地拍摄场馆建设,从高楼上拍摄“鸟巢”,没有直升机,他们就用塔吊上到百十米的高空;他们到京郊延庆拍摄风沙治理、植树绿化;他们还拍摄了中国的奥运冠军滕海滨、张怡宁等。每到一处拍摄,郭凝都在其中做了很多协调和沟通的工作。

  后来,这部《北京,您好》电视片在法国反响极好。法国电视一台纪录片频道、旅游台等都进行了热播,并且要在2005年至2008年之间播出几十次。法国教育部教材资料中心已将这部影片制成DVD,向所有的学校发放,让法国青年一代了解北京、了解中国,并向欧美国家传播。再后来,法国电视媒体专家摄制组将《北京,您好》一片作为礼物,送给北京奥组委,并得到北京奥运会官员的好评。

  一个普通的黄皮肤华人女性的有效工作,将《奥林匹克宣言》和北京奥运会那么自然而然地结合起来了。记者对此由衷地感佩。但最后郭凝却一再地说:“其实,我就是一个传播《奥林匹克宣言》的志愿者,一个传播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

  

(责任编辑:大梦)

用户: 匿名发表: 匿名发表:

*用搜狗拼音输入法发帖子,体验更流畅的中文输入>>

设为辩论话题 

精彩推荐

奥运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