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奥运频道-搜狐奥运

奥运村副村长邓亚萍:读博士继续研究体育事业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08月08日16:03 上海《青年报》

我来说两句

  1997年搁下乒乓球拍,邓亚萍更恢宏的人生大幕才刚刚开启。乒乓名将、国际奥委会委员、文学硕士,她生活中的身分越来越多。这些璀璨的过往对于邓亚萍现在的角色——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有什么帮助?忙碌的邓亚萍抽空回望前尘,向本报记者诠释了她成功扮演的各种角色。

  本版撰文 记者 陈宏 张楠

  邓亚萍在奥运会上的经典场景很多,但最被人铭记的是这一幕: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邓亚萍站在女单冠军的领奖台上,为她颁奖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满脸笑意,轻轻拍了拍邓亚萍的脸颊……萨马兰奇为何偏爱邓亚萍?萨翁这样回答:“在她身上,我看到了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早在1991年,萨马兰奇就将邓亚萍邀请到国际奥委会总部,这是罕见的殊荣!邓亚萍回忆道:“那次他邀请我到总部,对我非常认真地说了一点希望,他要我一定学好英语,让我掌握这把开启世界之门的钥匙、这个与世界交流的工具。我做到了,也就是在做到之后,我才深刻理解了萨翁的深意。”

  1997年,萨马兰奇亲自任命邓亚萍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后来她又担任体育和环境委员会委员,由于语言不通,邓亚萍最初很难和其他委员沟通,因此她决定到清华大学英语系学习,“在我到剑桥大学读博士之前,萨翁说:‘你记住,你一定要回到你的国家做事。’萨翁不仅教我做事,更教我做人。”

  新职务:奥运村副村长

  今年1月,邓亚萍调任奥运村部副部长,她成了北京奥运村的“副村长”,“我现在所有的工作都是按照奥运会倒计时来排定的,每天工作都排得满满的。”

  在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邓“副村长”在忙什么?她说:“奥运村的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的时间表不是到今年的8月8日,而是要到明年奥运会全部结束,那个时候我们才可能停下来。目前我在准备招待各国的代表团团长,因为他们马上要来考察开会,我作为奥运村部的工作人员,得给团长们提供一些汇报。”

  邓亚萍不仅是“副村长”,还是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其实目前主要的工作是在奥运村部,业余时间才能做一点志愿者的工作,其实我的志愿者工作也比较简单,主要是需要使用我形象的时候,我会去参加,比如把我的形象用在公共汽车上做公益广告。”

  “我的感觉是,当初作为5个申奥形象大使之一,去国际奥委会陈述,让他们选择北京,那时候游刃有余,现在我的这点能力已经不管用了,因为我们需要更多的外国人来看奥运会,就需要更多的形象大使,各种各样的。”邓亚萍如是说。

  实际上,邓亚萍扮演“副村长”的角色还是游刃有余的,和成功扮演其他角色一样,“梦想+脚踏实地的努力=成功”一直是邓亚萍遵守的人生定式。

  10年前,24岁的邓亚萍结束了长达19年的球手生涯,她在巴塞罗那和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都赢得了乒乓球女单、女双冠军,4枚奥运金牌、14次世界冠军是最好的收藏。

  “以前我作为运动员只需要考虑怎么打好比赛,在奥运村吃饭时,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而现在我要考虑的是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是吃西餐、中餐还是韩国料理?怎样让运动员摄取充分的营养和合理的热量?”邓亚萍这样解释自己的华丽转身,“我曾经作为运动员参加过巴塞罗那和亚特兰大奥运会,更知道运动员的需求。”

  做运动员的时候,邓亚萍凌厉的眼神曾经让无数对手胆寒,如今她的眼中不再有杀气,“如果眼神还是那么锐利,工作谁给你办啊!奥运村就像运动员的家一样,所以,我一定会用最贴心的服务让运动员感受到回家的感觉。”

  褪去杀气的邓亚萍多了一种知性美,“运动员通常给大家的印象都是场上的,场下的生活和训练大家都不是很清楚。经过这十几年在国际奥委会的任职,以及在各所大学的学习和积累,可能在大家看来我的形象反差很大,但这并不是刻意的。”

  邓亚萍

  ●采访时间/2007.07.31●采访地点/北京

  那次他邀请我到总部,对我非常认真地说了一点希望,他要我一定学好英语,让我掌握这把开启世界之门的钥匙、这个与世界交流的工具。我做到了,也就是在做到之后,我才深刻理解了萨翁的深意。

  我曾经作为运动员参加过巴塞罗那和亚特兰大奥运会,更知道运动员的需求。

  读博士继续研究体育事业

  1997年,邓亚萍在清华大学从ABC学起,刚开始她连26个字母的大小写都分不清,“当时知道自己肯定是最差的一个,但我作了一番自我分析,我经历的事情、承受的压力是其他同学不能比的,这是我的优势。我也坚信,任何事情从现在开始做都不晚。”每天14个小时苦读英语,邓亚萍凭借论文《国球的历史及发展》拿到清华大学的文凭。

  邓亚萍又到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02年底,她以4万多字的论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拿下硕士学位,这篇论文如今被收藏在国际奥委会的博物馆里。

  从2003年开始,邓亚萍一边工作,一边攻读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她把北京奥组委的工作和学业结合起来,“我现在研究的是奥林匹克品牌价值的课题,主要针对的是通过企业赞助的一些案例分析,研究企业为什么赞助,也就是研究奥林匹克人文以外大家看不见的、推动奥运会发展的原动力。”

  由于在北京奥组委工作繁忙,邓亚萍还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取得博士学位:“我现在正在努力写论文,至于什么时候能完成我也不能确定。从1997年到现在,我经历了十年寒窗,可能读书的时间要比十年更长。”

  ●心跳回忆

  奥运妈妈

  利落的短发,得体的妆容,职业的微笑。

  接受专访时,邓亚萍不动声色地坐在沙发上,她把手一挥,示意助理给自己倒茶,赞助商的副总走过来,她不卑不亢地让座,很老练地说:“请坐。”她跟每个记者寒暄,居然能说出各家报纸的特点,还会客气地补上一句:“我常看你们的报纸。”和在球场上一样,邓亚萍在如今的职位上同样是佼佼者,这是个深谙成功之道的女人。

  只有当提到儿子林翰铭的时候,邓亚萍才会卸去职业的“面具”,眼神中顿时充满着母性的温柔:“我的孩子才1岁多,不到两岁,但对家人,目前我只能有所愧疚,关爱太少了点,孩子我也只能交给老人帮忙带。”

  邓亚萍和丈夫林志刚经历了曲折的爱情长跑,两人在球员时代就暗生情愫,1998年林志刚到法国俱乐部打球,邓亚萍到英国剑桥大学读书,两人在欧洲才重新携手,2004年结为秦晋之好,去年5月,他俩的爱情结晶——儿子林翰铭在法国出生。

  33岁做了母亲,邓亚萍却因为北京奥运会分身乏术,献身奥组委工作的她只能委屈爱子:“我现在没有办法考虑家庭、业余生活之类的,不仅仅是我一个人,所有参与奥运会筹备工作的人都没有办法过多地考虑家庭和个人生活。这个奥运会对我们来说都太重要了,我们等了100年,上世纪初国人提出对奥运会的期待,我们现在实现了,我们是很幸运的,能够参与其中,只要努力多做一点点,就能带给国人骄傲!”

  “个人跟国家比起来,真的微不足道。”邓亚萍动情地说。相信在小翰铭的成长岁月里,妈妈会给他讲许多传奇故事,其中决不会少了北京奥运这浓墨重彩的一段。

(责任编辑:小婧子)

用户: 匿名发表: 匿名发表:

*用搜狗拼音输入法发帖子,体验更流畅的中文输入>>

设为辩论话题 

精彩推荐

奥运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