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奥运频道-搜狐奥运

特奥会给北京奥运启示 开幕式如何展示中国元素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10月23日09:57 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如果明年北京奥运会也是上海特奥会的举办水平,那就肯定会成功”

  10月11日晚,2007年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上海闭幕。以温情的模式,上海特奥会定格在全世界的记忆中。《瞭望》新闻周刊在采访中听到不少代表团嘉宾告别中国时的心声:“通过特奥会,我们对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更有信心了。
”作为奥运三大系列赛事之一,特奥会在北京奥运会即将举办之际“提前”来到中国,其意义不同凡响。

  虽然特奥会的参赛运动员智商在70以下,而奥运会是世界体坛最强者的竞争舞台,但特奥会在中国的成功举办,对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还是有颇多启示。

  开幕式如何展示中国元素

  10月2日晚,特奥会开幕式对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电视转播,据测算全球有7亿观众收看,引起广泛关注。国际特奥会董事奥斯基尔肯尼说,本届特奥会的开幕式绝对是一场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我个人认为,只有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能和它相比。”

  奥运会的开幕式一直为世界瞩目。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6年多哈亚运会到本届特奥会,开幕式都非常成功。英国BBC记者科纳根在观看了特奥会开幕式后表示,这给明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策划出了难题。

  事实上,负责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制作的张艺谋等人当时就在特奥会开幕式现场。在持续热烈的掌声中,这位责任重大的著名导演或许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向世界表达中国?

  特奥会开幕式外方总导演、美国的唐米歇尔给张艺谋提出建议:奥运会开幕式,重要的是创意本身。奥运会要表现竞争,追求卓越、成绩和荣耀,而特奥会则强调展示智障人士勇敢尝试的个人精神。这是特奥会开幕式与奥运会开幕式的最大区别,但两者也有相通之处,那就是怎样来表达中国元素。如何让世界通过演出读懂自己想表达的中国,在他看来是对张艺谋最大的挑战。

  特奥会开幕式采取中方主导,上海、央视以及外方多方合作的形式来创作。唐米歇尔曾制作执导过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夏季奥运会开幕式、1997年香港回归部分庆祝晚会和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季奥运会开、闭幕式等。

  因为特奥会开幕式,中外双方创作团队意见不一,曾经激烈争吵,焦点就是如何展示中国元素。双方最终决定用新颖的创意向世界展示中国元素,既要隆重,又不张扬。

  唐米歇尔表示,在整整9个月的创意过程中,中外双方对如何表现中国符号产生过分歧,“分歧主要是究竟让哪部分观众满意:是上海人、中国人还是全世界的观众?外国人了解的中国符号有长城、灯笼、京剧脸谱、龙和牌坊等,他们一看到这些符号就会有地域概念。而中方人士认为这些符号已经过多,中国观众会产生审美疲劳。但最后我们达成了共识,比如长城,不是简单搭个模型,而是用武术演员的人体构筑而成”。

  特奥会开幕式艺术总监、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开幕式是中西文化“冲突”的产物,中外双方经过激烈的争议,最终达成共识,很有意义。中西方文化真的很不同,外方对中国缺乏了解,而我们对中国的了解以及想展示出来的,外方并不认可,我们也在重新寻找中国文化符号,来感动全世界,也要感动中国。最终,我们在人道主义背景下,寻找中国文化的生命力。

  他说,创建终极价值“中国元素”、“民族元素”等在开幕式中是避不开的,但若刻意追求,反显小气,这些元素升格为假、大、空的惯常思路,会使整个演出失去独特的精神目标。其实,特奥会开幕式不乏“中国元素”。风浪中的《击壤歌》、金龙、少林拳棍、太极等都是“中国元素”。中国元素在这里只是表达中华民族对世界终极价值的参与和创建,虔诚而谦恭,并不是要展示与众不同的民族理念。

  余秋雨表示,一定要摒弃“猎奇”、“猎艳”的审美误区,例如,中国56个民族是不是必须一个不落地全部出现?最能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的象征符号究竟是什么?京剧、功夫和旗袍是必须的吗?……“目前被我们习惯运用、又被国际间熟悉的那几个有关中国文化的审美符号,是中国文化衰落时期(主要是清代和近代)的遗存,不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这些符号诱使中国文化走向外在的形式套路,只会让国际社会"猎奇"、"猎艳"而不是感动;开幕式虽是大场面,但必须有个体性、情节性、细节性的造型亮点,不能永远陷落在大规模群众运动式的广场色彩运动模式里。”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有一流的制作团队,张艺谋是一个非常有成就、很有创意的导演,肯定能做得非常好!”唐米歇尔说,他表示,对张艺谋制作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颇有信心。

  预案决定安危细节决定成败

  本届特奥会是北京奥运会之前我国承办的规格最高的国际赛事,参加人数多,规模大,来宾多,同时又逢国庆黄金周期间,游人集中、各种活动集中。据不完全统计,国庆期间上海市共接待观光游客462多万人次,而特奥会上特奥运动员和他们的陪同人员、以及特奥志愿者等的总人数也超过8万人。如此众多的人员集中,给城市管理和特奥会的顺利举办增加了很大压力。

  此外,特奥会举行期间,还遭遇了台风“罗莎”的外围影响,上海一度连续出现大到暴雨天气,也给特奥活动增加了困难。

  但由于反复进行了周密细致的部署,对各种可预料到的情况有充分准备,终于克服各种困难,做到了万无一失。

  以开幕式为例,共有8万多观众入场。组织者考虑到安检等因素,提前几天就宣布开幕式当天从下午四点开始检票,到晚上六点半开幕式开始前半小时停止检票。提前检票的通知广而告之后,避免了观众集中在临近开幕时涌入场地的问题。而当晚十点多开幕式结束后,包括地铁列车在内的各种交通工具均空车等候在附近的站台,快速将观众疏散出去。

  特奥会25个项目分别在上海19个区县的30个场地中进行,接待部门每天要把14个项目的5000多名参赛运动员分别送抵17个比赛场地,比赛结束后再送回驻地。比赛期间,没有任何运动员上错车或是走失。

  国际特奥会竞赛部部长李托德对上海特奥会的后勤工作大加赞扬:“本届特奥会创造了后勤的奇迹。”

  本届特奥会执委会竞赛部主任、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李伟听表示,越是大的运动会,越能体现出细节的重要性。此外,大型运动会对突发的事情要有预案。大型比赛的赛程安排不能太紧,要留有一定的调整空间,针对突发事件可以作出预案。比如,特奥会期间正遇到台风“罗莎”来袭,执委会及时对部分比赛项目的赛程和场所进行了调整,160多个代表团,没有一个提出异议。

  特奥会的组织工作也受到前来采访的海外媒体记者称道,包括《华盛顿邮报》等在内的西方主流媒体作出了积极评价。来自德国广播协会的记者阿斯翠弗莱亚森表示,“如果明年奥运会也是这样的举办水平,那就肯定会成功!”

  通过特奥会完成一次人文教育

  除了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赏的赛事组织、后勤保障以及开、闭幕式外,特奥会营建、凸显的人文、纯洁的体育理念,无疑也给“人文奥运”铺垫了一层鲜亮的底色。

  上海特奥会共招募了4万余名志愿者,其中66%是高校学生,22%是社区居民,12%是企事业单位员工。志愿者可以提供服务的语言达16种,其中小语种志愿者就有2000多人。

  特奥执委会社会动员和志愿者工作部部长陈振民介绍说,特奥会的志愿者服务岗位多、项目繁杂、区域广泛。针对这个特点,组织方的总体方针是“开放式招募,整建制使用,规范化管理”。所有学生按学校归口,其余人员以所在区域为原则归口,志愿者团体整建制与使用区县、项目“对接”。志愿者部门设立了39位总队长,下设分队长,区县和志愿者部门之间互派联络员。这些措施,就是要保证各项需求和指令上通下达,4万余名志愿者人尽其职。

  组织方为志愿者建立了“数据库”档案。被录用的志愿者都要填写详细的报名表,特长、外语能力等信息被输入电子信息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不仅有利于赛事组委会高效、合理地配置志愿者,还为今后的奥运会在沪赛事、世博会活动建立了人才“战略储备”。

  陈振民表示,那些信息技术、新闻通讯、外语服务方面的人才,特别是小语种人才,都是今后举办各类活动的宝贵财富,把他们挖掘出来不容易,千万不能特奥会一结束,就让他们再“埋没”在人海里。

  特奥会的志愿者被称为“最难做的志愿者”,由于特奥选手均为智障人士,对志愿者的要求非常高,除了要有较高语言能力外,志愿者有时还要做保姆、搬运工、心理医生。他们成功了,以“80后”为主体的志愿者们,既作了爱的奉献,也接受了爱的教育。

  国际特奥会主席施莱佛在闭幕式上热情洋溢地说:“如果有谁质疑人性之美,请他来到上海!”

  特奥会已经结束,奥运会正在临近。世界通过特奥会认识了一个人文中国,他们期待一个人文的北京奥运;中国通过特奥会,也完成了一次人文教育,习惯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理念”的人们,接受体育运动的另一内涵:体育也是展示弱者风采、彰显人文关怀的舞台。

  用爱尔兰司法、平等及法律改革部国务部长肖恩鲍尔的话来说,经济腾飞的同时,中国的人文教育与精神文明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表示,对明年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充满信心。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慎海雄肖春飞叶锋 (来源:瞭望)

(责任编辑:海盗)

用户: 匿名发表: 匿名发表:

*用搜狗拼音输入法发帖子,体验更流畅的中文输入>>

设为辩论话题 

精彩推荐

奥运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