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新闻 > 各界奥运新闻

全面揭秘2008奥运进程 火炬5月20日传递到上海

  2008.04.30

  奥运倒计时一百天

  这时的奥运倒计时,更实质的内容将诞生,本报体育部将派遣大量记者前往北京,常驻奥运一线,开始和大家一起倒数。

  2008.03月-05月

  春节刚过,本报所有记者都将出动,将奔赴各地进行奥运采访。

中国国奥比赛、中国女排集训、热身赛、中国篮球能否像姚明说的那样实现突破,刘翔的薄弱环节在孙海平的调教下有没有改善,各队的冬训都在这个时期逐渐结束,奥运前的大检验开始了!

  金牌大户自有金牌大户们“甜蜜的烦恼”,名单该怎么定?一个项目上有两三个人都有夺金实力,到底派谁上?这样的“烦恼”,乒乓球队、羽毛球队、女子举重队等等,都会遭遇,而“奥运名单大战”,精彩程度甚至不亚于奥运会!奥运年,关注的焦点其实并不仅仅在明星身上。田径的几个有希望的项目,像周春秀她们的女子马拉松,会发展得如何?铆足了劲儿想在家门口一鸣惊人、复制刘翔雅典辉煌的,还有多少暗潮在涌动?

  我们全面为你揭秘。

  2008.01.01

  中华世纪坛的倒计时,中华世纪钟的29声钟响,宣告:奥运年来了!本报和大家一起摩拳擦掌,奥运年的报道计划也敲定。

  2007.08.08

  奥运倒计时一周年特刊

  这个特殊的日子,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天安门广场邀请世界。金光灿烂的天安门城楼,成了全世界瞩目的焦点。这一天,本报再度重磅推出16个版的《我们。你们。他们。听奥运心跳》特刊,纪念北京奥运倒计时一周年。

  洛桑,奥林匹克首都;北京,首都正在奥林匹克。本报特派记者奔赴瑞士洛桑、北京,独家采访到国际奥委会高官,得知“双城记”上演的原来是《我们和北京,正处在热恋期》。而我们在奥组委工作的同事,告诉我们,风光的奥运盛会背后,其实是大量辛苦而繁琐的工作,《办奥运就像办婚礼》,人前是幸福焦点的新人,人后冷暖自知。《听奥运心跳》,本报不仅希望给读者讲这些生动鲜活的故事,更希望在横跨百年的追忆与见证中,和读者一起心跳。

  2008.05.20

  奥运火炬传递到上海

  20日和21日两天,奥运圣火将从浙江嘉兴传递到上海境内。《青年报》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到火炬传递中来,正如我们对公益活动一向的参与态度那样,除了我们自身的参与,生动详实的记录报道依然是我们

  的第一要务。

  2007.03.26

  奥运倒计时500天奥运媒体联盟在京成立

  女排不是靠一人就能重振当年五连冠辉煌的;刘翔不是只靠一个冲刺就能改写中国田径历史的。同样,只靠2008年8月8日开始的不到一个月时间的成功,媒体永远不能称为对读者负责的媒体。所以,在奥运会倒计时500天的这一刻,由《青年报》等全国几家知名媒体发起并成功组建的“全国新锐报业体育联盟”,与北京奥运赞助商、奥运官方网络媒体搜狐一起,打造出了合作关系更紧密、合作内容更深入的“全国奥运媒体联盟”,并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成立大会。

  2007.07.24

  本报代表奥运联盟驻京

  为了更鲜活地报道奥运,这一日,《青年报》记者和《燕赵都市报》、《半岛都市报》的两名记者抵京,代表整个奥运联盟开始驻京,当日,他们就受到了体育总局的邀请采访中国女排训练课,这也表示着,全国奥运媒体联盟提前一年全面启动了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工作。

  2008.06.28

  《青年报》奥运火炬手与你相约敦煌

  作为《青年报》举荐的奥运火炬手,记者陈宏将作为北京奥运火炬手参与奥运圣火敦煌段的传递活动。他将在甘肃敦煌亲身体验火炬手的激动与神圣,千年莫高窟瑰丽,鸣沙山下月牙泉萦回,将随同古城里的奥运第一手新闻传回东南远端的上海。

  2008.08.08

  北京奥运会开幕

  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包括《青年报》在内的全国奥运媒体联盟将成立百名记者采访团,挖掘你在电视机前看不到的新闻,给你讲述一个完整的奥运!我们不仅仅有百名记者采访团。全国奥运媒体联盟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最有竞争力的媒体群,直接参与北京奥运会采编团队的工作人员人数将突破1000人,统筹安排新闻策划、采访、稿件刊发等新闻活动。

  2007.04.25

  奥运专版开通,刘翔欣然写下贺词

  奥运明星们备战之后会有多少故事?比如,平时嘻嘻哈哈的刘翔,你能想象得出来他在写字时,表情认真严肃像小学生,写得不满意还要重来吗?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刘翔。当然,包括刘翔在内的众多奥运明星的一切,你都将可能在本报的“奥运特刊”中读到——4月25日,本报改版的同时,体育部制造的“奥运特刊”也在全国率先开通,刘翔也写来了贺词:“追逐梦想,激情跨越,与青年报共勉”。此后,“奥运特刊”成为本报日常报道版面,在每周一当天,它甚至与本报拳头产品“球周刊”同时运行。

  2007.07.13

  北京申奥成功六周年特别策划

  刘翔曾经开心地说:7月13日这一天,全中国似乎都在为我庆祝生日。而享受这一“礼遇”,只是因为他生日这一天,正好是北京申奥成功的日子。他幸运地成为北京奥运的“福娃”,事实上,这样的“福娃”还有很多。这一天,本报的《北京申奥成功六周年典藏版——见证》也给读者们讲了很多动人的故事。

  《见证》的口号是,“他们见证历史我们见证他们。”何振梁,这位中国“奥运二老”之一的老人,如今仍在“为奥运而战”;王治郅,曾经迷途的游子,也正是奥运的感召,才完成了“为奥运而归”;而像本报记者周琦这样更多普通的中国人,也都“为奥运而变”,成为了奥组委的工作人员。奥运会,不止有激情,也有这些背后的温情和泪水。

  2008.08.24

  北京奥运会闭幕

  朋友再见,奥运会再见。但我们不会跟读者说再见。

  《青年报》的报道仍将继续精彩纷呈,曲终人散之后并不孤单,盘点待来年,共迎新的一天。

(责任编辑:迎迎)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