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好运北京 > 赛事信息

好运北京轮椅篮球赛别样精彩 竟让轮椅如履平地

在轮椅篮球比赛中争夺也非常激烈

  本报特派北京记者 王鹏 摄

  昨日,“好运北京”2008年国际轮椅篮球邀请赛在国家体育馆开幕。揭幕战在中国女队和日本女队之间展开,最终中国队47∶62负于日本队。

  赛前进场时,运动员们都是呈一字形连贯转着轮椅进场,非常安静。比赛前开始热身时,球员们活跃了起来,大家有说有笑,试投着篮球或者三两个商量着小配合战术。球员们赛前最需要仔细检查的不是鞋带,而是轮椅的各部件牢固程度和运转情况,当然还有几根勒在腰上或是义肢上的弹力带。


  用轮椅去战斗

  二战期间,有细心军医发现,在一场胜利战斗中受伤的士兵,伤愈时间要短于吃了败仗的同样伤势的病号。1946年,一名叫格特曼的德国医生为了帮助在二战中受伤的士兵康复,组织了首次轮椅篮球比赛。目前,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这项运动。从1960年第一届罗马残奥会至今,轮椅篮球一直都被列为残奥会正式比赛项目。

  轮椅比赛中,轮椅就是战车。对自己的轮椅掌控熟练,会给对手制造无穷的麻烦。轮椅篮球比赛和篮球比赛的规则几乎相同,可用轮椅完成的卡位防守与半场紧逼,却比篮球比赛激烈得多。

  日本球员对轮椅的操作熟练程度,昨日给中国球员制造了最大麻烦。只要在轮椅操作上有优势,比赛结果也就大致明了了。昨日中国队和日本队的比赛就是这样的形势。

  场上不要帮忙

  轮椅要是使劲加速,那移动速度也很快,在防守和进攻中碰撞也就难免。在昨日的比赛中,球员带着轮椅一起摔倒的场面几乎是连续不断。当时记者看到有球员跌倒,也有些着急,可即使队友和裁判就在伸手可及的距离内,也没有人主动上前帮忙拉起。跌倒的球员一般都是自己费力地翻过身,先是摆弄好轮椅,然后再努力爬起来坐到轮椅上。

  其实这并不是球员之间缺乏爱心和互助精神,而是这项运动最有魅力之处。轮椅篮球比赛对抗激烈,对于比赛中场上不可避免的球员翻车,旁人是不应该也不要急于帮助的。因为残疾人球员更多表现的是自强与自立,大部分球员可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新起来参加比赛。连车带人一并摔倒的场上球员,在看似挣扎着重新回到轮椅上时,场边的观众总是要给予最大声的鼓掌。

  用漂亮来证明

  昨日中国和日本的女队比赛中,中国4号球员张三桃很显眼,因为即使坐在轮椅上,她也要高出许多人一头。在投篮中,她的手型十分标准。比赛中,她在开场之后连续投篮命中,结果被日本球员盯上,在随后的比赛中,她的轮椅是遭遇阻拦和碰撞最多的一个。

  赛后记者仔细查找了该球员的资料,才知道目前是女子轮椅篮球国家队球员的张三桃,出生在湖北孝感印城。12岁开始接触篮球,随后接受专业训练。1979年,这个“篮球苗子”被选入湖北省体校篮球队,此后,她曾代表湖北队参加全国各项篮球赛事,取得很多奖项。

  1992年,张三桃转业到深圳工作。1996年初,她感到髋关节疼痛,诊断结果对她来说实在糟糕——股骨头坏死症。如何走路突然成了她人生的最大挑战,随后,运动员的拼搏精神让她振作起来,开始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她也没有想到,自己可以继续在生命中拥有篮球,前年8月,深圳市残联将她推荐到省残疾人女子篮球队,她很快获得主力位置,并入选国家队。场上比赛中,张三桃在轮椅操纵上还不够熟练,不过她突出的篮球技能,还是让许多老手头疼。

  昨日比赛过后,中国球员并没有因为比赛失利而沮丧。从她们疲惫的脸上挂着的微笑,可以看出她们也是乐在其中并享受着比赛带来的激情。的确,生活就是需要用漂亮来证明,她们在轮椅上也有别样的生活和运动精彩。

  第一次看轮椅篮球赛,却突然发觉自己也是十分享受,因为她们的逆境拼搏总是可以让人想起很多。本报特派北京记者 孙元华

  让轮椅如履平地

  国家体育馆将在今年残奥会上承担轮椅篮球等项目比赛,所以在设计之初,场馆内外的无障碍设施便被考虑得非常周到。昨日比赛间隙,记者顺着无障碍通道走了一大圈。

  运载残奥运动员的大巴是有特殊使用功能的,停车后,只要轻轻按动车内升降按钮,常见的下车台阶将伸出一个活动金属斜坡,可以让轮椅直接从车内转动到比赛场馆外无凸起的地面上。标明的专用停车位,也是最靠近场馆大门的。使用轮椅的运动员进入场馆之后,也不会碰上地势不平的麻烦,因为内部无障碍通道中没有门槛和线坝之类设置。

  运动员在洗手间也不会遭遇尴尬,因为无障碍盥洗设备早早准备妥当。比赛内场不但有使用轮椅观众专用的斜坡高台看台,记者席还有专门的大号座位,为使用轮椅的记者提供便利。为防止移动遭遇堵塞,使用轮椅的人士可以使用专用电梯和通道。

  在国家体育馆里,轮椅可以说是如履平地,相信这也会让使用轮椅的朋友们十分受用。另据了解,北京市即将出台的《奥运交通指南》,将在残奥会期间,为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4000名残疾运动员提供出行信息,使他们在残奥场馆和残奥村的通行无障碍。而在其他场所里,北京奥组委将通过永久设施和临时设施等多种手段满足残奥会期间的无障碍要求。本报特派北京记者孙元华

(责任编辑:王海陆)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