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会火炬传递 > 境外接力 > 阿拉木图火炬接力 > 最新消息

圣火照耀阿拉木图-从勇士之城到现代都市的转变

28勇士广场 资料图
28勇士广场 资料图 搜狐奥运配图

    北京奥运会火炬将于4月1日抵达阿拉木图,传递活动在4月2日进行。阿拉木图市长塔斯马加姆别托夫31日宣布,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将出席4月2日举行的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

  由于之前从未进行火炬接力,此次又是第一站,阿拉木图对于圣火传递非常重视。阿拉木图市副市长谢里克.塞杜马诺夫日前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阿拉木图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传递的第一站,这是哈萨克斯坦和哈全体人民至高无上的荣光。

”塞杜马诺夫说,“阿拉木图将把火炬传递办出特色,展现给世人一个惊喜。”到底如何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4月2日,火炬传递的第一棒将从这里的半山腰开始。阿拉木图站的火炬传递者来自社会各界,其中包括著名运动员、议会议员、政府官员和演艺界人士等。而入选者当中不乏哈萨克斯坦富有传奇色彩的运动员和各界的知名人士。塞杜马诺夫说:“奥运圣火的到来是阿拉木图及至哈萨克斯坦体育史上规模最大、最为隆重的一次盛事。”

  阿拉木图的勇士情结

  阿拉木图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古代中国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曾经经过这里。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称此地为七河邑。这里曾经是哈萨克斯坦首都,人口近200万,居民中以俄罗斯人居多,其次是哈萨克、乌克兰、鞑靼、维吾尔等族。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最大的城市,也是该国经济、文化、贸易、金融中心。

  因为盛产苹果,阿拉木图在哈萨克语中为“苹果之城”,但在真正的阿拉木图市民心中,“勇士之城”似乎更能代表这个城市。在哈萨克斯坦,人们习惯用著名人物的姓名来命名城市的街道,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比如位于阿拉木图市东区的冼星海大街、市中心的潘菲洛夫公园,街上有许多名人、英雄的塑像,几乎每个路口、每个公园里都有。最使人慨叹、肃然起敬的是苏联红军英雄青铜雕塑群像。壁墙上用俄文和哈文镌写着金色的大字:“为了自由和领土完整而英勇牺牲的英雄永远在人们心中。”迎面是一座像小山一样凌空而起,头戴钢盔,手持冲锋枪和手榴弹呐喊着往前冲的三次大战中反法西斯的苏联红军威武悲壮的雕塑群像。

  记者在阿斯塔纳的时候就向周围的朋友打听有关潘菲洛夫师老兵的现状。这次来阿拉木图,在一位朋友的推荐下找到了伊戈尔老人,他今年已经65岁了,他的一位远房叔叔曾经在苏军316师服役过,前几年去了乌兹别克斯坦,如果在世现在应该已经93岁了。316师(潘菲洛夫师)是近卫步兵第8师的前身,它以敢打硬仗而闻名于世。苏德战争爆发以后,苏联红军总部在阿拉木图立即组建了这支部队。这支部队当时主要以哈萨克人为主、但伊戈尔老人的叔叔是俄罗斯人,大多数俄罗斯人因为在中亚服役时间长,长得都像哈萨克人了,可能是入乡随俗了吧,说到这里,伊戈尔老人笑了起来。对于大多数潘菲洛夫师的士兵来说,1941年是他们第一次去莫斯科,也是唯一的一次,因为他们再也没能回来。为保卫莫斯科,潘菲洛夫师的28位勇士阻挡住了法西斯德国几十辆辆坦克的疯狂进攻,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周日的潘菲洛夫公园,游人如织,气氛很平和,市民瓦里耶夫很高兴地接受了我的采访,“不论哈萨克人还是俄罗斯人都不愿回到从前,但保卫国家的英雄永远值得纪念。”独立以来,哈萨克斯坦明显地“去苏化”、“去革命化”,阿拉木图的一些大街如苏维埃大街、十月大街、马克思大街、列宁格勒大街都已经改名为卡孜姆彼大街、艾杰克大街、库纳耶夫大街、格杰大街等等。苏联已经不在一般人的记忆当中了。55岁的卡米利直率地说:哈萨克斯坦人对中国并不了解,所以看到中国人也不是很友好,中国商人在当地经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这次奥运圣火的传递活动多少会拉近两国人民的距离。客观地讲,真的是因为这次奥运圣火传递到阿拉木图的原因,市民听到我们讲中国话都会报以热烈的笑容,同时还不忘向我们强调,他们将于2011年举办第七届亚冬会。

  阿拉木图的现代化之路

  阿拉木图被誉为世界上绿意最浓的城市之一。没有来过这里的人恐怕很难想象,这座戈壁滩上的城市竟会拥有如此的绿色。作者所在的阿斯塔纳(现哈国首都),到处都是建筑工地,在大多数的心中,阿拉木图到应该是舒缓、悠扬。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没有滚滚不息的车海,也没有神色匆匆的行者,一切都应该是恬静、从容。但这次来到阿拉木图,明显地感觉是高楼多了、轿车多了、现代化气息越来越浓了。阿拉木图市的房屋2000年的平均价格还是130—150美元/平方米,现在的房价每平方米近2000美元。市民别利亚耶夫说:“阿拉木图的住房价格与一些欧洲国家首都的住房价格已经相差无几,两者的居民收入却差好几倍(阿拉木图普通市民的收入大约八百到一千美金)”。

  近年来哈萨克斯坦一直保持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增长率每年都保持在近十个百分点左右,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没到过阿拉木图的人,很难了解这个城市。哈萨克斯坦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中亚各国普遍存在的民族认同、宗教冲突、政治动荡等问题被民众置于次要位置。经济发展催化出的民族自豪感对于阿拉木图的稳定起到了很大作用,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看来这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必由之路吧。(焦峰) 此稿仅供搜狐独家转载,任何媒体不得以任何方式转载 更多精彩,请点击https://www.huanqiu.com

(责任编辑:discover)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