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会火炬传递 > 境外接力 > 香港火炬传递 > 香港概况

火炬传递城市香港概况:东方之珠 购物旅游天堂

  综合自新华网和香港特区政府网

  第29届奥运会火炬传递于5月2日(周五)在中国香港举行,120名火炬手以跑步或利用车辆、龙舟和船只等交通工具传递奥运圣火,途经港岛、九龙和新界各区,藉此宣扬奥运精神,并向全世界展示香港独特的气质和优美的景色。

8月,奥运会马术比赛在中国香港举行。障碍赛和盛装舞步比赛在香港体育大学和沙田马场扩建的主赛场进行;越野赛部分安排在双鱼河乡村俱乐部会所和香港高尔夫球会会场内举行。作为中国特别行政区的香港,是国际贸易中心之一,同时也是东亚地区的枢纽。香港属于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3℃左右,夏季炎热潮湿。香港的迪斯尼乐园和海洋公园,是人们放松心情的大好去处;香港还是著名的“美食之都”,各类中西餐馆超过一万家;香港更享有“购物天堂”的美誉。

    第一部分  简介

  【香港概况】

  香港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简称HKSAR),香港自秦朝起明确成为中原领土,直至19世纪中叶清朝对外战败,领域分批被割让及租借予英国成为殖民地,香港从而开通港口发展。1980年代,中英两国落实香港前途问题,于1984年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香港将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和原有的生活方式,香港并可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也就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以及完善的法制闻名于世。

  【香港区旗与区徽】

   


  香港区旗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以红色作底色,红白两色象征一国两制,中央有一朵五星花蕊的白色洋紫荆花图案,洋紫荆是香港的象征,盛放的洋紫荆象征着香港的繁荣,红色的背景象征着香港永远背靠祖国。

  


  香港区徽

  香港区徽是代表香港的徽章。区徽模仿香港区旗的设计,内圆有一朵白色洋紫荆花,红色底色。外圈为白底红字,写有繁体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及英文HONG KONG(香港)。

   

香港的区花--紫荆花
香港的区花--紫荆花

  【历史沿革】

  香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先后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香港隶属南海郡番禺县,由此开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汉朝香港隶属南海郡博罗县。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隶属东莞郡宝安县。隋朝时香港隶属广州府南海郡宝安县。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香港仍然隶属东莞县。宋元时期,内地人口大量南迁香港,促使香港的经济、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岛上有个小村,叫“香港村”,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香港因此得名。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香港隶属新安县。1842年至1997年6月30日,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香港历史大事年表】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 英国强迫清政府再订条约,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42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 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国重新管治。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根据《基本法》, 香港保留原有的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50年不变,是实行“一国两制”,除防务和外交归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

  【地理概况】

  香港位于东经114°15′,北纬22°15′,地处华南沿岸,在中国广东省珠江口以东,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内陆地区,以及262个大小岛屿(离岛)组成。香港北接广东省深圳市,南面是广东省珠海市万山群岛。香港与西边的澳门隔江相对61公里,北距广州130公里、距上海1200公里。

  香港三大部分的面积分别是,香港岛约78平方公里;九龙半岛约50平方公里;新界及262个离岛约共968平方公里,总面积约1095平方公里,略大过上海市的六分之一,及仅大于全中国面积的万分之一。 土地面积1104.04平方公里,管辖总面积:2755.03平方公里,水域率:59.9%。

  【气候概况】

  香港属亚热带气候,夏天炎热且潮湿,温度约在26-30℃之间;冬天凉爽而干燥,但很少会降至5℃以下。五月至九月间多雨,有时雨势颇大。夏秋之间,时有台风吹袭,七月至九月是香港的台风较多的季节。

  【地名来源】

  关于香港的地名由来,有两种流传较广的说法。

  说法一:香港的得名与香料有关。宋元时期,香港在行政上隶属广东东莞。从明朝开始,香港岛南部的一个小港湾,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因转运产在广东东莞的香料而出了名,被人们称为“香港”。据说那时香港转运的香料,质量上乘,被称为“海南珍奇”,香港当地许多人也以种香料为业,香港与其种植的香料一起,名声大噪,也就逐渐为远近所认可。不久这种香料被列为进贡皇帝的贡品,并造就了当时鼎盛的制香、运香业。可后来,村里人不肯种植了,香料的种植和转运也就逐渐消失,但香港这名称却保留了下来。

  说法二:香港是一个天然的港湾,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来的水手,经常到这里来取水饮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这条小溪,也就被称为“香江”,而香江入海冲积成的小港湾,也就开始被称为“香港”。有一批英国人登上香港岛时就是从这个港湾上岸的,所以他们也就用“香港”这个词来命名整个岛屿。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别称。

  尽管有不同的说法,但可以大致肯定的是,香港这地名最早出现在明朝,它最初是指今天香港岛上的一个小港湾、小村落,后来才扩大为对整个岛屿(香港岛)的称呼,最后,到了19世纪初,才成了被英国殖民主义者占领的整个地区的统称。

  【香港的人口、民族与宗教信仰概况】

  香港大约七百多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420人。香港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市区人口密度平均2.1万人/平方千米。香港的人口绝大多数为华人,大部分原籍广东,主要说广州话(粤语),但英语很流行,说潮语和其他方言的人也不少。新界土著居民很多说客家话。近年普通话甚流行,一般机关和机构也鼓励应用。居于香港的外籍人士数目相当多,共有约517560人,人数最多的国籍首三位如下:菲律宾(130810)、印尼(114020)和泰国(28360)。

  世界各大宗教在香港几乎都有人信奉。华人主要信仰佛教、道教。香港寺院共有360多间 ,公共庙宇有40座,天后庙宇24座,1841 年已设罗马天主教香港特别行政区主教传教区。1991年,香港天主教徒约有25.8万人 。天主教会在香港办有学校、医院和社会服务中心。基督教1841年传入香港 ,现已有50多个宗派 、信徒28.5 万人。它在香港也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服务中心等机构。其他宗教还有:伊斯兰教教徒约5万人 ,其中半数以上是华人,印度教教徒约1.2万人;还有少数锡克教和犹太教徒。

  【香港的经济】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2005年数据,香港人均本地生产总值(PPP)为34,111美元,全球排名第9,亚洲排名第1,超越西欧的四个主要经济体系;按国际汇率则为25,555美元,全球排名第26,亚洲排名第5,次於卡塔尔、日本、阿联酋及新加坡。综观香港各产业,以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比重最高,2005年数字为91%,当中进出口贸易业占GDP 22.5%,社区、社会及个人服务业占19.2%,金融及保险业则占12.7%。

   语文

    中英文同属香港的法定语文。政府机关、法律界、专业人士和商界均广泛使用英文。香港不乏才能卓越且受过良好教育及精通双语甚或三语(即英语、粤语和普通话)的专才,而对于在香港经营业务或与内地、台湾有贸易往来的企业,这些专才更显重要。

    气候香港属亚热带气候区,但差不多有半年时间带有温带气候性质。冬季的温度可能跌至摄氏10度以下,夏季则回升至摄氏31度以上。雨量集中在4月至9月间,约占全年雨量的90%。

    主要国际贸易中心

    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贸易经济体系、第六大外汇市场及第十五大银行中心。香港股票市场规模之大,在亚洲排名第二。香港也是成衣、钟表、玩具、游戏、电子和某些轻工业产品的主要出口地,出口总值位列全球高位。

    全球服务中心

    在2005年,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服务出口地。与服务贸易有关的主要行业包括旅游和旅游业、与贸易相关的服务、运输服务、金融和银行服务及专业服务。

   跨国公司的业务基地

    约3900家国际企业选择在香港设立亚洲区总部或办事处,主要从事的业务包括批发零售和进口与出口贸易、其他商用服务(例如会计、广告和法律服务)、银行和金融、制造业、运输及相关服务。

    自由贸易与自由市场

    香港提倡兼奉行自由贸易——香港设有自由开放的投资制度;不设贸易屏障;对海外投资者一视同仁;资金自由流动;法治体制历史悠久;规章条文透明度高;以及税率低而明确。

    以精简架构为本的小政府

    香港拥有一个架构精简而效率高超的政府。公司及个人课税率低,而且易于计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素以效率出众、透明度高兼处事公正见称。

    在工商业方面,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奉行确立已久的“尽量扶助、减少干预”政策,乐于支持工商业发展。

    货币制度

    香港的货币政策目标是维持港元稳定。鉴于香港是一个高度外向型的经济体系,这个目标的具体涵义就是维持港元对外价值的稳定,即维持1美元兑7.80港元的固定汇率。这个目标是通过联系汇率制度来实现。联汇制度自1983年10月开始实行。

    法治

    香港的法律制度深可信赖。这个制度以普通法为根基,历史悠久。香港市民和居港人士得享的权利与自由,建基于大公无私的法治体制、独立的司法制度、完善的法援制度,以及自由开放和发展蓬勃的新闻传播媒介。

香港国际机场

    机场

    香港是主要的国际和区域航空中心。香港国际机场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之一。全球各大航空公司都有航班飞往香港。现时,每周有大约4900班定期客运航班及700班货运航班从香港飞往全球139个城市。机场全面扩展后,每年将可处理旅客8700万人次和货物900万公吨。2001年至2005年间,香港国际机场连续五年获英国航空业意见调查机构SKYTRAX RESEARCH选为全球最佳机场。

香港港口

    港口

    2005年,香港港口合共处理了2260万个20长的标准货柜单位,是全球第二大货柜港。座落于葵涌和青衣的九个货柜码头,分别由五家营运商负责管理,总面积达270公顷,共设有24个泊位,临海地界总长8530米。葵涌——青衣港池水深达15.5米,九个货柜码头每年可合共处理逾1800万个20长的标准货柜单位。在2005年抵港的远洋轮船及内河商船分别约有39140艘次和192680艘次,共处理货物2.301亿公吨和运载旅客2150万人次。

  【流行文化】

    一 流行歌曲

   1980年代不仅是香港粤语流行曲百花齐放的日子,也是香港乐坛的全盛时期,当时香港的流行曲引领亚洲中文歌曲潮流,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的人纵然不谙粤语,亦爱听粤语流行曲。谭咏麟、徐小凤、张国荣和梅艳芳等等是那个时代的乐坛巨星,四人不但开演唱会次数、场数极多,更积极参演电影,是票房保证,声色艺俱全。其他歌手如林子祥、陈百强以至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红极一时的叶倩文、林忆莲、关淑怡、陈慧娴、Beyond、达明一派及草蜢乐队都在香港乐坛大放异彩。当年Beyond乐队的主音歌手黄家驹把演唱、作曲和舞台演出的天才集于一身,是香港有才华的演艺人士的代表人物。

  二 香港电影

  香港电影始于1913年的首部香港电影《庄子试妻》。二次大战后,大批内地电影人才及资金南下,香港先后成立多家电影公司,令粤语片在1950年代异常繁荣。当中1949年开创的《黄飞鸿》系列电影,连拍60个多部,成为世界史上最长寿的系列电影。有一段时期,东亚各国政府一度只容许香港电影进口,令香港享有「东方好莱坞」之称,李小龙、王家卫、吴宇森、周润发、李连杰、成龙、张曼玉、周星驰在国际上均享负盛名,每年3至4月间举行的香港国际电影节及香港电影金像奖,是香港电影界每年一度的盛事。

  1980年代是香港电影的全盛时期,高峰期港产片年产达三百部电影,超越当时的电影产量曾经全球第一的印度。自1990年代中后期,随着VCD,DVD等科技的发展和普及,香港电影事业开始走向下坡,2004年只拍摄了60部电影。但近年,香港的演员、导演和其他电影业人士纷纷与内地和台湾地区的电影业携手合作,创作出把香港电影和内地文化融汇一体的不少优良作品,香港电影业将继续发挥它对华语电影的影响力。

  三 香港名人与文化

  香港虽然只有数百万人口,却涌现不少让香港人自豪的名人。中国的第一个体育世界冠军容国团是一位出生在香港的地道的香港居民,他1950年代返回中国内地,在1959年的第25届世界杯乒乓球锦标赛夺得男子单打冠军,是香港也是国家的光荣。在香港长洲出生和长大的香港运动员李丽珊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为香港夺得滑浪风帆的金牌,是另一位让香港市民振奋人心的体育名人,巧合的是,帆船是香港的象征之一,这面香港回归之前唯一的奥运金牌,让当代的香港人十分难忘。文化方面,香港作家金庸(查良镛)以其风靡全球华人读者的武侠小说系列,脍炙人口数十年,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誉为武侠小说作家的“泰山北斗”。香港作家李碧华,亦舒,林燕妮,梁凤仪,古龙,梁羽生,黄沾,倪匡等都是近代和当代在香港、亚洲乃至华人世界知名的文化名人。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discover)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