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会火炬传递 > 新闻报道

高科技保驾护航 奥运圣火克服重重困难登上珠峰

  北京奥运会圣火8日上午成功登顶世界最高峰——— 珠穆朗玛峰。奥运圣火在地球之巅燃起那一刻,无数幕后英雄潸然泪下。在这一伟大活动中,不仅登山健儿们付出了极大的艰辛和努力,中国科技力量也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也充分印证了北京奥运会“科技奥运”的口号。

  高科技造就“珠峰火炬”

  在谈到火炬的时候,参加发布会的北京市科委主任马林说,奥运火炬在珠峰这样的高度燃烧,技术上是有很多困难的。在2005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承担了这个任务,就提出了7大类22项要求。

  所谓的7大类22项,实际上主要是解决在低压、低温、高风速、缺氧的状态下,以及在这样高的海拔高度上,如何使得操作更简便。这些是经过国防科工委、国家气象局、航天科工集团、清华大学等单位共同论证得到的。

  据悉,“珠峰火炬”由两个部分组成:珠峰火种灯和珠峰火炬。珠峰火种灯外形像一个小型暖水瓶,每8小时添加一次专门燃料,可以在缺氧的环境下持续燃烧8到15个小时。经过特殊的设计,加满燃料的火种灯也不会超过2.5公斤,外壳上还设有固定装置,便于登山队员携带。珠峰火炬的要求比珠峰火种灯更高,除了要应对低温、低压、大风外,最关键的是要在顶峰高强光的背景下,能够燃烧出让人看得见的明亮、饱满、美丽的火焰来。

  为此,早在2006年,相关部门就对珠峰火炬进行了各项测试。科研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努力,包括从实验室到珠峰营地,每一次试验水平都不断提高。经过多项测试证明,珠峰火炬能够在风速每秒钟30米、温度零下45摄氏度的情况下正常燃烧。

  信息系统确保登顶成功

  联想集团是成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的首家中国企业,也是北京奥运火炬接力三家合作伙伴之一,为此次珠峰展示活动提供信息保障系统等服务。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陈绍鹏透露,联想此次携手中国移动等相关保障部门,用科技助力登顶活动。他们在5200米的大本营指挥中心,提供了适宜在珠峰条件下工作的计算机设备,保障此次活动的指挥和调度。另外,联想还提供了40多台设备,在大本营搭建了新闻中心和网吧,为几十家中外媒体和登山队员提供IT服务。

  北京奥运会火炬在珠峰展示的伟大壮举,由新华社在第一时间将在珠峰之巅拍摄的照片发往全世界。在这背后是中国移动、联想等高科技企业共同打造的快捷、可靠、稳定的信息保障系统提供的强力支持。

  联想研发出的这款在珠峰顶上能够实现即拍即传的高科技产品叫“IdeaPadU8”奥运纪念版。这款产品跟登山队一起登上珠峰顶后,通过无线网络系统即刻跟大本营连线,实现登顶过程中有网络信号时的即拍即传。这款产品,是一个3寸屏的小型手持电脑,呈长方形,操作便捷。

  联想集团和中国移动、新华社与中国登山队等联合完成的这一项目,实现了人类在海拔最高的地方随时拍摄和及时进行数据传递的创举。

  气象部门加放探测气球

  为了向登山队提供最详尽的气象资料,大本营的气象观测站工作者以每小时一次的速度向高空“发射”高空探测气球。5月6日晚上,大本营的气象工作者忙得一夜没合眼,做着密集的气象测定。发射高空探测气球进行“天气预报”原本是每隔一小时进行一次,但由于5月7日早上六点时,工作人员忽然发现天气有可能出现“突变”,因而临时决定“加放”一次探测气球,以确保得到气象信息的准确性。

  据了解,珠峰大本营现场天气预报主要依靠高空观测数据、地面数据与不同海拔高度自动气象站的数据,利用现代化的卫星通讯等方式,调阅中国气象局实时下传的各个时次、各个高度的天气图,天气流场图、卫星云图等大量数据,并结合全天空成像仪、不同海拔的气象站、单测风仪等高科技设备的帮助,综合判断天气形势,作出结论。据新华社

  登顶珠峰有多难必须克服三道关

  从1960年至今,中国几代登山人前赴后继,有100多人先后20次登顶珠峰,创造了登山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那么,登顶珠峰到底有多难?

  此次传递登山队副总指挥张江援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在珠峰地区进行科考,他说,仅从登山路线上来说,主要是过“三关”。

  第一关是“北坳”。北坳顶部海拔7028米,最大坡度有70度,个别地段甚至垂直,像一座高耸的城墙屹立在珠穆朗玛峰的腰部,也被称作珠峰的“大门”。在北坳险陡的岩坡上,堆积着深不可测的万年冰雪,潜伏着无数冰崩和雪崩结构,成为珠穆朗玛峰中最危险的冰崩和雪崩地区。

  第二关是“大风口”。北坳上面,在海拔7400米至7500米之间,就是有名的“大风口”。这里因为风的“狭管效应”,最大风速能把人吹跑,是攀登珠峰的第二个难点。中国登山队在上世纪70年代的攀登中,一个突击组一次冲击大风口,就有二三十人同时被冻伤。

  第三关是“第二台阶”。第二台阶坐落在海拔8570米到8600米之间,是一道平均坡度六七十度左右的岩壁,陡峭而光滑,人们几乎找不到任何攀登的支撑点。

  张江援说,除了这三大难关,在前往顶峰的道路上,还会有许多不可知的因素。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王燕芳)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