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会火炬传递 > 解读评论

西方舆论赞许中国哀悼日赞中国人爱国热情爆发

  四川汶川发生7.8级强烈地震

  本报特约记者/宋平明

  在四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国务院发布公告,宣布从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

此次由于地震而进行的全国性哀悼,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尚属首次,中国政府和民众的表现再次感动了海外媒体,并将这一信息传递给世界人民。

  关注中国人爱国热情爆发

  中国宣布19日到21日三天为全国哀悼日后,西方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以及日本共同社等通讯社都进行了报道,称赞其中体现出来的民族团结精神。

  法新社以《悲伤的中国停下来,哀悼地震遇难者》为题的报道在海外媒体的报道中很有代表性。文章称,从中国的心脏北京到遥远西南地区的四川,整个中国都停顿下来,向地震的遇难者默哀。成千上万的民众聚集在天安门广场,高呼支持中国和四川的口号。同时,中国的证券交易所和澳门的赌场也都在同一时刻进行默哀。

  文章还称,地震激发了中国民众的爱国热情,大量的普通民众充当志愿者,为抗震救灾贡献力量。截止20日,海内外的援助总额达到了139.25亿元。

  在哀悼日中,全国的网络世界也以实际行动对逝者进行纪念。根据俄罗斯文传电讯社20日的报道,在全国哀悼日的三天时间里,中国的网络游戏也暂停服务。

  盛赞“以人为本”理念

  海外很多媒体在报道中,都将目光对准了中国此次哀悼的意义,称这是几十年来第一次为普通民众举行的全国性的哀悼,体现了中国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英国《金融时报》以《中国的国殇日》为题报道了中国全国哀悼日的情况。文章称,中国的此次国难,不仅可成为整合民心、提升凝聚力的转折点,亦可为中国转型期社会治理改革带来新的路子。中国国旗,自建国以来第一次为逝去的平民降落。不仅如此,政府还把奥运火炬传递暂停三日,展现出融入国际社会的中国新思维。

  德国《明星》周刊在5月19日的报道称,在中国,“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与帮助地震灾民的愿望融合在一起”、“中国人从没像今天这么团结过”,世界对中国多了一份理解和肯定。

  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称,设立哀悼日是“越来越人性化的政府努力向民众提供精神安慰和国家支持的表现”。一些人认为市场经济改革破坏了中国人的道德架构,但此次地震以及哀悼的场景表明情况并非如此,中国人拥有的基本的庄重和同情心并没有被个人主义击败。

  《亚洲时报》报道说,中国领导人设立全国哀悼日,不但有助于团结国人,体现“和谐社会”的精神,也有助于为“解放思想”提供进一步深化、突破的动力。

  法国华文报纸《欧洲时报》20日发表题为《国之殇》的社论,认为3天的全国哀悼日彰显了人道主义思想的光辉,给中华民族增添了新的道德和精神力量。社论指出,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在执政实践中取得了民众的高度信赖。这是“国之殇”感动世界的底蕴所在。

  报道重点转向灾后重建

  在抗震救灾救援工作接近尾声之际,一些海外媒体对灾后重建进行了报道。

  美国《华尔街日报》在救援活动接近尾声时,将目光投向了灾后的难民安置问题。报道说,在这场中国数十年来最惨重的自然灾害发生8天后,从废墟中拯救幸存者的工作迅速被另一项同样艰巨的任务所取代——对数百万地震生还者进行救济。

  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21日报道,在中国全国哀悼日即将结束的21日,中国将救援重点转向了医疗救助和灾后安置问题上,全国正在加速制造旅游帐篷,以便为灾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并从国内其他地方调派医疗队进入灾区。

  在对外合作上,中国宣布从人道主义出发,接受海外医疗救援队。俄罗斯和日本医疗救助队分别于20日和21日抵达成都外,德国和意大利的医疗救助队也将在近日抵达灾区,投入灾后医疗救助。

  英国《金融时报》称,在地震灾区的灾后重建、社区规划、经济重振、心理复苏、投资监管、善款投放等等问题上,中国都还面临着复杂的挑战。这个过程,不仅是对中国行政能力的再检验,更会给中国现有的社会治理模式带来空前压力。

(责任编辑:discover)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