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会火炬传递 > 境内火炬传递 > 荆州市火炬传递 > 最新消息

火炬传递荆州市介绍:文化之邦 鱼米之乡

    搜狐体育讯 荆州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东望武汉,西接三峡,北临汉水,南极潇湘。全市国土面积1.41万平方公里,占湖北省国土面积的7.6%。

辖荆州区、沙市区、江陵县、松滋市、公安县、石首市、监利县、洪湖市等8个县市区,总人口638.2万。中心城区面积63.4平方公里,人口80.4万。荆州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就有文化之邦、鱼米之乡的美誉。荆州先后被确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精细化工基地,是国家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长江中游重要港口城市。

  文化底蕴深厚。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荆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春秋战国时期,20代楚王定都于荆州,长达411年,楚都遗址纪南城遗迹风韵犹存。楚先民"毕路蓝缕,以启山林",创造了堪与古希腊雅典文化媲美的楚文化。特别是荆州出土的战国丝绸、越王勾践剑和整套石罄编钟,无不折射出楚文化的熠熠光辉。灿烂的楚文化造就了一批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杰出人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一鸣惊人"的政治家楚庄王,楚国名相孙叔敖,辞赋之祖宋玉,戏剧鼻祖优孟、明代宰辅张居正等等。荆州是著名的三国征战故地。"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长达120回的《三国演义》,有82回提到荆州。"刘备借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等三国故事脍炙人口,流传千古。市内三国遗址遍布,蓍名的有乌林古战场、华容古道、芦花荡及刘备公安门、关公点将台、张飞一担土、跑马泉等30余处。保存完好且长达11.28公里的荆州古城墙,是我国现存延续时间最长、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发展演变以砖墙为主、土垣为辅的唯一的古城墙。1992年发掘的鸡公山平原文化遗址,世所罕见。熊家冢楚墓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将按照国家文物局"现场发掘、现场保护、现场建馆"的模式,建设集发掘、保护、研究、展示于一体的大型遗址博物馆。

  自然生态良好。荆州市地理位置为东经111°15'~114°05',北纬29°26'~31°37'。自然条件优越,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热量丰富、光照适宜、雨水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等特点,年辐射总量4366.8~4576.2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时数 1823~1978小时,日照率为41%~44%。年均气温16.2°C~16.6°C,无霜期250~267天,年降水量1100~1300mm左右。境区东西最大横距约274.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约l30.2公里,呈带状分布。境内78.8%的面积为平原,21.2%的面积为丘陵低山区。境内有大小河流近百条,均属长江水系,主要有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松滋河、虎渡河等。千亩以上湖泊30多个,其中洪湖为湖北省第一大湖,总面积3.55万公顷,长湖次之,总面积1.2万公顷。

  资源相对富集。现有耕地面积43.2万公顷,荆州是国家重要的农业综合商品生产基地。全市农业产值约占湖北省的13%,粮食、棉花、水产品产量分别居湖北第一,形成了优质粮棉油、畜牧、水产、平原林业等优势产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6家。荆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市内山水园林景观多姿多彩,历史文化遗存丰富灿烂,民俗民风民情古老纯朴。全市旅游景点呈现"一城三片"的格局。"一城"即荆州古城,其中古城东门为4A级景区,纪南城、关公庙等人文景观经久不衰,荆州博物馆被评为国家首批"4A"博物馆,位居全国地市博物馆之首,馆藏文物达12万余件,西汉古尸等国家一级文物近300件(套)。 "三片"即洪湖渔家生态度假区、松滋洈水风景名胜区、石首天鹅洲麋鹿保护观光区,其中洪湖渔家生态度假区为4A级旅游景区。此外,湘鄂西革命历史旧址还被列入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纪南城遗址公园和海子湖旅游目的地正在开发和建设之中。

  产业基础扎实。荆州工业初具规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89家,已形成纺织、汽车零部件、家电、食品加工、化工等5大主导产业。纺织产业基础较好,拥有纺锭100万锭,棉纱、棉布、混纺布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汽车零部件产业实力雄厚,具备汽车转向器100万台、汽车电机150万台、汽车空调100万台的生产能力,汽车电机、汽车空调、雨刮器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二,曲轴出口产量全国第一。家电产业初具规模,拥有100万台冰箱、冰柜,100万台洗衣机和热水器,200万台无氟压缩机生产能力。精细化工产业特色突出,农药、染料及中间体产量、出口量居全国第一。农产品加工业优势明显,依托丰富的粮、棉、油、水产品和平原林业资源,食品加工、林纸加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吉象公司成为亚洲最大的人造林制品企业。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产品涉及精细化工、生物工程、光机电一体化、电子通讯和新材料等领域。全市现有上市公司7家,其中凯乐科技是全国塑管行业排头兵,洪城公司是全国排名第三的水工环保生产企业。荷兰飞利浦、美国德科雷米、新西兰卡达维、法国法雷奥、德国美洁时等跨国公司和中化集团、小天鹅、望春花、华意压缩、名流置业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荆州。荆州开发区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业新区首期14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现已入驻企业70家。荆州是江汉平原重要的商品流通中心,年成交额过亿元的商品物流基地11个,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流通企业达25家,其中国家级商品市场蓝特商贸城是湖北省最大的建筑装饰材料批发市场。

  投资环境优越。荆州的区位优势独特,处于中国国土开发一级轴线(长江)与二级轴线(北京~广州、焦作~柳州铁路)交汇区域,距"四大发展极"(北京、香港、上海、重庆)均为1000公里左右。荆州交通发达,水陆兼备。长江荆州港是国家一类口岸,开办了国际船代、国际货代和综合物流业务,实现了水铁联运、保税入库、水陆中转、全球直达。二连浩特至广州高速公路和即将建设的荆州至岳阳铁路贯穿南北,上海至成都高速公路和即将动工的沪蓉高速铁路穿境而过,荆(门)沙(市)地方铁路与焦柳线接轨。航空便利,毗邻的三峡国际机场开辟有通往国内主要城市的多条航线。电力通信设施完善,为湖北省第二大电力负荷中心和第二大信息枢纽节点。荆州是江汉平原重要的商品流通中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次于武汉。荆州科技教育资源丰富,拥有长江大学等7所高校,在校大学生11.7万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随着三峡工程的蓄水发电和长江干堤全面加固,雄伟壮观的千里江堤已成为荆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长期困绕荆州发展的洪水风险得到有效遏制。目前,荆州人气聚集、商贸发达,开放、合作、共赢、和谐的投资发展环境初步形成,成为投资兴业和创造财富的热土。

  发展步伐加快。全市经济步入了总量扩张、结构优化、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的新阶段,城乡面貌和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2007年荆州经济快速发展,全市生产总值达519.6亿元,比上年增长12.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8.9:32.4:38.7调整为29.7:33.5:36.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0.7亿元,增长40.8%;外贸出口4.87亿美元,增长59.1%;全年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亿美元,同比增长1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9.6亿元,增长1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40元,增长24.3%;农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增长18.2%。

  农业稳步发展。2007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70.3亿元,增长7.7%。粮食播种面积达到745.5万亩,比上年增加25.1万亩,增长3.5%,总产358.89万吨,同比增加37.42万吨;棉花种植面积161.0万亩,增长12.2%,总产量达到15.97万吨,比上年提高7.4%;油料面积318.72万亩,总产48.72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76.31万吨,增长12.4%;渔业在养殖面积扩大、产值增加的同时,结构明显优化,优质品种、特色鱼种大量增加,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工业增加值为153亿元,增长2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26.9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工业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市轻工业增加值49.1亿元,增速为29%,重工业增加值77.9亿元,增长29%。按所有制分,股份制经济完成增加值68.1亿元,增长26.8%;国有经济完成增加值24.1亿元,增长23.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完成增加值14.1亿元,增长33.4%;集体经济完成增加值0.7亿元,增长13.6%。

  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以信息、房地产、社会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0%,其中:批发零售业增长12.5%,住宿餐饮业增长11.9%,通讯业增长13.7%,房地产经营业增长12.0%,社会服务业增长12.1%。

  县域经济蓬勃发展。石首市依托楚源、吉象、万向等企业,形成以化工、木材加工、农副产品加工、交通设备和纺织工业为主体工业体系。公安县则依托以凯乐、车桥、新生源、金安等企业,形成以塑料制造、交通设备、农副产品加工、纺织、生物医药为主的工业体系。松滋工业形成白酒、矿山机械、水泥、纺织、农副产品加工、电光源为基础的产业体系。洪湖市工业以纺织、水产品加工、金属制造和化工为主。监利工业则以农副产品加工、造纸、纺织和建材为主。荆州区石油四机工业园、拍马工业园初步形成了石油机械和造纸行业的产业集聚格局。县市逐步形成具有各自的经济优越和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

  开发前景广阔。"十一五"是荆州发展史上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加速发展期。全市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方向,以强市富民为根本,坚持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障抓党建,主攻四大目标(以农业为基础、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努力建设现代化工业城市--"新荆州"、以文化旅游产业和现代教育为支撑,努力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古荆州"、以优良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支撑,努力建设水乡园林城市--"美荆州"、以经济实力和人才基础为支撑,努力建设江汉平原中心城市--"大荆州"),推进六个跨越(在统筹城乡发展、做强地方工业、提升城市品位、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谐社会上推进新跨越),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总体小康并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荆州,这颗美丽的明珠,必将放射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

(责任编辑:小婧子)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