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会火炬传递 > 境内火炬传递 > 昌吉市火炬传递 > 最新消息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昌吉市文化艺术

新疆昌吉市维吾尔族老人乌斯曼(右)拉着小提琴参加社火表演。
新疆昌吉市维吾尔族老人乌斯曼(右)拉着小提琴参加社火表演。

  昌吉县的民歌小调

  昌吉人喜欢热闹,在各族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着各种形式的民歌小调。据史料记载,早在清代,清唱之风就很盛行。这种小调一般不需要乐器伴奏,由群众随处哼唱自乐,或街头巷尾,或田边地头,音律流畅动听,曲词通俗易懂。其歌唱内容以颂扬爱情者居多,如:“山里的野鸡红冠子,我给尕妹打簪子。要打打上一对子,要好好上一辈子。”再如:“远看黄河一条线,近看黄河是海边。

远看尕妹黄金莲,近看尕妹是牡丹。”这些,都热情歌颂了纯洁的爱情。其中还有不少是反映被压迫人民生活为内容的,如《长工歌》、《女儿怨》等,都反映了被压迫人民的悲惨生活。另外,还有一些民歌小调则夹杂了不健康的粗俗的内容。

  昌吉的民歌小调,就其来源,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军旅传入。清末,左宗棠率部入疆,因其部属多系湘人,所以有不少湖南民歌随之传入,一经当地人传唱,由于方言语音的差异加之历史的演变,就形成了以湖南民歌为基础的昌吉民歌小调。如《放风筝》、《韩太郎》等。

  二是由商人传入。清未、民国期间,许多外省籍的商人纷纷来昌吉经商,建立了许多会馆,如:天津会馆、陕西会馆、两湖会馆、甘肃会馆、河南会馆等。这些会馆在节庆之日常争相举办社火,组织群众自乐班,演唱各地的民歌小调,几经溶汇,就逐渐形成了带有地方特色的曲调。 现试选几首如下:

  长工谣

  当长工,去做活,一天到晚受折磨。

  掌柜的嫌我力气小,婆娘嫌我吃的多。

  一年铜钱没几个,刮风下雨还要做。

  满腹苦水没处说,眼泪淌了一缸多。

  反对买卖婚姻

  众位乡亲和姐妹,买卖婚姻要反对。

  实行政府新法令,谁破坏就反对谁。

  第一反对坏媒人,只为钱财心太狠。

  走东串西不劳动,花言巧语哄死人。

  第二反对坏家长,为了银钱把儿女卖。

  第三反对坏妇女,结婚只为要东西。

  只图眼前占便宜,不想日后害自己。

  第四反对坏男人,专用麦子换女人。

  小麦用了十五担,你说丢人不丢人。

  祖国是花园

  祖国是个大花园,花园的百灵歌连天。

  歌唱我们得解放,歌唱恩人共产竟。

  昌吉县民教馆

  1945年(民国34年),昌吉县全县人口己达21400人,城镇人口也增加不少、农业及工商各业均发展到一定规模。为此当年8月,县上向省教育厅呈文,要求拨款建立县民教馆(全称为民众教育馆、即后来文教馆、文化馆的前身)。

  第二年(民国35年),昌吉县民教馆正式建立(馆址在原县银行办事处)。第一任馆长为李万生,主任为王玉春。除过馆长与主任,民教馆共有工作人员8人,其中一等馆员2人,二等馆员2人,办事员1人,书记1人,公役2人。

  民教馆第二任馆长朱兆熙(其中卢源岷代理一段时间);第三任馆长杨桂廷,主任姜发基。

  民教馆建立后,主要开展的业务有:图书杂志阅览、文体活动、帮助举办识字班及配合完成县上的各项宣传教育任务等。据有关人士回忆,那些年民教馆每日阅报刊、借书人约有二三十人;曾举办过象棋比赛、图片展览;还和有关部门一起组织过文艺演出等。

  1947年(民国36年)9月18日,昌吉县民教馆曾申请上面拨款添置设备,其中有办公用桌椅、阅览用桌椅、乒乓球台、篮排球、象棋等,总计预算3882000元(当时币)。

  1948年(民国37年)10月31日,民教馆财产移交表中所列书刊、小说计有:《新学生》、《人物杂志》、《科学时代》、《妇女月刊》、《回族文化>>、《苏联文艺》等书刊300余种,400余册;《人世间》、《深渊》、《佛同堂》等小说近100种,200余册。

  据1947年(民国36年)5月文教馆工资表载,全馆职工月工资为代金新币16万2干元。另1948年(民国37年),民教馆长赴北京开会,带回定做的三角型蓝色馆徽15枚,发给大家佩戴。

  还据记载,1947年(民国36年)12月起,由民教馆协助筹办县中正图书馆,用洋1482000元。图书馆主任为王天锡,有馆员3人。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久黑必白)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