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会火炬传递 > 解读评论

新华社:圣火传递中各民族精神与奥运精神相融

    新华社记者蔡祥荣 浦超 陈鹏

    在9日奥运圣火在昆明传递的过程中,处处体现了云南的民族精神与奥运精神相融合的特色。

无论是在民族村,还是在世博园,或是火炬传递沿途,各民族的群众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他们对奥运圣火的欢迎。

    奥运圣火在云南民族村内传递过程中,不同少数民族群众分别采取了各自独特的方式,迎接圣火的到来。佤族群众以跨火盆的方式迎接,而来自西双版纳的部分哈尼族群众,以他们特殊的方式——穿着树皮迎接奥运圣火的到来。

    6位来自中缅边境地区原始森林里的哈尼族群众,穿着树皮,戴着造型各异的面具,迎接圣火的到来。这些树皮服装是其中一位名叫张树皮的哈尼族男子和他的妻子黄燕联手设计制作的。黄燕穿着树皮裙子,树皮马甲,戴着各种天然贝壳的项链,穿着草鞋,传统的树皮加上现代元素的服装,格外引人注目。

    “我们很少有机会向世界人民展示古老的民族服装,今天,借着奥运火炬传递,我们要把少数民族最古老的服饰,向全世界展示。让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与奥运精神与文化融合,”张树皮自豪地说。

    云南民族村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反映民族文化最多的民族文化主题公园之一。在这里,普米族、傈僳族、苗族、水族、布依族、蒙古族、怒族、独龙族等25个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一起,被誉为云南民族文化的大观园。

    奥运是生态、绿色的奥运,火炬传递就是古老的奥运精神和文化的传承。各民族古老的文化和奥运精神一样,一代代传承下来。

    “申奥成功之后,我们一直都在期盼。能现场亲眼观看奥运圣火传递,我非常激动。我们国家各个少数民族都非常支持奥运、渴望奥运。四川地震给我们国家、尤其给灾区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但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各个民族都是坚强的民族,都有不怕艰难困苦、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一定会化悲伤为力量,帮助灾区同胞重建家园,”25岁的藏族小伙子尼玛队主说。

    在昆明世博园,来自不同民族的人们敲响2008面鼓,使圣火传递活动彰显出浓郁的云南特色。

    位于世博园世纪广场正中的是大型的由红、黄、蓝、绿、黑五色组成的一支五环旗方队,这支方队将小巧的腰鼓敲得震耳欲聋;另一侧,一支大多由美丽的彝族女孩组成的方队敲响的是圆形栽秧鼓;另一支鼓队则敲响了又大又扁的彝族罗婺神鼓;上百名扎着头巾的彝族妇女不断敲击另一种彝族鼓舞——秧老鼓;在她们身后,美丽的藏族女孩敲响了镜子般的热巴鼓,英俊的傣族小伙列队站立两侧,不断敲响硕大的象脚鼓;在他们身后则是上百人同时敲响的虎头虎脑的威风锣鼓。

    火炬传递时,数万名云南大学生走上街头,欢迎圣火的到来。记者在世博园、滇池路、云南民族村看到,道路两旁都站满了来自云南省内各大高校的大学生,他们充满激情地高喊着“中国加油”、“四川加油”等口号。

    奥运之火在云南这个中国民族最多的省份和民族之火完全融合在了一起,云南26个民族的精神和文化与奥运精神和文化实现了完美融合。(完)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海盗)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