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搜狐奥运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新闻 > 各界奥运新闻

外媒研读“外国人入境指南” 误读北京奥运限令

  西方媒体由于四川特大地震而对中国“留情面”的阶段结束了。随着6月2日北京奥运网站公布了一份奥运期间外国人进出中国的法律指南,一大批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再次露出以往那种对中国的偏见。尽管这份“指南”涉及入境出境、观看比赛、旅游、住宿、交通、餐饮、娱乐等各个方面,但很多西方媒体唯一感兴趣的就是能从这份“指南”中读出多少“政治”。

通过这份“指南”,地震中“开放的中国”又一下子变成了限制外国人的严厉国家。甚至有人向中国扣了“不履行申奥时承诺”的大帽子。熟悉奥运安保的人都知道,哪个国家办奥运都要有一整套管理外国人的办法。而西方这次议论这么多,原因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这次的主办国是中国。

  西方媒体研读“指南”条文

  这份名为《奥运期间外国人入境出境及在中国停留期间法律指南》的文件共涉及8类57个问题。有很多规定是中国早就开始实行的,并非专为奥运所设,但很多西方媒体在行文时更多地关注“指南”中关于“禁止入境”等规定。美联社挑出的头三条是:患有精神病和传染病的人不许入境;中国某些地方不对外国人开放;持有奥运会门票不能保证获得中国签证。

  英国《卫报》6月2日报道说,这份“指南”意在提醒届时可能多达50万的外国游客,“中国境内并非处处向他们开放”。报道在提到被限制入境的“六种人”时认为,这表示中国为避免奥运受干扰,正“固执地试图收紧外国人入境标准”。报道称,中方否认存在“限入黑名单”,但对“危险分子”保持着高度警觉是不言而喻的。报道还说“指南”禁止“随意露宿街头”,这意味着在欧洲大型运动会上司空见惯的、为省钱买球票或省路费而宁愿露宿街头的外国游客,恐怕只能另想主意了。美国《华尔街日报》说,有些规定更“难以理解”:如果你想在奥运会期间深夜去卡拉OK,这个计划怕是要泡汤了,因为奥运期间每天凌晨2时至上午8时,包括卡拉OK厅在内的娱乐场所不得营业。事实上,这条规定并不是专为奥运所设的。根据中国2006年3月起实施的《娱乐场所管理条例》,每日凌晨2时至上午8时,娱乐场所不得营业。

  “中国不会放松戒备”

  对于“指南”出台的目的,不同媒体做出了不同猜想。法新社6月2日称这是一份“冗长的注意事项”,目的是“竭力在此多事之秋力保奥运期间的治安稳定”。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日称,中国“严厉的”外国人入境管制措施,是要防止“不喜欢的抗议者”化装成游客或观众混入中国制造麻烦。《华尔街日报》3日称,这份“指南”是“力图给8月到中国的外国游客制定无所不包的游戏规则”,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发出的最为清晰的信号,那就是它不会在奥运期间放松戒备”。新加坡《联合早报》3日认为,在距奥运开幕仅两个月多一点的时间,当局推出上述指南,其防恐并为可能出现的示威游行打预防针的用意明显。

  一些媒体对“指南”的出台表示理解和支持。《华尔街日报》引用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话说,言论自由是理所应当之事,运动员享有这种权利,但运动员到北京参加奥运会是中国的客人,应当遵守中国的法律。德国《焦点》周刊网络版以“访问北京奥运的规则”为题的文章,用的副标题是“禁止抗议者和‘藏独’分子,禁止妓女和麻风病人。中国公开外国人停留原则”。文章称,这是中国对付国际人权组织、“藏独”同情者等在奥运期间到北京举行示威的手段。德国《每日新闻报》认为,每个举办奥运会的城市都会加强安保措施,这是为了保障奥运会平安、顺利地进行。“限令的目的就那么简单”。该报还称,德国世界杯的一些安保措施和北京推出的规定一致。《联合早报》援引观察人士的观点认为,在现实的恐怖主义威胁下,当局发布文件明确对入境者的限制是预料中的事。

  也有一些媒体表达了不那么理解或“不满意”的态度。CNN认为,“指南”和早先罗格关于“运动员在奥运期间有言论自由”的说法矛盾。《纽约时报》3日称,“指南”多达57条的规定可能“让国际奥委会不知该如何答复”,因此后者直到现在仍未对北京奥组委的这一新规定给予任何评价。报道援引一些国外组织的话称,“指南”里的某些规定是“与北京申奥时对世界的承诺背道而驰的”,是“一种倒退”。德国《柏林日报》以“限令影响商务人士去中国”为题写道,北京承诺欢迎外国游客参加奥运会,却制造很多障碍,商务人士抱怨连连。《纽约时报》还采访了前一段时间曾批评中国的“达尔富尔之梦”组织。该组织的一名负责人吉尔•塞维特表示,他们原计划在奥运期间穿绿色衣服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绿色是苏丹国旗的颜色。不过吉尔也表示,最近中国四川大地震和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藏独”支持者的一些暴力行为,让他们必须重新考虑。

  中国做法符合国际惯例  

  安全问题对各种重大比赛的举办方来说都是头等大事。北京奥组委安保部门有关人士透露,拒绝有关人员入境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早在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期间,澳大利亚政府就曾拒绝国际奥委会的两名官员入境。澳方称这两人与某些犯罪集团有瓜葛。时任国际奥委会总干事的卡拉德曾抱怨说,允许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所有成员入境,是澳大利亚政府与国际奥委会之间曾达成的共识,拒绝这两名官员入境是“背信弃义”。此事还惊动了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和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霍华德在回复萨马兰奇的质询时说,这种做法是基于多种因素,其中就有“对澳大利亚社会安全和稳定的关切”。

  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包括贩卖毒品、武器走私、暴力恐怖活动等,国际间对打击此类活动有着高度广泛的共识。涉嫌从事此类活动的人,一般都会被当地警方列入名单,数据库在跨国合作中可以共享。当名单上的人想进入中国时,中国当然有足够的理由加以拒绝。而对传染性疾病、卖淫等有关人员,根据中国有关法律禁止入境也是有充分依据的。

  此外,在国际赛事现场,禁止展示侮辱性以及带有宗教、政治、种族性质类标语、条幅等,也是国际惯例。最近的例子是5月22日欧洲足球锦标赛组委会作出的类似规定,不仅禁止标有政治或宗教口号的物品进入赛场,连雨伞、烟火以及任何可以投掷的物品都不能带入赛场。2002年的韩日足球世界杯、2006年德国足球世界杯期间,对带有政治和宗教性的物品也都有过禁令。在德国国家电视台6月2日开始的调查中,迄今有77%的民众认为推出“指南”是“正确的”和“可以理解的”。德国一位叫马库斯的网友认为,北京的措施,也是全世界人希望的措施,没有谁希望奥运出现安全问题。

  既严把国门又敞开怀抱

  与4年前的雅典奥运会不同,当时反恐和安保是西方媒体反复报道的话题。如今距北京奥运会只有2个多月,一些西方媒体仍打着“自由”、“人权”的旗号对中国的奥运安保说三道四。这的确令人遗憾。

  事实上,北京奥运面临比历届奥运更严峻的恐怖主义挑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说,与中国反恐形势紧密相关的恐怖势力,如“东突”等,已在不同场合公开威胁要干扰、破坏北京奥运,其他极端组织也可能制造暴力事件。再者,中国周边就有国际恐怖势力活动猖獗的地区,国际恐怖势力很可能选择奥运会来锁定攻击目标。这两方面的恐怖威胁加在一起,中国的反恐任务非常重。李伟表示,中国当前还面临着一个重大挑战,那就是许多西方媒体在利用话语霸权制造对中国施压的舆论氛围,那些奥运安保需要重点防范的少数势力对奥运活动采取的种种极端“非暴力”干扰,不但没有受到有力谴责,反而在很多西方媒体上得到重视、鼓励和同情,这在客观上对企图使用各种手段破坏北京奥运会的势力是一种鼓舞。

  西方媒体对四川地震的关注过去之后,可能很快就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即将到来的奥运上,制造新一轮批评北京奥运的舆论攻势。“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金灿荣教授说,中国对奥运安全的严格管理,不仅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表现,也是为了保障外国运动员在北京的安全,这理应得到世界的理解。

  “这只是大型国际活动中的安全措施之一,根本不会影响中国国门对外开放的程度。”金灿荣说,“指南”的出台并没有妨碍正常的人员、经贸、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虽然不排除在执行中可能会出现某些偏差,但只是短暂的规定,不会影响中国继续对外开放的步伐。中国30年改革开放获得了巨大成功,是改革开放的获益者,“奥运会的顺利、安全召开,只会促进中国进一步自信地与外部世界打交道,进一步对外开放。世界也将会看到一个更加开放、自信的中国”。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任海说,奥林匹克精神之一就是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中国不会因噎废食,只会严格依照有关法律办事,这无关“中国国门是否关紧”的问题。

  更多精彩请点击环球网

(责任编辑:静娅)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