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新闻 > 各界奥运新闻

宁夏两人首次在奥运会上当裁判 将服务射击比赛

  裁判员既是竞赛中的“执法人员”,又是竞赛进行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能够服务奥运会是每个裁判员心中的梦想。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宁夏荣幸有5位竞赛组织裁判和技术官员,其中,王建才、马志军两人服务射击比赛。

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年以来,宁夏人首次在奥运会中当裁判。

  王建才:射击裁判中的领军人物

  王建才,52岁,自治区体育局训练竞赛处副处长,将担任北京奥运会射击项目国际技术官员(仲裁委员),负责成绩统计。

  “当2001年7月13日,萨马兰奇宣布北京申奥成功后,我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要在北京奥运会中担任裁判,家门口的比赛一定要争取参加。”已经是全国射击裁判中领军人物的王建才,内心如热火般燃烧着。

  1974年,不满18岁的王建才读高二,当时宁夏射击队正在招生,经过测试后成为射击专业运动员。退役后经过培训,1988年取得国家级射击裁判资格,担任过两届亚运会、三届亚锦赛、五届世界杯比赛射击项目的裁判员、仲裁工作;曾被国家体育总局3次选派到澳门协助筹备、指导和组织第四届东亚运动会射击比赛;2002年以来共8次被派到境外执行比赛的组织、学习任务,是宁夏体育界出境执裁次数最多的体育专业人员。2005年取得射击国际A级裁判资格。

  “裁判生涯20年,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上,选手因比分相同引起争议。当时南朝鲜、越南、中国三国打成平手,按照规则以倒数论成绩,结果南朝鲜的认为以5发为一组,越南和中国的认为以10发为一组,我当时担任25米手枪副裁判长,现场找出以10发为一组的比赛规则马上报告给仲裁主席,后来射击委员会总结时对我的现场表现给予了表扬和肯定。”王建才说每个项目的比赛章程和规则有许多条目,不可能都一一记清楚,因此,比赛现场,裁判一般都在衣服口袋里装着规则条令,“像你们记者的马甲一样,你们装胶卷、采访本,我们装规则。”

  记者看到一本700多页的《国际射联章程与规则》,王建才承担了本书的总技术规则和步枪专项技术规则两部分和全书的校审工作。

  “中英文合订,您担任其中两部分的翻译工作,英文水平肯定也不一般。”记者惊奇王建才的英语水平。

  “英语,我从没有参加过考级,学英语只是高中时学过一学期,后来到工作岗位上,从1997年开始跟着陈琳学电视英语,还有收看《跟我学》节目,每到一处比赛,先找电视机,天天坚持看下午6点30分的英语节目,现在有空就看中央9套,锻炼听力。”王建才现场给记者翻译了一句国际射联的来信,标准、地道,口语能力很强。

  对于今天取得的成绩,王建才由衷地说,“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从宁夏这样一个小地方产生担任奥运会射击比赛的裁判,和各级领导大力支持分不开。”王建才说,每年他都要去外省参加各类裁判工作,手头的工作常常由别人帮忙做,他非常感激。

  北京奥运会射击项目有15个,裁判50个,仲裁25个。为了争取到裁判资格,在200多个国家级裁判中站住脚,王建才刻苦钻研业务,在理解规则上比别人多下功夫,提前做方案,各种因素考虑周全,“在奥运会裁判席中占一席之地,不仅是我个人的事,而且是宁夏体育界的事,所以我一定全力以赴。”

  马志军:我把头道关

  与王建才在同一个单位的马志军,是自治区体育局体育产业处副处长,射击国际B级裁判。今年50岁,1986年开始业余裁判生涯。1990年开始,担任过一届亚运会、一届亚锦赛、两届世界杯及全国射击比赛射击项目裁判员、裁判长、总裁判长工作;2005年担任澳门第4届东亚运动会射击比赛装备检查裁判长。他将在北京奥运会出任射击项目国内技术官员一职,负责装备检查。

  “装备检查,很有技术含量,如运动员服装、枪支设备等在赛前要做检查。”马志军很自豪地说,自己负责的是整个比赛的头道关。“射击比赛对运动员的服装有严格要求,衣服厚度不能超过规则限度,否则对运动员成绩有影响。”

  “最难忘的一次经历是刚入门的时候,首次在全国比赛中担任靶壕副裁判。”马志军回忆,“当时首次开设射击十发子弹决赛,演练的时候,有的选手打脱靶,有的超时,技术问题都需现场立即解决。对于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大型比赛做裁判长,压力很大,后来工作受到总局好评,让我今后继续走上业余裁判道路有很大鼓舞。”

  其实,做裁判工作并不像人们平常看到的那样,只是发个令、吹个哨那么简单,背后有许多辛苦付出。

  “2006年广州世界杯赛,当时正赶上梅雨季节,衣服总是湿漉漉的。我负责装备检查,中国运动员多数衣服受潮比例很大,怎么办?我当时很紧张,万一中国运动员因此参加不了比赛,那可是大事。”说着说着,马志军好像又在当时现场一样,“后来,大家想了个办法,用塑料袋把衣服都包好,直到赛前才拿出来,那样受潮程度就小一些。幸好,所有裁判都很有人情味,考虑到天气影响,对稍微有些硬度的衣服都让过了关。”

  每一次经历都让马志军更加坚定了干任何事都要兢兢业业的心态。

  “能够服务奥运会,是我一生中难得的机会。从当运动员时,就有参加奥运会的梦想,直到做了裁判员后,这个梦想才实现,特别感谢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会好好把好关,做好服务工作。”马志军诚恳地说。

  

(责任编辑:静娅)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