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搜狐奥运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新闻 > 各界奥运新闻

广播体操:承载半个世纪的全民健身记忆(组图)

1952年发行的新中国第一套体育邮票《广播体操》,票面就是第一套广播体操的分解图。
1952年发行的新中国第一套体育邮票《广播体操》,票面就是第一套广播体操的分解图。

  推广的难题

  正当刘以珍为编完动作而欣喜的时候,她忽然意识到真正的麻烦还在后头呢!

  编广播操不是上体育课,做做示范,口头讲解一下就行了,这是要通过出版发行以文字和挂图的形式与全国人民见面的,所以必须要有配套的文字说明。

  这件事若放在今天,会容易很多。但在当时,广大人民的体育素养很低,对于体育名词更是毫无概念,体育专业发展水平也很低。

如何把这10节动作以文字的形式,科学地表述出来呢?

  “当时我掌握的体操术语太少了,很多动作说明不知道该怎么说。比如说身体部位的名称,动作的方向,都讲不清楚。”刘以珍说,身体部位是叫脖子还是叫颈部?叫肚子还是腹部?叫脚后跟还是踵?一个动作斜着伸直了还是侧上举?是弯胳膊还是屈臂?当时很混乱。向全国发行,如果不能使用科学统一的说明的话,将来做起操来,一定是五花八门的什么动作都出来了。

  刘以珍只好又搬来了师大体育系的日本体操术语词典,做起翻译来。

  “比如振和举就是不一样的。举是一个很硬的动作,而振呢,是一个摆动的过程,依次经过身体的不同部位。这在编操前我都不是很清楚。”刘以珍老人说到兴起,边做动作边向记者解释。

  在日本体操术语词典的帮助下,刘以珍总算为第一套广播体操配上了文字说明。于是,我们在第一套广播体操的图解上就看到了这样的解释:左腿举股屈膝,还原;同时右臂向前、左臂向后自然摆动;而后右腿举股屈膝,还原;同时左臂向前、右臂向后自然摆动。这就是新中国第一套广播体操第一节动作“下肢运动”的文字说明,看着挺热闹,似乎非常专业,其实就是原地踏步走而已。

  动作和文字说明完成之后,还要为这套体操动作配上音乐。有人向刘以珍推荐了著名作曲家何士德,何士德曾经谱写过雄壮的《新四军军歌》,请他来谱曲自然合适不过。

  事隔多年,给第一套广播体操配乐的过程,我们今天已经无法了解。但让音乐和体操动作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的体操专家陆奂奂老人曾这样向记者解释,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有自己的节奏,而且要非常连贯,但是广播体操动作是分节的,一节和一节之间要有停顿,从配乐的角度讲必须有区别,做操的人才能听得明白。给广播体操配乐的时候,编操的人要求动作做到几分几秒完成,音乐到了几分几秒也必须有一个停顿。

  “我们音乐要表达的话还没说完呢,你不能让我们硬停啊!”作曲家们经常发出这样的抗议,但是,没有办法,只能迁就动作。所以,让体操动作和音乐完全合拍,始终是录制工作中最大的难题。

  中央乐团的音乐家们在给第5套广播体操录音时,乐团和工作人员七八十人,愣是录了三四个通宵才完成。而第5套操问世已经是在上世纪70年代,时间倒退回50年代,技术设备条件更差,录音难度当然也更大。可惜,第1套广播体操的音乐今天已经难觅踪影。

  而第一套广播体操挂图上的模特,来头也不小。据刘以珍回忆,她本来想自己做挂图模特,但又转念一想,还是应该找一位男模特,健壮的块头会显得更好看。于是她找到了当时清华大学的老师马约翰。马约翰是中国著名的体育教育家,他有个儿子马启伟(上世纪80年代当过北京体育学院的院长)。小伙子从小就喜欢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发育得很好,身材健美,做广播体操图解上的模特正合适。(下转第15版)

  “广播体操现在开始”

  1951年11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套广播体操正式颁布了。此时距离杨烈第一次提出创编全民健身操的建议正好1年。

  这一天,由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卫生部、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等九家单位联合发出了《关于推行广播体操活动的通知》。

  12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播出了《广播体操》的音乐。

  广播体操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这与当时的迫切需要密不可分。

  新中国成立之初,人均寿命低到令人咋舌的35岁,婴幼儿死亡率高达20%。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一个简单的入伍体检就把很多热血青年挡在了部队大门外,很多人不是太矮,就是太瘦,还有许多疾病。

  现在有了一套可以强身健体、又新鲜有趣的广播体操,从上到下都很乐于推行。由于广播体操在当时必须借助广播的形式,所以中央和各地的人民广播电台就成了推行的“旗手”。他们纷纷邀请当地教育、卫生、工会、青年和妇女组织共同商讨,组织了“广播体操推行委员会”。一大批“广播体操骨干分子训练班”、“广播体操传授站”、“广播体操推行小组”一下子从各地冒了出来。

  1952年6月20日,全国体育总会正式宣布成立。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第二天的《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一篇“广播体操在全国各地普遍推行”的文章,里面详细总结了广播体操推广半年以来的丰硕成果。

  当时,全国各地已经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北京、天津、上海等40座人民广播电台播送广播体操节目。这些节目每天占用52个波长,总计1205分钟。同时,人民广播器材厂也加班加点,为解决收听不便或收听设备不够完善的地区的需要,先后供应了3800张“广播体操”唱片。

  据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13座城市的不完全统计,参加广播体操的人数达到104.8万人;其中以各学校学生参加者最为踊跃,仅北京市统计就有23万学生参加,上海各学校学生80%以上每天做广播体操。

  1952年9月,7岁的谢东在重庆的一家兵工厂子弟小学上学了,第一堂体育课就是学习第一套广播体操。当时学校的操场建在起伏的丘陵上,分三大块。高小(5、6年级)的学生在一块操场上做童子操,中小(3、4年级)的学生在“打莲枪”,而他们这些初小的学生,则在学习新颁布的广播体操。

  “童子操硬邦邦的,做起来很威武,动作也比较难;打莲枪就是把竹竿掏空了,里面放上铜钱,有一米多长,然后耍来耍去。”比谢东大四岁的哥哥上五年级,每天穿着学校统一配给的豆沙色军装做童子操。可到了第二年,童子操和打莲枪都不见了,因为广播体操新鲜有趣,动作也很帅气,那些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开始跟着他们这些小不点学起了广播体操。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老满)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