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搜狐奥运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新闻 > 各界奥运新闻

广播体操:承载半个世纪的全民健身记忆(组图)

  繁华后的落寞

  “文革”结束后,广播体操再一次迎来热潮。

  1979年前后,法国、埃及、伊朗三个国家的代表团专门来中国考察工人做广播体操的情况,他们在上海玉石雕刻厂看到70多岁的老艺人坚持做了20多年的广播体操,看到成千上万的人步调一致地做广播体操,他们被感动了,称广播体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体育。”

  1981年9月1日,第六套广播体操正式与公众见面。它是在分析、综合前面5套广播体操的基础之上,以身体全面发展、中等运动量、适当提高动作难度等原则编制的,其动作新颖、舒展,并首次配制了两支富有民族风格的乐曲,可以交替使用,以此来增加人们做操的兴趣。

  现任北京体操队领队张仲霖为第六套广播体操录制了口令。

  当时的录音技术还不很发达,一套操8节要求一气呵成,还得抑扬顿挫松弛有度。喊完一套口令,比做一套操还要累得多。

  第六套广播体操创编人员刘西玉记得,开始大家以为懂音乐的人比较适合喊口令,结果发现他们喊出来的口令像数数一样,完全不能带动做操人的情绪。

  找来找去,就找到了当时北京体操队队员张仲霖。小张平时爱给体育比赛做解说,声音比较洪亮,还很有激情,大家就让他试一试。

  “我一听到音乐,就有一种很振奋的感觉,就像是一声口号,千军万马都在面前随之而动,给人一种感染和震撼的效果,让你不由自主地投入进去。”张仲霖回忆说,录制口令必须一次完成,中间只要有停顿和差错就要重来。“喊口令比做操还累。每次录口令我都全力以赴、声嘶力竭地坚持,幸好当时比较年轻,有这样的体力。”

  这一时期,广播体操工作的严肃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

  “那个时候评比得特别认真,老师们都很重视,单位也很重视。”当时的中学老师谢东回忆说,80年代初期,各级单位经常组织广播体操评比,班主任们为了比赛成绩暗中较劲,体育老师甚至把黑板扛到操场上,在黑板上把一个个分解动作画出来,为学生们纠正动作。

  1990年5月8日,体委又继续推出了第七套广播体操。还特意请来当时最著名的体操运动员李宁做模特,制作挂图。

  但根据后来的调查,人们普遍反映第七套的动作难度较大。因为在10节的运动中,有8节采用了八拍一循环的动作结构,动作数量多,而且上肢运动多,下肢运动少,音乐也不太理想,不便于学习和掌握。

  记者翻开第七套广播体操的图解,试着做了一下第九节的跳跃运动。同样是跳跃运动,以前的动作设计都是顶多是跳起来后在头上击掌一次,而在第七套广播体操中,竟然头上、体后、体前各击掌一次。记者又原地比划了一下,发现做起来真够忙活的,尤其是边跳边在身后击掌,真是考验了一个人的动作协调性。

  第七套广播体操为何删简就繁?这与当时的社会变化密不可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外来的迪斯科、健美操,传统的太极拳、气功、武术都蓬蓬勃勃地开展,人民群众健身活动的可选择性日益丰富。到了80年代中期,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内的各广播电台悄悄地停播了广播体操节目。

  正是为了拯救式微的广播体操,国家体委便决定编一套“难、新、美、全”的新操。就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第七套广播体操出炉了。

  终点又回到起点

  想用新的广播体操来打败其他体育活动的想法,在后来的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看来,是最糟糕的。“把广播体操的责任压得太重了,运动量也要考虑到,心率也要考虑到。结果动作太难了,做起来手忙脚乱,而且原来学过的人,一不做就忘记了。”

  到了创编第八套广播体操的时候,伍绍祖提出了一百八十度转弯的思路。

  “广播体操不是唯一的健身方式……实际上,在从事某些体育活动时,广播体操可能仅仅起到准备活动的作用。……应该是比较好学的,谁都能学会的。”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第八套广播体操的创编工作开始了。

  专家们却还一时转不过弯来。在他们看来,气势恢宏、动作繁复的团体操才能反映出编操的最高水平。

  在这种思想压力下,第八套成人广播体操创编组的组长程再宽犹豫了。把操编得太简单了怕同行耻笑,编难了领导又不同意!为此,编操小组向国家体委领导做了三次专题汇报。伍绍祖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越简单越难编,越花里胡哨越好编。

  经过繁复的研究、设计,再讨论、修改、完善,折腾了半年,1997年第八套广播体操推出了。同行见到程再宽都向他竖起大拇指:“你真不得了,敢把操编得这么简单!”

  第八套广播体操推出以后,程再宽经常被邀请去做评委,参加各单位组织的广播体操比赛。在下面的所见所闻,却让他这个编操人,都感到惊讶。

  “区里十几个队伍,要选一个队参加全市的比赛,派谁去呢?就层层比。最后选上来的水平太高了。他们脱产练习,练两个月,所有编操的细节都掌握了,练得天衣无缝,每次比完赛,我们评委都很惊奇。”程再宽不无惋惜地说,“广播体操做出来应该是比较流畅、柔和的,结果下面的比赛,都超级整齐,像木偶一样,味道变了。”

  广播体操的初衷,是发动群众参加体育锻炼,如果还是走入体育竞技化的道路,为比赛而练习,也许是编操者最不愿意看到的。

  随着人们可以选择的健身方式越来越多,第八套之后,国家体育总局再也没有组织创编过全国性的广播体操。

  2003年元旦,在停播了20年之后,广播体操的音乐又开始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了。该台的体育节目负责人姚刚说,北京台与全国许多地方以及中央级广播电台一样,都曾经悄无声息地撤除了广播体操。然而,尽管现在人们锻炼身体可选择的方式越来越多,但广播体操仍然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运动。于是在听众的强烈要求下,电台又恢复了广播体操节目。

  广播体操并未被彻底遗忘。它已经深深地植入了几代中国人的记忆。

  如今在公园里,在广场上,在居民楼的阳台上,看到晨起锻炼的人们站在那里,伸伸胳膊扭扭腰的动作,都依稀可见各套广播体操动作的原型。

  对于学习、工作任务繁重无暇坚持健身运动的人来说,每天抽出10分钟时间,做做广播体操,在今天,仍然不失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健身不在于花哨的形式,而在于每天五分钟、十分钟的坚持。

  体育谓之身体的教育,它应该是全民的,也应该是终身的。

  (感谢白荣正、毛振钢、王新新、郭玉学、董书兰、马鸿韬等老师对此文撰写提供的帮助。)

[上一页] [1] [2] [3] [4] [5]

(责任编辑:老满)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