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搜狐奥运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新闻 > 奥运城市 > 奥运城市北京

奥运会场馆建设的“减法” 尽显中国人的智慧

  场馆建设是对奥运会承办城市最重要的考验之一。一方面,场馆是比赛运行的基础硬件设施;另一方面,场馆建设也是花钱最多的一个环节。

  在这方面,北京奥组委的工作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高度评价,认为北京为以后的承办城市提供了一个“黄金样板”。

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新闻,北京奥运会说吧)的场馆不仅提前数月就做好了准备,而且兑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一座座凝聚着中国人聪明与智慧的地标拔地而起,这是个“加法”累积的过程。而鲜为人知的是,“减法”在场馆建设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38.9亿到23亿,“鸟巢”预算的变化,成为“奥运会场馆瘦身”计划出台的标志性事件。2004年7月30日,“鸟巢”悄然停工。作为北京奥运会主会场的国家体育场,已破土动工9个月,1800多根长38.3米、直径近1米的桩已被打入地下,按原来的计划,到2006年底,这里将搭建出一个巨大的白色“鸟巢”。围绕“鸟巢”安全性的争论,终于在2004年8月初告一段落。一个将“鸟巢”开启式屋顶取消,并把顶部开口放大的方案最终通过专家评审。

  建筑专家解释说,“鸟巢”最初的方案只是概念上的设计,设计方估算的用钢量只是个粗略计算,这中间就有很大的节俭空间。建设方根据实际情况,为场馆进行整体的科学“瘦身”,以减轻结构自重。“鸟巢瘦身”仅仅是一个信号,预示着更大规模的调整与瘦身。常与“鸟巢”相提并论的“水立方”首当其冲,最终一种被称为聚四氟乙烯(ETFE)的漂亮充气塑膜被作为外衣“穿”在“水立方”的身上。这种材料不仅耐腐蚀,透光性和保温效果也很好,解决了“水立方”的难题。此外,五棵松体育文化中心的建设方案也几易其手。原篮球馆上部的商业设施被取消,建筑面积减少了5.6万平方米,钢结构的用钢量减少3.5万吨。由于五棵松毗邻居民小区,考虑到大屏幕存在光污染、声污染等问题,设计中的体育馆四面的电视墙被全部取消。

  奥运会场馆的“减法”不仅体现在建设中,合理科学的规划同样闪耀着中国人的智慧。

  2001年申奥成功后,北京市政府曾承诺奥运会不动用老百姓一分钱,但“水立方”是个特例。由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为2008年做贡献的愿望强烈,北京市政府最终决定,将港澳台同胞和侨胞捐赠的1亿美元用于修建“水立方”。其中,著名实业家霍英东一人的捐资就高达2亿港币。

  经过与国际奥委会的沟通,北京奥运会将马术比赛安排在香港举行。马术很有可能成为香港未来发展的新亮点。同时,北京奥组委还将北京高校新建体育设施与奥运会场馆建设完美结合,第一次将奥运会场馆建设在校园中,在方便学生观看奥运会比赛的同时,也解决了场馆的赛后利用难题,以一举两得的方式帮助多所高校实现了体育设施的升级换代,还为中国体育未来走与体教结合的道路,打下了硬件基础。

  在减负的同时实现增效,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以退为进、以“减”求“加”,为解决奥运会场馆建设和赛后利用这个世界性难题,探索出一条新路。

  本报记者 肖江

(责任编辑:肖燕)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