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搜狐奥运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新闻 > 各界奥运新闻

奥运开幕式“暖场”项目“海城高跷”亮相

    新华社辽宁鞍山7月18日奥运专电(记者王炳坤 陈光明)一阵阵紧锣密鼓,一套套奇特装束,一个个高难动作……在18日鞍山玉佛苑广场的奥运圣火鞍山站传递起跑仪式上,独具辽南风情的海城高跷让现场变得异常喜庆。

这个即将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暖场”表演中登台的民间项目,借助圣火传递让人们目睹它的风采。

    带团参加表演的海城民间高跷秧歌艺术团团长、56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邢传佩说,当地人逢喜事必耍高跷,而与奥运结缘,堪称海城高跷最特殊的一次。

    海城高跷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辽南地区已有300多年历史。早在清朝康熙年间,辽宁海城地区已是商贾云集,繁华富庶,丰衣足食的老百姓逢年过节,都会踩着木棍制成的高跷载歌载舞,表达勤劳收获后的喜庆。

    据邢传佩介绍,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为集中展示我国各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将安排一个半小时的“暖场”演出,海城高跷有幸获得了3分钟的表演时间。

    参加奥运圣火鞍山站传递的演出,被表演队员视为奥运开幕前表演的最好彩排。在18日的火炬传递起点,32名男、女队员一字排开,站在2尺多高的高跷上,表演“孔雀开屏”、“蝎子爬”、“大风车”、“空中飞人”等精心编排的节目。现场唢呐跳跃、大鼓擂动,加上观众喝彩,很快将火炬传递气氛推上高潮。

    邢传佩告诉记者,表演队员全部来自当地农村,从几个月前开始,队员们坚持每天近10个小时训练。这次亲身体会观众的激情与喝彩,让他对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表演充满信心。

    “当了大半辈子庄稼人,没有想到家门口的‘土艺术’还能走进奥运会,”高跷队中年龄最大的队员、64岁的赵克三说。(完)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王炎冰)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