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市鼓楼外大街19号的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是专门为没有取得“奥运注册卡”的记者设立的“记者之家”。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外记者可以从这里获得奥运赛事以外、有关中国和北京的新闻信息,是境外记者采访报道中国的重要平台。
现在,国际新闻中心已经运行一个月,运行情况如何?中外记者有什么样的反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心主任翟惠生。
新闻服务:微观化 零距离
记者:不少外国记者称赞这里的新闻服务“到位”,请您介绍一下中心运行情况。
翟惠生:谢谢。每一届奥运会都有很多拿不到注册证件的记者。他们进不了奥运赛场,怎么办?北京2008国际新闻中心就是为那些进不了奥运赛场的中外记者提供新闻服务的。
国际新闻中心运行一个月以来,从开始的每天两场新闻发布会,到现在的三场、四场,就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北京城市运行、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安保、交通保障、知识产权保护、四川地震灾后重建等记者感兴趣的话题,与记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还受理了很多记者提出的个别采访申请和集体采访申请。记者们的采访需求基本都得到了满足,他们反映在这里“很充实”。
记者:国际新闻中心的运行机制怎样?我发现有的发布会座无虚席,而有的发布会记者参加的并不多,如何调整?
翟惠生:我们每天都在开协调会,会议的中心议题只有一个:记者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同时根据举办新闻发布会记者参与的情况以及发稿数量,来及时调整我们为记者服务的工作方向。我们还请记者朋友定期参加我们的协调会,让他们出主意。比方我们组织记者去看京剧,但有的记者对京剧根本不感兴趣怎么办?我们及时作出调整,请记者去看京剧大师勾画京剧脸谱,看男旦的化妆过程,这就引起了记者们的极大兴趣。
从效果上看,我们组织的中外记者面对面采访胡同老百姓,参观采访前门等历史文化特色区域,以及剪纸刺绣中国茶艺等中华文化展示活动,都受到了境外记者的热烈欢迎。上周,我们本来要在这里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奥运安保情况,但很多境外记者要求到军营实地采访。经国防部批准,我们安排报名的记者到装甲六师现场参观采访,本来安排一辆大巴,由于报名记者太多,最后去了三辆大巴100多位记者。记者朋友亲身体验了我们神秘的军营,感受到了现代“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风采。
中心要求为记者的服务做到微观化、零距离,随时倾听记者朋友的批评意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生活服务:有特色 重细节
记者:国际新闻中心为记者提供的餐饮服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样的宗教服务?
翟惠生:根据记者的工作特点,我们提供的是方便快捷的自助餐服务。从工作间步行3分钟就可来到占地1800平方米的餐厅,可供近千名记者同时用餐。餐厅虽然价钱便宜,但质量有保证。几十种中西快餐,还兼顾了营养搭配:蔬菜、肉类、粗粮……
我们还为140多名来自穆斯林国家的记者提供了穆斯林餐厅。穆斯林记者来到中心注册大厅报到时,只要领取就餐标识,就可以尽情享用这里的美食。
考虑到穆斯林国家的习惯及习俗,北京国际新闻中心还特别设立了礼拜室。为来自伊斯兰教的各国参会人员,足不出新闻中心即可享受周到的宗教服务。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