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搜狐奥运
lenovo搜狐奥运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 开幕式动态

北京奥运开幕式诞生记 智慧和汗水凝聚中华文明

  近几届奥运会,先进的技术越来越成为关乎开幕式精彩程度的重要因素。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无论在灯光、音响,还是大型工程上都使用了最先进的技术系统。在一些大型道具的制作上,制作团队克服了创意与工期的双重难题,在展现奇思妙想的同时,融入了更多的科技元素。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筹备工作采用的是创意和制作齐头并进的方式,于建平、路建康两位技术制作的带头人从一开始便参与到创意工作中。这样的方式使得,创意能够在提出之后就得到充分的技术论证,少走弯路。在呈现创意的过程中,制作团队为最终开幕式成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和制作支持。

  开幕式的制作团队汇集了国内最顶尖的技术、科研人员。让我们先看看技术制作组组长于建平的头衔——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地的总设计师,为“神五”、“神六”载人航天飞船升空做出过特殊贡献的航天人。“神六”团队以及其他经验丰富的团队、专家、技术人员的加入使得创意团队的构想实现成为现实。由于中国顶尖技术力量的加入,开幕式的所有大型工程,以及包括火炬塔、“地球”等大型设施的技术全部都是“中国制造”。

  大量的工程和技术攻关首先出现在排练场地的建设上。奥运会开幕式是严格保密的,不能使排练处于众目睽睽之下。因为“鸟巢”的建筑工期很长,能够进场实地排练的时间非常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闭幕式运营中心选定了地处大兴的武警北京总队二师培训基地作为排练场。在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仅用两个月的时间便建成了模拟排练场。

  这个排练场虽然简陋,但它是按照与“鸟巢”内场面积1:1的比例建设而成的。排练场的各项指标,长度、宽度、高度、跨度、制高点和特殊定位点等全部是模拟“鸟巢”现场演出而设计的。国际奥委会官员参观排练场后感叹道:“这是我所见过的最好的排练场!”

  场地中央升起的“地球”是开幕式上最大也是最核心的道具。在配合这个“升降”道具的工程中,“鸟巢”场地正中心挖掘的“地坑”,从而延展出的可升降的“舞台”无疑是最大的工程。2006年底,配合“鸟巢”施工的进程,这个地坑开始挖掘。负责这项庞大工程的技术制作组组长于建平说,在地坑的挖掘过程中碰到了无法想象的困难,首先,创意并未最终确定,这个地坑需要多大的尺寸?内部需要给什么样的机械设备位置?而且,“鸟巢”竣工的日期一天天的临近,这些难题让所有人伤透了脑筋。在近一年的施工过程中,开幕式运营中心与“鸟巢”业主和施工单位多次召开会议,对地坑的尺寸、建筑方式进行研讨,组织科研攻关。负责技术制作的团队开玩笑说,那段时间,他们最害怕看见“鸟巢”业主和团队的人,“他们就像要债一样天天催着我们拿出方案。”在此过程中,“鸟巢”业主和施工方给了开幕式团队极大的支持,以至于当地坑完成,并与地球的创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后,建设单位的人笑称,这个工程简直像重新又盖了一个“鸟巢” 。

  开幕式上,变幻莫测的舞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这个“舞台”,技术团队费尽了心思。要知道,这可是近2万平方米的地板,而且这个地板要根据表演的需要开合升降,并承载6万个LED屏幕,这些LED屏幕还要经受近2万名演职人员和1万多名运动员的反复踩踏。一旦其中某一块LED屏幕出现故障,创意团队想要营造的美学风格就会遭到破坏。为了这块“地板”,运营中心组织了国内外经验丰富的单位和技术人员技术反复攻关、无数次试验。随后,技术人员又将这些组合成地板的特殊材料在水中浸泡,再在阳光下暴晒,以检验这些材质的韧性和稳定性。在安装过程中,困难也是难以想象的,6万个LED所需要铺设的线路之多可想而知,多到连路建康这位制作总监都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工程人员采用了夹层的方式,在两层板材之间铺设线槽,并用滚珠的方式将这些板材严丝合缝地扣在一起。在板材经过无数次试验保证强度的条件下,经历了数月的风吹日晒,这个“舞台”还像新的一样。

  服装和道具的制作同样存在这极大的难度,开场欢迎仪式上缶阵的演出令人拍案叫绝,除了创意的精彩和演员们整齐划一的表演外,道具的出色表现功不可没。在制作过程中,为了表现导演的意图,设计制作人员为每一个缶面都安装了两千个LED发光点,这些发光点采用了触发式设计,它们必须要焊接成一个整体,还要经得住演员的反复击打。光是这一道具的试制就花掉了3、4个月时间,设计样品不下20多个。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引用了世界最先进的万向多媒体数字电影灯。所谓万向就是灯可以360度旋转,所谓多媒体就是播放的是多媒体信号,数字电影灯则表明它数字化的控制方式。这一技术的采用使得整个包括场地和膜结构“碗边”在内的整个鸟巢仿佛变成了一个数字电影院,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多媒体荧幕。此外,这种采用光纤信号输出的技术能保证信号的持续和稳定,从而保证画面的持续、流畅。这为希望以多媒体技术完美表现奇思妙想的创意团队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

  为了保证良好的音效,避免声音在“鸟巢”结构上造成回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音响设备采用了近距离、高密度的设置,500多个音响分别分布在场内、鸟巢顶端的膜结构上和2层观众席上。这样的设置使声音能够直接传到观众耳朵中,而不经建筑的折射,整个音效干净、清晰。

  在通讯方面,全场演出的近2万名演职人员全部都会配备耳麦,用无线接收机的办法接受统一的音乐信号,而且直接能够听到导演的无线呼叫,为开幕式的流畅进行奠定了基础。

  提起路建康的名字,国内组织大型活动的业内人士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从1990年亚运会开始,他和他的团队就跟各种大型的组织运行打交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幕式是一届奥运会运动员最集中的场所,从奥运村到国家体育场,演员几点走,怎么走,进场之前怎么安排,所有这些细节都需要考虑周全。2007年3月,路建康的团队提前3个月拿出了初步的运行方案,这份方案的细致、专业令国际奥委会礼宾官大家赞赏,他甚至认为这个本子都可以作为奥运会开幕式运动员的范本了。运动员入场的方案设计从运动员的角度出发,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北京奥组委为运动员安排了300多辆大巴车,运动员在出发时,将享受到就近上车的人性化服务,从6点开始,300多辆班车将按照分为50辆车、20分钟一个批次的方式将运动员陆续送达“鸟巢”旁的国家体育馆。在这个体育馆内,运动员按照已经划定好的区域落座,通过大屏幕观看开幕式盛况。这个过程大概只需1小时40分钟就能完成。国家体育馆内详细的区域划分为随后运动员的顺利入场铺平了道路。

  在开幕式上,先入场的运动员站的时间要比后入场的运动员长,路建康说,这个细节也被细心地融入到了方案中,在流线的设置上,先入场的运动员所需要走的路程比后入场的运动员要短,这样,所有运动员的利益都得到了照顾。运动员的散场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退场时,300多辆班车被安排在离鸟巢最近的“景观广场”附近,运动员将通过2个通道,22个上车口迅速上车。路建康说,按理想的估算,全体运动员应该会在2个小时内返回到奥运村,这么短的时间将运动员安全送回,在奥运史上也是一个奇迹了。运动员的往返入场和疏散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作为开幕式整体组成的一部分,需要整个开幕式项目交通、安保、奥林匹克中心区管委会、场馆团队等等部门统一协调,仅仅在运动员流线的选择和划定上,路建康的团队在3、4个月内就跟各个部门开了无数次会议,才最终选择出一条合理的流线。

  细节决定成败,开幕式演出最怕的就是技术故障,一旦一个环节出现故障,就会出现全盘皆输的局面。为了保证技术系统的稳定运行。开闭幕式运营中心不厌其烦地一次次组织技术联排,在每一次联排中查找漏洞,及时解决。为了完全模拟在夜间举行的开幕式,保证演员排练的时间,这样的联排大多在夜间进行,往往一排就是一个通宵。直到开幕式的前一晚,整个团队还在“鸟巢”内做着紧张的调试和演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张小平摘中国第51金

视频集锦更多>>

  • ·中国女乒张怡宁/郭跃做客
  • ·中国女子链球铜牌 张文秀
  • ·蹦床美女帅哥何雯娜陆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