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2月24日电(记者李铮 邹大鹏)为了中国雪上项目夺取第一块奥运会金牌,沈阳体育学院默默奋斗了17年。
24日凌晨,当韩晓鹏获得都灵冬奥会男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金牌时,兴奋、激动、苦涩、欣慰……一起涌上沈体人的心头。
“回首过去的17年,为了中国雪上项目第一块奥运会金牌,沈阳体育学院走过了一条异常艰辛的路。”已是第二天清晨,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马义的心情依然无法平静。
1989年,在得知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将从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开始列入冬奥会正式项目后,当时正把冰雪项目作为自己发展竞技体育重点的沈阳体育学院成立了第一支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从此,沈体人踏上了奋斗的征程。
“没有教练,没有队员,没有场地……”沈阳体育学院竞技体校校长徐威回忆空中技巧队创业时的艰难,依旧满脸辛酸。
徐威说,建队之初,教练是从体操和技巧项目上转过来的,队员也大都和韩晓鹏、李妮娜一样是练技巧出身。而最让学校头疼的是竟然没有一块像样的训练场地。学校在露天游泳池旁用脚手架搭建起跳台,为运动员制作了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夏季训练设施,一练就是7年。
简陋的场地严重制约着运动员水平的提高,1996年,沈阳体育学院下决心修建一个正规的夏季训练台。当时学校没有钱,就号召全体教师捐款,一座价值300万的夏季训练台就是一点儿一点儿地凑出来的。训练台至今仍在沈阳体育学院东院服役,每年夏天,韩晓鹏、李妮娜的身影都会出现在这片小小的天空中。
即使沈阳体育学院倾尽全校之力,他们的训练条件依然无法与国外相比。
马义说,我们在美国看人家的训练台,水清得见底,循环水卫生条件非常好,而我们就是一个简单的水池子。徐威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小秘密。他说,加拿大教练达斯汀刚到沈阳时,因为我们的夏季训练台没有任何卫生监测系统,他说什么也不让运动员上去训练。后来是我们想尽了各种办法才说服了他,运动员才能正常训练。其实,我们也想改善训练条件,但投资是相当巨大的。
我国第一批女子空中技巧运动员徐囡囡1998年在长野冬奥会上获得银牌,极大刺激了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在国内的发展。之后,随着国家集训队的成立,沈阳体育学院学生运动员的训练条件得到一定的改善,这两年他们逐渐有了在国外训练、比赛的机会。
但为了把有限的钱花在刀刃上,大部分队员还是常年在国内训练。徐威说,欧美国家冬季训练的雪场,气温都在零度左右,健身、休息的条件都非常好。而我国在哈尔滨、长春和内蒙古阿尔山的雪场,冬季气温都在零下30摄氏度,运动员站在那儿,连手都不敢伸出来,教练员的衣服每天都冻得硬邦邦的。别说是力量训练的健身房,就连吃住都很难有好的保证。
不过,艰苦的条件磨炼了我们运动员坚强的意志,中国的雪上项目终于在都灵掀开了新的一页。一块金牌、一块银牌,沈体人在都灵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完)
(责任编辑:拉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