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鹏的名字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除了自身的努力,还有什么促成了他在都灵的一鸣惊人,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入韩晓鹏远在江苏沛县的家。
只为治疗“厌食症”
在小时候,怎样让韩晓鹏吃饭成了他父亲十分头疼的问题。 “他那个时候吃不下饭,看到什么都没有食欲,一到吃饭的时候,我们就拿他没办法。”父亲韩波告诉记者。
看着平时的食量只有同龄的孩子一小半的儿子,韩波动起了脑筋。正巧,沛县的业余技巧队招人,家人就把他送到学校去了。
那时候,韩晓鹏8岁,好动的他很快爱上了这项运动,“吃饭”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深山老林里训练
13岁那年,一件事情改变了韩晓鹏的人生。沈阳体育学院的自由式滑队教练到江苏挑选苗子,韩晓鹏一下子被选中。
刚到沈阳体育学院的时候,训练条件非常艰苦,一开始那里都没有标准的训练台,只有一个人工搭建的钢架台,上面铺了塑料就作为训练器械了。“那时候他们的条件非常苦,所以受伤也是很正常的,这两年好一些,已经有了专业的水泥训练台。”
为了进行上训练,教练经常带着弟子们到长白山等深山中去训练,那里常年大封山,物资运输也特别不方便,他们只能在当地的老乡家里搭火。
父亲借债跑长途
为了培养儿子,韩波前前后后一共花了10多万元钱,直到现在,还背着4万多元的债。
韩晓鹏的父母都是沛县粮食系统的职工,5年前,他们双双下岗了。为了生计,韩波借了七八万元的债,买了一辆旧的大卡车,跑起了长途运输。
5年的长途运输生涯,韩波说他开得最远的那一次是到四川。“开了4天3夜,去除路上的过路费、油费还有汽车保养费什么的,跑一次也只能赚2000元左右。”就这样一点一滴的,这些年来,韩波用这种方式,为儿子的成长默默付出着。
(杭州日报) (责任编辑:奔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