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
编者按
为做好奥运志愿者工作,团市委首次举办志愿者管理人才赴美培训团,培训团改变以往培训的模式,采取岗位实习的培训方式,使培训团成员充分了解和掌握美国志愿者管理模式、运作规律等,为今后北京志愿者管理,特别是奥运会赛时志愿者管理积累经验、储备人才。
由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团市委、北京志愿者协会、北京市高校和城区18名团干部组成的北京志愿服务管理人才赴美培训团于6月16日抵达美国西海岸城市西雅图。在为期35天的培训之旅中,培训团的成员们首先参加了全美志愿服务大会,之后进入到实操阶段,利用三周时间,所有培训团成员被分配到华盛顿志愿家庭中进行民宿,并到不同的志愿者机构进行工作体验。近日,他们已经结束了岗位实习。本报记者通过越洋电话对培训团进行了采访。
志愿服务北京首次派出
管理人才赴美培训
记者昨天获悉,北京志愿者管理人才赴美培训团已圆满结束了在美国的工作实习。这个由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团市委、北京志愿者协会、北京市高校和城区18名团干部组成的培训团首先参加了在美国西海岸城市西雅图举办的全美志愿服务大会(NationalConferenceonVolunteeringandService)。因为来自即将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北京,这支本次大会唯一美国本土以外的团队受到格外关注。他们不仅作为旁听者参会,而且作为参与者在全美志愿者组织代表面前发出了来自北京的声音,设置了北京志愿服务展览专区、举办了“大型活动青年志愿服务论坛”,使得北京志愿服务,特别是奥运志愿者项目成为大会的焦点。
据介绍,此次志愿者管理人才赴美培训,在北京尚属首次,是北京团市委为做好奥运会志愿服务、提升北京志愿服务水平而于今年新设立的工作项目,旨在学习关于志愿者管理特别是大型活动志愿者管理的国际先进理论和实用技术方法,为奥运会志愿者的赛时管理积累经验、培养人才、储备力量。
■参加全美志愿服务大会:北京团队受到特别关注
美国志愿服务大会自1982年创办以来,每年举办一次,是全美参与最广泛、规模最大的志愿服务会议。6月18日至20日召开的此次大会,吸引了来自全美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赞助企业、政府机构的代表2000多人。
北京培训团是这次大会上唯一的美国境外团体,并且来自即将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北京,因此培训团在整个大会期间的活动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在开幕伊始,主持人就向大会隆重介绍这个“特殊来宾”。当培训团起立招手示意时,全场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和掌声。而在开幕式的最后一个环节———全场歌唱时,培训团成员、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孙飞被邀请到主席台,和与会代表们手牵手,在优美的旋律中翩翩起舞。志愿服务这一高尚而又广泛的社会行动,使中美志愿服务团队走到了一起。
大会组委会负责人,也是美国最大、最有影响的两家志愿服务机构负责人———国家和社区服务合作组织(CNCS)首席执行官David和闪光点基金会总裁Robert在开幕式结束后会见了培训团一行,并与全体团员合影。两位负责人高兴地对中国团员说:“美国志愿服务大会上有来自北京的志愿服务团队,使得本届大会更为精彩”。
■志愿服务专题展览:2008奥运志愿服务成为焦点
在志愿服务大会期间举办专题展览,是各个参会团队展示形象、宣传自己的重要机会,来自全美的80多个大型志愿服务团队参加了展览。培训团也争取到了这个机会,在展区中设置了北京志愿服务专题展览,展示了北京志愿服务发展的历程、成就和前景。 尽管面积还不足5平方米,但由精美图片和全英文说明组成的北京志愿服务展区依旧十分醒目,展台上摆出的是中英文对照的《北京志愿者协会画册》和《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行动计划》,供与会人员自由索取,培训团成员分批值班,向与会人员介绍北京志愿服务工作的情况,并热情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两天时间内,北京志愿者协会专题展览吸引了众多与会人员。最为吸引与会人员兴趣的自然是“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项目”。他们纷纷咨询奥运会志愿服务的招募、培训、激励计划。当得知奥运会志愿者包括境外志愿者时,他们的欣喜立刻表现在笑脸上,并在言语中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愿望:十分想成为一名奥运会志愿者。
■志愿服务专题论坛:来自北京的声音
志愿服务大会期间,有4个半天的时间安排了各种形式的专题论坛(workshop),每个论坛都在2个小时左右,加起来有80个之多。幸运的是,在团市委、北京志愿者协会、美国公民社会咨询集团(CSCG)主席Kenn·Allen博士的共同努力下,培训团非常成功地举办了“大型活动青年志愿服务论坛”,使得这里也有来自北京的声音,有2008年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研讨平台。
来自北京团市委、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秘书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委、北京科技大学团委、西城团区委的5位团员,被确定为论坛发言嘉宾,分别从北京志愿服务工作、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项目、高校和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北京志愿服务工作的成绩、体会和打算。为了使论坛更为精彩,发言嘉宾们提前做了精心准备,反复修改英文发言稿、制作精美PPT、准备回答与会人员提问……
论坛十分成功,与会人员对参与奥运志愿服务表达了浓厚的兴趣。“志愿者何时开始报名”、“境外志愿者如何报名”、“境外志愿者吃住交通问题”等问题尤其受关注。不少与会人员还对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项目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负责北京志愿服务论坛部署工作的是一位60多岁的志愿者,他用不太熟练的中文发言说,北京的志愿服务论坛真精彩,他参加过往届的奥运会志愿服务,他热爱中国、热爱北京,希望有幸能成为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上的一名志愿者。
■国际志愿服务圆桌会议:北京代表发言获得阵阵掌声
“感谢你们对北京志愿者管理人才赴美培训团的热情安排,希望我们加强志愿服务方面的交流合作”,在美国微软总部举办的“第三届年度国际志愿服务圆桌会议”上,北京志愿服务管理人才培训团代表赵颖的发言一开始,就获得了热烈的掌声。紧接着,为切合这届圆桌会议的主题“重大灾害应对中的志愿者工作”,她介绍了2003年北京广大志愿者为防控“非典”所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表达了加强大型灾难中志愿服务国际合作的愿望,并对与会人员关注、支持2008年奥运会志愿服务工作表示感谢。
在发言最后,赵颖说,正如2008年奥运会整体筹备工作一样,2008年奥运会志愿服务工作也在顺利推进,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北京志愿者协会正在为做好奥运会志愿服务加紧工作,相信在2008年的第29届奥运会上,北京志愿者会用最真诚和最灿烂的微笑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
赵颖的发言获得了全场长时间热烈掌声。
■文/易帅东凌越本报记者解丽
我在美国体验志愿服务
北京志愿者管理人才赴美培训团于2006年6月21日到达华盛顿特区,开始了为期三周的学习和生活。在这里,培训团18名成员被分配到12个美国志愿家庭进行民宿。民宿是这次学习培训的特殊安排,以便于培训团成员与美国家庭深入开展文化交流,特别是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交流。这里的学习安排,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包括志愿者管理方面的专题讲座并集中研讨(Seminar)、参加一定时间的志愿服务并在此过程中与美国志愿者进行交流、分配到10个志愿者机构进行工作实习等。其中,集中学习研讨(Seminar)是最直接、最简便、最全面的学习方式;工作实习是大家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而“做一天志愿者”,则是培训期间的一项重要课程。几乎每个工作单位都为培训团成员安排了“做一天志愿者”。当他们身临其境于美国志愿服务的氛围当中时,
共同的体会是“美国全民皆为志愿者”。在美国,“一日志愿者”很普遍,甚至于志愿机构的主管人员根本叫不出志愿者的名字。培训团团长、中国政法大学团委书记项云及培训团秘书长、北京团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易帅东这样总结美国志愿服务的特点:一是注重儿童和青少年志愿参与意识的培育。小学里都会有这样的特殊要求,每名学生不得少于40个小时的志愿服务。同时提出服务学习的概念,将服务的内容与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二是注重志愿服务与解决社会问题的结合。美国大灾时,通常是志愿服务机构冲在最前面。三是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网络的应用,使得他们可以只用三个人就能管理300人的志愿者队伍。在易帅东实习的机构,就拥有9000家单位对于志愿者的需求信息。个人只需输入社区编码,就能得到相关的信息。四是注重日常志愿精神、民众认同的培育。
体验一
把一辈子要切的菜都切完
讲述人:中国人民大学团委副书记迟强
体验机构:
特区中央厨房(DCCentralKitchen),专门为无家可归者提供食物的机构。
最大感受: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各种资源的契合
在特区中央厨房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切菜,每天切的菜可以堆满几个浴缸,切得手上起了泡,脚底发了麻,似乎把一辈子要切的黄瓜、土豆、青淑、洋葱在几天里都切完了。我跟另外一个团员开玩笑地说回了家再也不切菜了。好在由于刀工不错,且因为懂得切菜时只需把烂的部分切掉就可而节约了不少原材料而受到其他志愿者的高度“崇敬”。
在这里,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各种资源的契合,正是这种契合使得这里从不缺乏志愿者。比如,切菜的工作由我们非专业人士来完成,做菜的工作则要由专业厨师来完成。而这些专业厨师的来源很有意思,一些餐馆或饭店在每次决定聘用厨师时,都会安排这些新人到特区中央厨房来做三个月的义工,然后才会正式聘用。再比如,有些实习生在实习单位时会被要求做多长时间的志愿者才能完成实习。我就遇到一位在国会实习的大三学生,他被要求在5天的实习里有一天来这里做志愿者。
反思:在当地,与特区中央厨房类似的机构有好几家。他们天长日久地做着同样一件事情,把志愿服务做到专、小而具体。在这个持续的过程中,把机制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而反观我们现在的公益组织,并不能专注于一件事情,活动上多求大而全。美国的这种机制值得我们借鉴。
体验二
老年人也是
志愿服务的主力
讲述人: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沈悦
体验机构:
TravelersAid设在Dulles国际机场的服务机构。该机构成立于19世纪50年代,是美国目前最大的一家在机场提供各种咨询服务的非盈利组织。
最大感受:老年人也是志愿服务的主力
一来到TravelersAid在Dulles国际机场的服务机构,就好像掉入了老年人的世界。170多名志愿者中,90%以上都是老年人,有一天我甚至见到了一位85岁高龄的志愿者。他们认真、热情、专业地回答着咨询者的问题,看得出来,他们乐在其中。
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发现,这些老年志愿者在退休前要么就在机场工作或者喜欢飞行,要么就是家住机场附近。他们中既有在IBM做了40多年经理的工程师,也有飞行员。每个志愿者都需要记录每天咨询的人数、咨询的类别等,并会记录一下有意思的故事。他们不会觉得在机场做志愿者是件苦差事,而是把它当成社交的一种途径。用句中国话来形容就是———发挥余热。
反思:在我国,老年人作为志愿者的并不多见。而在我们这个老龄化社会里,如何开发老年人的优势,让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值得思考。
体验三
我能做所以我来做
讲述人:北京语言大学团委书记陈霞
体验机构:
牧羊人餐桌(Shepherd'sTable),该机构是MontgomeryCounty的一个专门为无家可归、或患有一定精神疾病、或对药物成瘾的美国成年人提供各种志愿服务的慈善组织。
最大感受:做志愿者不需要理由
在牧羊人餐桌工作的8天里,我的主要任务是,跟随主管Erin了解该组织志愿者的运行和管理工作,为了能更加直观、深入地了解美国志愿者工作的现状,我每天下午从3点到8点都在厨房与他们一起工作和交流,切菜、做比萨、准备甜点、做汉堡,这些看似由专业厨师来干的活全部由志愿者完成。每天志愿者从不同的地方来到这里按时开展自己的工作,无需任何人的监督。
每当我问及他们为什么做志愿者时,听到最多的是这样的回答:“因为我能做,所以我来做,做志愿者不需要理由。”
反思:因为我能做,所以我来做。如果我们所有人都能本着这样的态度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我国也会很快达到全民皆为志愿者的程度。 (责任编辑:ocel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