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不会忘记这些镜头:1992年的巴塞罗那,一面巨大的奥运五环旗,将整个体育场的草坪覆盖住,五环旗下的各国运动员紧紧拥抱在一起;2000年的悉尼,小女孩的梦境如真似幻,色彩斑驳,悉尼大桥上的焰火熠熠生辉;2004年的雅典,宙斯、克洛伊苏、苏格拉底……神秘的历史长卷被展现在世人面前,海水中熊熊燃烧的五环,向人们诠释了希腊人对生命的理解。今天,在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整整两周年的日子,这些奇观的缔造者们——曼努埃尔(巴塞罗那)、阿特金斯(悉尼)、佐克维尔(雅典)、瑞克柏奇(开幕式导演专家)来到了北京,告诉我们这些美丽的神话是如何被孕育出来的,对2008北京奥运的开闭幕式他们有着怎样的真诚期待。
莫斯科 历史开始的地方
在北京奥运倒计时两周年的时候,这四位往届奥运会的导演应邀来到了央视晚会“好运奥运”的直播现场。
主持人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哪一届奥运开幕式是这些导演心目中最好的开幕式。
导演们的答案出奇的一致,除了巴塞罗那人曼努埃尔选择了36年的柏林奥运之外,其他三人均将票投给了80年的莫斯科。“那是开创历史的一届奥运会,它改变了开幕式的形式,它开始尝试用文化的形态来叙事,这是前无古人的。”
曼努埃尔之所以选择柏林奥运作为自己的最爱,很大程度是因为他的电影导演身份“通过电影、图像来表达奥运精神,这种方式对我的工作带来了很多灵感。”
开幕故事 体现中国元素
92年的巴塞罗那,斗牛士们向全世界讲述了巴塞罗那城的起源——英雄赫拉克力斯率领舰队横渡地中海,历经千难万险之后,排号第九的船只也是唯一的一艘船只跟随他到了新大陆,在拉丁语中,九的发音是巴塞罗那,于是巴塞罗那便成了新的大陆的名字。那时起,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开始出现体现主办国文化因子的叙事故事。那么中国会选择哪个故事呢?
在场的嘉宾,哲学家汤一介教授提出用鹊桥会那个美丽的传说来表达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精神取向——牛郎织女,天上地下,由一群飞鸟做媒,终解相思之苦,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与人不是西方似的二元对立,而是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而瑞奇先生似乎更喜欢愚公移山的故事。他甚至还饶有趣味的设想了开幕式的情景“每一个演员手拿一把铲子来到广场上,移走一块石头,那是多么壮观啊!坚毅,勇敢,执着,这是奥运精神很好的显现。”
当然这只是各个名家的一家之言,具体会选用哪个因子,或是干脆不用,如曼努埃尔所言的“我们不但可以回顾历史,同样可以展望未来”,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
技术和人力 孰轻孰重?
开幕式究竟需要多少表演者?悉尼的答案是13000多人,而雅典的答案是悉尼的三分之一,仅仅4000余人。人员大幅度减少的背后,是高科技的广泛采用。广与影的结合,电脑设计图案……现代科技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人工。选择技术还是用活生生的人去表演?雅典显然是站在了后者一边。而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幕似的总导演米歇尔通过电视画面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但另外两位大师站在了对立面上。柏奇表示“他更喜欢看到人的演出,那是一个盛大的场面,一个伟大的歌舞剧。”
曼努埃尔的讲话略显激动:“奥运开幕式需要的是诗意以及表达这种诗意的需要的最真实的情感。技术只是手段,只要我们能有创新的思想,和充足的预算,那么技术方面不会是很大的问题。”
奥运舞台 个体性亦或普遍性?
奥运开幕式的大舞台,需要展现的究竟是何种精神?自从巴塞罗那以来,人们似乎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民族文化。04年的雅典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3个多小时的节目,向人们完整展现了一部希腊历史画卷。美国人米歇尔便向北京建议,用现代科技来表现中国的太极那种刚柔并济的哲学思想。
对此浪漫的西班牙人曼努埃尔激烈的表示反对:“奥运的大舞台上是连接世界的桥梁,应该展现的是自由、博爱、和平这些全世界普遍的价值,应该着眼于目前全球紧迫问题的解决,而决不是各个主办国的自留地,用来存放自己国家的历史。”
当然,所有的这些疑问现在还都是一个未知数。但没有疑问的是,2年后的8月8日晚上8点,北京奥运会的帷幕就将揭开,剩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2008,北京任重而道远。
文/李小苗
(责任编辑:李小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