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2006年青岛国际帆船赛将迎来首个比赛日,英国、西班牙、奥地利等各路“海上豪强”真正的较量即将上演。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所有比赛项目中的第一个测试赛,此次赛事蕴藏了多个令人期待的看点。
看点一:奥帆基地首次试水国际赛事
今年6月,青岛奥帆中心主体场馆落成,并且经过了7月份全国帆船帆板锦标赛的“试水”。眼下的奥运测试赛,则是奥帆中心第一次接受来自全球帆船运动健儿的实战演练。
青岛奥帆委副秘书长袁之平对新华社记者说:“水文及气象状况对帆船比赛尤为关键,按照奥运规则,这次测试赛的目的就是让全世界帆船运动员了解、适应场地,并对我们的设施、设备提出改进意见。”
作为首个奥运会测试赛,青岛为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新闻,北京奥运会说吧)做了“先锋官”。青岛的比赛能否成功,硬件、软件及细节服务能否被国际认可,都牵动着世人的目光。北京奥组委此次派出多人前来观摩考察,青岛市市长夏耕则表示,将“举全市之力办好国际帆船赛”。
看点二:中国队“含金量”有待检验
与欧美诸强相比,中国的帆船帆板运动起步较晚,但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进步神速。在巴塞罗那和雅典奥运会上,张小冬和殷剑分别拿到一块银牌,使中国帆船帆板运动真正走上了世界舞台。
2006年的中国帆船帆板队捷报频传。5月,陈秋滨在奥地利世界帆船运动会上获得帆板尼尔级冠军;8月,徐莉佳在女子激光雷迪尔级帆船世锦赛上夺得金牌。他们为中国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不过,中国帆船帆板能否在2008年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将是国人最大的期待。
目前看来,中国队在女子帆板、女子470级、女子激光雷迪尔级等几个项目具有冲击奖牌的实力,而这次国际帆船赛就是最好的试金石。
看点三:板型改革能否“搅乱”世界格局
雅典奥运会之后,国际帆联对奥运比赛项目进行了调整,激光雷迪尔级帆船和尼尔级帆板首次进入,而中国人擅长的米氏帆板则被淘汰。在这样的局面下,各国运动员都面临重新适应,而世界格局会否重新调整值得关注。比如,雅典奥运会帆板冠军弗里德曼参加了两次国际帆联的分级赛事,并未取得太好的成绩。
此外,帆船比赛历来是“百花争艳”,金牌分布较广,即使公认实力最强的英国队,雅典奥运会上也只从11金中取其二。国际帆联最新确定的奖牌轮赛制也将使比赛更加充满悬念。
因此,在此次国际帆船赛中,有没有队伍在板型改革中脱颖而出,有没有新的队伍横空出世,充满悬念。
(责任编辑:哆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