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第十五天--在中国参加的前五届奥运会上,都没有在这一天获得过金牌(当赛程设计成十五天的时候,中国代表团的夺金实力不足),只是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才获得了三块金牌:田径刘翔、邢慧娜;皮划艇孟关良和杨文军。
因此今天我要和大家讨论的问题,是“金牌的含金量”。
1, 中国体育的软肋
基础项目和集体项目,是中国体育的软肋——
奥运会的田径、游泳、水上项目一共有119块金牌,其中在绝大多数项目上,中国选手没有竞争金牌的实力,即使在中国整体实力最强的雅典奥运会上,中国有能力竞争金牌的“119项目”里,也不到十个。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袁伟民在他担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和中国奥委会主席的最后时刻才提出了“119工程”的概念。
而在集体项目上,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上的竞争力更差,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96年奥运会,虽然中国的十六名选手获得了十六块金牌,但是获得金牌的中国人却不如只有一块金牌的尼日利亚人多——因为尼日利亚的一块金牌是足球金牌。六届奥运会,中国只获得了两次女排的金牌。
而奥运会的赛程,一般在尾声阶段举行的都是基础项目和球类集体项目的比赛,中国的竞争力一向不足,直到雅典奥运会,这种情况才有所改观。
2, 刘爱杰的豪言
2001年的第九届全运会是在十一月底结束的,又过了差不多一个月,刘爱杰组建了中国皮划艇队——这个项目,几乎是中国体育最落后的项目,奥运会历史上的最好成绩是第四名,在悉尼,中国队一张奥运会入场券都没有。
刘爱杰放言:雅典奥运会夺取金牌!此时离奥运会比赛开始还有两年八个月时间,所有人都说他扯淡。
最后的结果,证明刘爱杰的豪言没有落空,更证明了水上中心韦迪主任“超常规思维,跨越式发展”的思路的正确。
3, 含金量?
很多专家都认为:雅典奥运会上孟关良杨文军的金牌是分量最重的。
关于雅典奥运会金牌“分量”的问题,一共有四种说法:1,“女排说”——这个说法就球类集体项目而言是成立的,但是就突破的意义和对中国体育的长久价值而言,显然女排的夺冠并不出人意料;2,“网球说”,即认为网球女子双打的金牌分量最重,这个说法显然没有道理,因为奥运会的网球金牌远远不如各项“大满贯”赛事的金牌分量;3,刘翔说;4,孟-杨说。
在比较刘翔的金牌和孟关良-杨文军的金牌时,多数人认为是刘翔的金牌分量更重,但是我却认为是孟-杨的金牌更有价值,理由如下——
第一,比较历史——早在1965年,中国选手崔麟的男子110米栏成绩就排名世界第一,同时我国台湾选手纪政还创造了女子跨栏的世界纪录,有此前例,刘翔的成绩不能算是“创纪录”式的;
第二,项目特征——跨栏主要是一个技术项目,准确地说是“体能项目里的技能项目”,而皮划艇则是完全的体能项目,中国选手在技术性比较强的项目里一向成绩不错,而在体能主导的项目里则往往不行,从这个角度看,当然孟-杨的金牌更有分量;
第三,可以复制——刘翔的项目是田径比赛中一个特殊项目,几乎很难在其他项目里“复制”或者说“克隆”,但是孟-杨的皮划艇就不同了,由于男子划艇有多个项目,因此孟-杨的成功将是可以复制的,这使得中国运动员今后有可能在男划领域取得全面的好成绩。
正是由于上述的几点理由,我觉得:虽然刘翔是当今中国体育的首席明星,但是就金牌对于中国竞技体育的价值而言,孟-杨的金牌更有意义。何况这块金牌的背后,还有许多将对于未来的中国体育产生深远影响的东西。 (责任编辑:补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