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23日电(记者
高鹏)运动员休息室应该有多少个衣柜?平均几个人一个淋浴喷头合适?……诸如此类的细节问题是每个奥运场馆设计者和施工单位都要考虑的问题。
万嗣铨表示,“人文奥运”是三大奥运理念的核心,它要求奥运筹办工作处处以人为本。具体到场馆建设,就是要注意强化人性化的设计,尽可能让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广大观众感受到方便与舒适,充分体现对各类人群特别是残障人士的关怀。
“‘人文奥运’不是一句空话。‘人’也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方方面面人的需要,”万嗣铨说。
为此,北京市“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特别成立了体育专家组,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使场馆在使用功能等方面,满足奥运会比赛需要,体现人性化。
万嗣铨举了羽毛球馆的例子。他说,羽毛球比赛对于场地要求非常高。一般来讲,场地内的风速不能超过0·2米/秒。奥运会召开时北京正值盛夏,坐在密不透风的看台上,观众肯定十分难受。但如果馆内开空调,就会给运动员比赛带来影响。因此,他们综合考虑了这两方面的因素,在设计场馆方案时努力达到一个平衡。
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新闻,北京奥运会说吧)结束后,奥运村将紧接着迎来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和官员,因此在奥运村的功能设计上还必须考虑到残疾人的特殊需要。
万嗣铨说:“奥运村内的设施将不仅实现“无障碍”,而且我们已经考虑好了哪些房间将接待盲人,哪些房间将接待肢残人,并根据他们的不同需要做了相应设计。”
变“包袱”为宝贵遗产
“绿色奥运”理念体现的不仅仅是环境保护,还包括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场馆的赛后利用问题一直是奥运会举办城市面临的一个难题。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场馆在奥运会后很有可能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包袱”。
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介绍说,北京已从规划布局、功能设计和投资运营体制等三方面入手,力争将“包袱”变为宝贵遗产。
北京地区共需11个新建比赛场馆,其中有4个位于大学校园内。蒋效愚说,之所以将一些场馆放在大学里,就是考虑到赛后有利于学校师生和附近居民利用。此外,北京西部社区体育设施相对较少,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的建成将弥补这一缺憾。
其次,从场馆功能设计上,奥运会的场馆除了可以进行体育比赛外,还兼顾了大众健身、展览、演出等多种经营的需要。比如,“水立方”在奥运会后将被改造成一个水上乐园,用于市民水上娱乐游玩。
第三,在投资运营模式上进行新尝试。北京奥运场馆通过招标来确定业主,业主拥有场馆赛后30年的经营管理权。北京市在挑选业主的时候,不仅要看其是否有融资能力和建设能力,还要考察其未来30年的场馆经营方案。因此,许多奥运场馆的业主是联合体,不光有建设单位、融资单位,还有文化体育经营单位,就是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场馆赛后利用问题。(完)
(责任编辑:海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