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不负众望”这四个字到底需要多大力量?也许刚刚参加了2008北京奥运会体操男团、女团决赛的中国体操队员和教练们最有体会。12日、13日他们先后在亿万中国观众的注视与喝彩中,摘取了这两个项目的金牌,男团重振雄风,女团实现突破。
胜利来之不易,回顾20多年来中国体操在历届奥运会上的团体赛表现,波折不断,艰辛异常。竞技体育的全部严苛与残酷,几代运动员可谓一一尝尽。当李小鹏、杨威、程菲和黄玉斌等运动员、教练员手捧金牌眼中泛红享受观众席上一片欢呼,我们何尝能够忘记他们此前所承受的种种巨大压力。
中国视体操为优势项目,国家、民众和体育界,对这两块金牌都极为看重。可惜除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获得男团冠军,我们的期望并不总能变为现实,反而名将折戟、大热倒灶这类情形不止一次出现,成为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以致体操队主教练黄玉斌一句戏言竟被炒成了“不拿男团就跳楼”,听起来惊心动魄难掩悲情。
我们怜惜其悲壮而敬佩其坚韧,更期待中国体操,特别是中国体育传统优势项目的团体代表队如乒乓球、羽毛球、跳水等,从北京奥运之后能够走出沉重的荣誉负荷,实现与国人平等自然的性情互动。因为,一个人的运动追求不应被附丽过多的国家梦想,反而只有自由、健美之体魄灵魂成为每个人的追求,团队甚至推而广之民族的强大,才有了合理并可能持续的逻辑。
在李小鹏等12位体操团体冠军之前,我们也曾如此热烈和急迫地期待过李宁。1988年汉城(今韩国首尔)奥运会,当时年龄偏大、状态已经下滑的李宁顾全大局领军参赛,结果先后在多个项目上出现失误,中国体操男团也失去夺金机会。曾被视作国家英雄的体操王子一夜之间落入凡尘,李宁在回国的机场内竟然遭遇奚落,过去热情洋溢的来信也出现了侮辱甚至威胁。这种盲目情绪实际并非只是个别,包括媒体甚至一些体育官员都感染了同样的“功利病”。李宁的队友楼云后来曾形容汉城奥运会上的李宁“强颜欢笑,大将风度”———后者是对其运动风采的准确描述,而他前一种精神状态的起因,则是中国许多优秀运动员都极为熟悉的那股莫名压力。在“团体金牌”这巨大诱惑的干扰下,我们实际已经失去了对一位运动员的尊重与理解,失去了对他在国内外重大比赛总共夺得106枚金牌、曾经包揽世界锦标赛全部7个项目中6项的天才冠军的欣赏与感动———我们的奖与贬,已经完全失去了体育原则以及奥林匹克精神。
2008的北京自然不是1988的汉城。更自信的民族情绪、更开放的成败观念,在北京奥运会的中国体育观众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即使如刘翔百米跨栏这样的全民期待项目,公众对输赢的计较也不再那么偏执,据一项网络调查,有74.96%的人表示能够平静接受“刘翔没有获得金牌”的结果。从此意义上说,刘翔、姚明这一代运动员,比他们的前辈有更利于运动生涯发展的社会环境。因此,我们才能看到越来越多像刘翔、姚明、龙清泉、吴鹏这样敢说、敢笑、敢挑战、敢坦言压力的从容而强大的运动员。他们对于运动极限和竞技胜利的发自内心的渴望,以及为此不懈付出的努力,是最本质最纯粹的体育精神,也是最具生命激励作用的人性展示,已远胜一个成绩、一块金牌、一项名誉可以简单概括。
有健美个体才有雄壮团队,今天,当我们沐浴奥运之光,接受洗礼的应该是自我身心而不是国家金牌榜。因此,让我们的喝彩成为一种力量而不是束缚吧,自由他们的追逐,我们才更有希望接近梦想。
来源:燕赵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