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看女儿,总是错不了的。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9岁女孩林妙可站在全世界的目光前,从容高歌《歌唱祖国》。林妙可的妈妈后来介绍说,女儿心理素质很好,“场面越大越兴奋。”
郭文夺得女子10米气手枪金牌后,她妈妈也总结说:冠军来自平稳心态。
“心态”成了北京奥运会比赛开始两天来的热词,中国选手有得有失,皆与心态有关。同是主场作战,有的发挥失常,有的却超水平发挥,例如北京小伙子张琳,在雅典发挥失常,然而在家门口却能实现中国男子游泳历史性突破。
如何才能拥有好心态?庄子讲过一则驼背老人捕蝉的故事,用网络语言来说可称“史上最牛心态”。这位老者用竹竿黏夏蝉,犹如随手取之。问其秘诀,老者答道:熟能生巧之外,捕蝉时还要用心专一,“身如槁木,臂如枯枝。天地之大、万物之多,眼中只见蝉翼。”
孩子未经人事,老人历尽沧桑,往往都能达到好心态的大境界。而对于滚滚红尘中的大多数人来说,“眼中只见蝉翼”,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古今中外,人跟“心魔”搏斗、追求心灵平静的故事,比比皆是,有伟大壮烈的胜利,更多令人唏嘘的失败。
遗憾的是,在“科学训练”已成共识的中国体育界,并未在“科学训练是否包括运动心理学”方面形成共识。
相比之下,世界体育第一强国美国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就开始长期聘用多位运动心理学家,组成运动心理服务部门。为备战2008年奥运会,美国奥委会聘用了5位全职运动心理学专家,和10名兼职运动心理学家在多支重点项目的国家队工作。
如果一个具有过人天赋的运动员,关键时刻却屡屡负于“心魔”,无疑是命运悲剧。重视心理学训练,把心理学纳入科学训练之中,无疑给“训练型选手”挑战宿命提供了希望。
中国运动员需要减压,需要宽容,但更需要的,是系统的心理学训练。
相信经过多年潜移默化的心理学训练后,更多具有天赋的中国选手,站在国际大赛赛场上,即使再多高手竞争,即使再多媒体关注,他也能像放声高歌的孩子、冷静捕蝉的老人,拥有一个好心态。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