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奥运会跳水赛场上,还能见到萨乌丁,真是瞪大了眼睛也不敢相信。34岁了,身姿依然矫健,居然还带着后辈获得了双人三米板的银牌。惊赞之余,真想知道,这个“老家伙”是怎么保持运动青春的。
初识萨乌丁是1992年,我在采访巴塞罗那奥运会时,第一次见识了萨乌丁的跳水才华。
是什么使他成为“不老松”的呢?显然,他没有急流勇退,也没有因为伤病而放弃,更没有因为“老”而归隐,在他身上,始终闪烁着学无止境、不断进取的精神。他明知自己已拿不到金牌了,但依然执著追求超越自我的新境界。中国有一个典故,晋平公问乐师:“我已70岁,想学习,是不是已经晚了?”乐师答:“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这就是说,老而好学,依然如点燃的灯烛一样辉煌,照亮前进的道路。跳水之三十四,可比人之六七十,“老”而好学,依然可以前行。正是炳烛之明,铸就炳烛之“金”:当萨乌丁第五次踏入奥运赛场、第八次站上领奖台,本身就是一枚不朽的“金牌”。
北京奥运赛场上,像萨乌丁式的传奇故事不少,如“妈妈冠军”冼东妹、50岁的剑客栾菊杰、60岁的拉脱维亚老枪库兹明……由此,我也想到了我的师长、老朋友宋世雄。宋老已近古稀,此次依然复出,参加央视国家解说队。在他退休的近十年中,排坛出现了诸多新人新事,而他的解说一如当年。正是老而好学,使他宝刀不老。
最美不过夕阳红,最美堪称炳烛“金”。都说岁月不饶人,而“萨乌丁”们却以“炳烛之明”战胜了年龄,为自己书写了壮丽的人生,为奥林匹克运动披上了金色的霞光!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