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林妙可台前现脸,杨沛宜幕后献声”的事件被曝光重新引起大众的关注,记者几乎就要放弃奥运会开幕式前就已经约好的对张继钢的采访,原因很简单,晚会导演组在开幕式结束后的第一时间就在世界媒体面前给出了开幕式的解读、揭秘,而同时这位奥运开幕式副总导演和闭幕式总导演又实在太忙了,用他的话说“甚至比开幕式前还忙”,以至于采访时间总是难以确定。
一个9岁的小女孩,因为一首 《歌唱祖国》而迅速红遍世界,不仅在网络上掀起一阵旋风,而且还成为了《纽约时报》的头版女郎。
但就在不少国人惊呼“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张艺谋导演也大赞林妙可的歌声感人时,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乐总监、也是开幕式主题曲《我和你》的创作者陈其钢在接受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专访中透露,开幕式上那首震撼人心的《歌唱祖国》并非舞台上的“微笑天使”林妙可所唱,这个声音真正的归属是来自北大附小的7岁女孩杨沛宜。于是公众产生了新的质疑,当然也有不少网友认为,这的确是出于“国家的利益”。
8月14日,记者再次连线了张继钢,而他也向记者介绍了林妙可的选拔过程、开幕式演出中的部分细节以及这些日子以来他的心路。
不会为奥运开幕式打分
8月8日的奥运开幕式演出结束,张继钢一口气也没有喘,连续工作到第二天天亮。记者问,外界对开幕式的盛赞是否能让他觉得松口气、睡个好觉,他直接表示“残奥会开闭幕式的工作还压在身上,简直比以前更忙了!”只不过工作进展到什么程度,“不能说”。
由于奥运会是面向世界的盛事,因此,奥运会开幕式也是由很多不同国家的电视机构各自进行录制转播的,对于这些版本哪个更能体现导演组的意图,张继钢明确表示,“说实话,我至今一个都没有看过!”
说到他为自己付出巨大心血的奥运开幕式打多少分,张继钢以一贯的谨慎回答道:“我想我打多少分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为它打多少分。”而问起闭幕式的情况,张继钢则表示:“基本上就绪了,这个是陈维亚导演负责的事,我不方便多讲!”
张艺谋最忌讳有锣鼓节目
作为山西籍副总导演,此前被问到是否会有山西地方特色的节目入选开幕式简直司空见惯。对此,张继钢一直显得很从容。
虽然很多人都想到了最具气势的山西锣鼓可能会在开幕式上出现,但聪明的导演组还是想到了前面,常见的击鼓表演变成了气势磅礴的击缶演出,结果举世震惊!说到这次成功的“概念偷换”,张继钢哈哈大笑:“我倒不担心开幕式上有鼓的形式出现”,言下之意不在乎别人说他为山西走后门,“倒是张艺谋导演他特别忌讳有锣鼓跑出来!你想啊,别人一想张艺谋的电影,就能想到鼓啊、红灯笼啊,他是怕……”原来张大导演也怕人说他“没有创意”、“黔驴技穷”。
对于这次击缶演出的确定,张继钢说他们实在没少费心思,“最早我们就考虑一个好的开场欢迎仪式,当然就先考虑过鼓,不过后来觉得鼓太常见了,就考虑柷,后来又考虑气势等问题,就想到了缶。”在几乎每个方案都实行三个月之后,春秋时期诞生的缶终于成为他们的最终选择。
而就是在确定击缶之后,敲出什么样的声音、用什么样的打法来区别,都让他们好生折腾了一番,最后几经乐器专家的调试,终于找出了一种不像鼓的缶的声音。而我们也终于看到了斜打等各种打法,用张继钢的话说:“锣鼓是有地域性格的,而我们要求的击缶是时尚的,有中国味道的。”当然,这其中山西人也发挥了不少聪明才智,比如山西武警文工团的李建平。
2007年11月至12月间,200人的第一批击缶试验队伍终于诞生,到了今年二三月份,队伍发展成为400人,到了四五月间,队伍终于发展成为2008人,这些人员全部来自五大军区,而且所有人都有着一米八到一米八五的统一身高。“击起缶来,那叫一个帅!”
林妙可没有那么多故事
对于林妙可的诞生和之后的关于她的“身世”以及“配唱事件”等是是非非,张继钢的态度是不愿意多谈。
“我们觉得开幕式上需要这样的一首歌由小孩子来完成,最初我们设想的形式是童声合唱或者是独唱,最终确定是一个人,于是就开始选人。”而选人的标准是怎样呢?“这个孩子不能胆小,总不能一上台当着十几万人的面就紧张了吧?不能不会唱歌吧?我们派出去人选,就选到了林妙可。这孩子符合我们的标准,而且好看、纯真。”
记者本希望张继钢能多透露一些细节,但他的描述始终轻描淡写,甚至没有提到幕后那孩子的名字,只是说“就后来他们领来几个孩子,我们听了一下,最后定下来两个担任A、B角。”
说到这里,张继钢显然不想继续这个话题,于是直接说道:“其实,林妙可没那么多故事!也没人认识,也不存在什么关系,就是选出来的。”
目前仍在忙碌中的张继钢,仍然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好好休息一下。问他残奥会结束后总可以好好睡个懒觉吧,他感叹“我已经是身不由己的人。”不过他最后还透露给记者一个消息,就是明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的活动,他将参与负责。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