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杠铃、清台面,同时换装加重片。一场比赛下来,志愿者(志愿者博客,志愿者新闻,志愿者说吧)都要往返跑将近3000米。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重馆,尽管赛事已近尾声,但志愿者们娴熟的业务还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举重馆负责人告诉记者,奥运会举重比赛的专业技术志愿者共两组10人,他们都是来自体育大学的专业学生,而这五人组中,四男一女,清洁、加重也是各有分工。
负责人说,其中有两名男生负责听主持人通报,从器材库里调取杠铃片,另外两名男生专职负责安装,并在不加重时检查卡箍。“唯一的女生则主要负责杠铃杆和举重台的清洁。”该负责人称,如果要换15公斤以上的杠铃片,这名女生还要用起杠器支起杠铃,方便其他加重员为杠铃加重。
根据举重竞赛规则,从主持人播出试举重量,到运动员站在举重台上试举,这段时间规定为1分钟。而每位运动员上台试举,加重员都需要跑上举重台,根据需要调整杠铃重量、清洁举重台。
短短1分钟内完成杠铃加重工作,这些加重员们只能跑步前进。从三场举重比赛看来,完整地进行杠铃清洁、加重仅需要15秒,如果下一举是相同重量,他们不到10秒钟就能完成任务。
记者粗略统计,运动员抓举、挺举的试举次数均为3次,每场比赛约有10名运动员参加,按照每人都进行试举计算,举重员志愿者每场比赛需要台上台下往返60多次。而每次往返约40米,这样他们一场比赛最多要跑3000米,一天两场比赛就是6000多米。
不仅如此,这五人小组的行动还保持了高度一致。
记者注意到,他们的坐席位于举重台的左侧,运动员试举后,他们会同时起立,排队跑步上台。而先完成任务的加重员跑下举重台后,也不能落座,要在坐位前等候同伴,待全体站成一排后,才能同时坐下。
意外发现
为减少人为裁定不精准志愿者绞尽脑汁——
准确判罚我发明了“计分器”
本报讯(记者鲁曼志愿者巩佳伟)志愿者小发明,让羽毛球双打比赛中的发球权判罚变得精确无误。
在北京工业大学比赛馆,负责羽毛球成绩处理的志愿者们,人手一个这样的简易计分器,而且使用效果不错。
发明者谢意告诉记者,他是北工大软件工程大四的学生,专门负责成绩处理工作,直播电视画面中的比分变化、发球权归属,都是由他手控电脑完成的。
谢意说,选手发球时要更换到发球位置,因此四个选手会经常换位。如果比赛正常进行,电脑会帮助成绩处理员判断每一局的发球权。遇到裁判员中途重新纠正比分的情况下,只能靠人为判断发球权。
“这时作为成绩处理员就十分头疼,我担心出现失误,才绞尽脑汁设计了这个简易计分器。”谢意说,这个计分器就是把羽毛球双打规则具象化,利用数学的排列组合,把所有的8种发球情况,都罗列在一张纸板上,赛时,只要拨一拨纸板,每一局都能准确快速判断发球权归属。
现在,北工大的8个成绩处理小组,都有一个这样的计分器。经过大家的多次验证,觉得非常有效。他们打算把这个发明注册专利,想推广到乒乓球、网球双打等比赛中。
志愿先锋
为及时传递成绩志愿者苦练基本功——
看到英文就琢磨是不是国名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杨杰记者胡晓宁)“GRE是希腊,不是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看到同学手里的GRE教材,老山自行车馆的志愿者初晓宁语出惊人。
在老山自行车场馆群,志愿者初晓宁和博迪称得上是个“焦点人物”,他们不仅能把各参赛国的英文缩写倒背如流,而且见到英文缩写就条件反射为“这又是哪个国家的缩写”。
“搞不清这些英文缩写,容易耽误事。”初晓宁说,他和博迪在老山自行车场馆群内负责竞赛成绩的接收,并通知颁奖、升旗等部门作准备,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成绩接收工作,他俩在比赛之前就做足了“功课”。
上岗前,他们利用一天的时间,搜集到各参赛国的国名英文缩写,并开始默默背诵。为了更方便记忆,除了记忆缩写外,还要背诵英文名全称。
“大约用了三四天时间,我们就把50多个参赛国的国名全记住了,而且是张口就来。”初晓宁说。
温情瞬间
没门票难进场愁坏印度博士——
雪中送炭志愿者帮拍“资料片”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王子君记者胡晓华)眼瞅着要泡汤的学术论文,在场馆志愿者的帮助下得到了资料。
昨晚8时许,工体馆内的比赛已经开始1小时了,3名印度客人急匆匆地赶到场外,手里提着大包小包,因为手里没票,讲英文又操着浓重的口音,和别人沟通出现了障碍,3个人急得满头大汗。
3名客人告诉记者,他们是印度浦那大学的在读博士,此次专程来京是为了完成体育方面的学术论文,由于条件有限,他们没能买到门票,根本进不去场馆,不过非常希望看一看场馆里的样子。说着,他们还向记者出示了护照等证件资料。
工体馆志愿者了解情况后,立即调来场内专门负责摄影的志愿者,拿着印度博士们的数码相机,到看台、赛场等观众所能走到的地方,帮他们拍下了几组照片。
比赛后,3名印度人临走前,向志愿者们竖起了大拇指。
收到男友的鲜花,小司幸福地笑了
摄/记者陈柱宗波
合理利用赛后剩花小伙子不扔不弃昨天——
浪漫守候志愿者鲜花献女友
本报讯(夜线报道组)借花献佛,志愿者小郭终于看到女友久违的笑容。
昨晚11时许,鸟巢南门外的人群已渐渐散去。志愿者小郭手捧一束白色的百合花,静静地站在树影下等待同样做志愿者的女友小司。
一会儿,在一群志愿者中,小司出现在南门外。小郭紧走两步,将手里的花塞到她手中。“太漂亮了,真谢谢你。”小司惊喜地笑了。
小郭告诉记者,他是真正的借花献佛。原来,这束百合花来自奥林匹克公园网球中心。他是那里的志愿者,由于网球比赛于昨晚全部结束,大家在清理场馆时,发现贵宾室内遗留了很多花束。
“本来要处理掉的,但我们都觉得很可惜,就请示领导把剩花给分了。”小郭说自己特意挑了一束百合送给女友。
寻找奥运明星脸
酷似射击冠军想跟偶像合影专家点评模仿者
憨厚有余这个“杨凌”八分像
专家点评
协和医院整形专家王阳表示,两人均为圆脸型,相似度为八成。但小尔他上睑部组织过于丰满,憨憨的感觉,显得不如杨凌精神疏朗。
杨凌
尔志刚
制图/李铭
小眼睛,大圆脸,微笑时两颊高高凸起,别说,一袭运动装扮的尔志刚,还真和射击名将杨凌有几分相似。
2000年悉尼奥运会,随着杨凌接连拿下两枚金牌,在丰台检察院工作的尔志刚也“一夜成名”。
同事说,当时看射击比赛时就觉得小尔和杨凌很像,等正式颁奖时,杨凌的笑脸更让大家觉得两人特有兄弟缘。
从那时起,同事们经常跟他开玩笑:“呦,英雄来啦,签个名吧!”尽管小尔也会不好意思,但他的回应却很干脆,“行,一顿饭一个签名。”
不过,身在公检法队伍的尔志刚,对打枪却是“一窍不通”,他是从对杨凌的关注,转移到射击上来的。
如今,对这个与自己相像的奥运冠军的资料,尔志刚已能如数家珍,他说,自己还有一个小心愿,就是能与这位“兄弟”合张影。
文/记者陈昆胡晓华摄/记者陈昆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