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运动员与观赛市民擦肩而过。 |
赛道两边随处可见有序观赛的市民 |
女子马拉松 |
清华大学的学生在校门口为选手加油。 |
冲出清华大学校门时,中国选手周春秀(右1)、朱晓琳仍然领先于其他选手。 |
当最后一个运动员比第一名迟约半小时跑出清华大学东门,赛道旁边的观众仍然爆发出高昂的“加油”声。在昨天举行的女子马拉松比赛中,记者感受到北京观众的浓浓“奥运精神”——他们清晨就出门为奥运欢呼,并用最热烈的掌声为最后一名选手鼓劲。
昨天清晨6时左右,记者就打车前往比赛起点——天安门广场东侧路。由于交通管控,只能在祈年大街与前门大街交口下车。运动员从天安门广场出发后,这里是第一个要经过的主要路口。
马拉松比赛赛道长超过40公里,耗时超过2小时。当运动员们跑过祈年大街,奔向天坛后,记者又打车来到清华大学东门等待。这里是距起点大约30公里的地方,马拉松比赛最后10公里应是加速冲刺阶段。
9时10分左右,依然是天空首先传来轰鸣声,6架电视转播直升机盘旋在清华校园上空。随后,引导车和警车驶出校门,接着是一辆媒体车,车后坐着5排记者,架着“长枪大炮”,都对准正跑出来的38岁罗马尼亚老将迪塔。迪塔从20公里处就开始领先,与第二方阵距离越拉越大,几分钟后第二方阵的十多位姑娘才跑出校门,领头的是中国选手周春秀和朱晓琳,观众立即报以热烈的叫好声。后来周春秀开始冲刺,但是由于落后太多,她最终获得了铜牌,这也是我国选手在奥运马拉松比赛中的最好成绩。
第一名跑过去了,中国运动员也跑过去了,而后面的选手不知何时才过来,现场却无人离开,一位市民说,我们其实不仅仅是观众,也是参与的一分子,“因为马拉松比赛太折磨人,如果有了观众的加油,落后选手的心里也会更暖和吧。”大约到了9时40分,一位选手迎着“加油”声跑出校门后,她的身后驶出来一辆工作车,比赛结束了,人们开始散去。在昨天的比赛中,只有雅典奥运会铜牌得主美国人蒂娜因脚部受伤退出,其他人都坚持跑完了全程。尤为让人感动的是,在记者直击比赛的路段,几乎没有观众提前“离场”。本报北京快电 本报特派记者 张洪金 项磊 摄影报道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