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就说
很多人说,国球无悬念。
这话似乎没错。8月18日晚,王励勤、马琳和王皓这三员虎将,帮助中国男乒在决赛中3比0完胜劲敌德国队,夺得了奥运会首枚男子团体金牌。此前一日,中国乒乓球队刚刚获得女团金牌。
眼下,奥运正进入国球时刻。7年前,当北京申奥刚刚成功时,乒乓球队就放言:“2008年奥运在中国,乒乓球有几块金牌,我们就拿几块金牌。”而现在,这个目标已经完成一半,囊括全部金牌绝非奢望。
不过,笔者还是觉得国球有悬念。一方面,悬念依然留存在球场内。上届奥运会时,韩国柳承敏硬是从中国队手中夺走男单金牌。而赛场风云变幻,谁也不能打包票说,接下来的男女单打金牌已如探囊取物。
另一方面,更多的悬念产生于球场之外。而其中的焦点是,中国乒乓球的一枝独秀态势,会不会影响这项运动在全球的普及与发展?
或许由于这些年国球战绩太显赫,不少人已经不把国球夺金当新闻了,而是开始考虑如何做才会对乒乓球运动更有利。有人甚至提出,在除奥运会外的一些锦标赛中,我们可以让出一两座奖杯,以鼓励其他国家开展乒乓球运动的积极性。
这显然不是什么好主意。体育精神的重要原则是公平与公正。一个运动员的成长,背后既有国家的投入和支持,也有其运动天赋和后天积极的努力,还有教练的心血和家人的热盼,我们怎么能够忽略这些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乒乓国手完全没有退让的余地,他们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地去夺取胜利,尽可能地包揽奖杯。
一支外国乒乓球队的主教练曾开玩笑地说,应该制定一种规则来限制中国选手在决赛中会师。但接着他就承认,这样做对中国选手不公平,会扼杀大量乒乓球运动的天才。
应该看到,乒乓球并非一直是亚洲体育的优势项目。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之前,欧洲运动员才是乒乓球运动中的“王者”,一直垄断着世界乒坛。而作为欧洲人的传统运动项目,其实眼下欧洲各国都没有放弃希望,只不过步伐有快慢之分而已。据说在德国,只要有波尔、苏斯这样的名将上场,俱乐部的小体育馆内照样坐得满满的。
而现在的问题是,作为一个乒乓大国,我们如何承担起推动乒乓全球发展的责任?这些年开展得比较红火的乒超联赛,先后引进朱世赫、波尔等一流外国选手,让其融入中国高水平的竞技环境之中,或许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竞技场上,崇尚的是在公平的原则上进行一场平等的较量,拼尽全力才是对对手的尊重。竞技场外,如何以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化方式,推动诸如乒乓球、跳水等中国优势项目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显然也是奥运会后需要破解的一个问题。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