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刘翔,他退出鸟巢赛场,却跃上了各大媒体的社论。
《刘翔哭了,我们心痛》,香港《星岛日报》的这篇社论,批驳了刘翔抵受不住压力,怕输,在场上亮一亮相向赞助商交代后,借伤退出比赛的“阴谋论”。
是的,我们心痛。今天,早已不是那个用无谓牺牲来换取抽象精神动力的时代,我们需要英雄,也懂得爱惜英雄,心疼英雄,心疼自己的孩子。除《大公报》外,香港《明报》在社评中祝福刘翔疗伤回归再战江湖。此时此刻,最重要的是安排刘翔接受最先进的治疗,使他能够康复,再度驰骋田径场上。同时,也希望刘翔退出事件能引发有关方面更加关注运动员身心健康。
经济学里的“时滞”,也可适用内地媒体和海外媒体在时评领域的差异。当内地媒体的评论还在进行情感宣泄和价值判断的常识普及时,香港一些媒体就跳开了道德高蹈的说教层面,呼吁要加大力度发展运动医学,取法西方在这方面的先进医学和科技水平——这是“识”的时滞。
《明报》这篇社评文章提到,类如刘翔这样的顶尖运动员,谁不是带着一身伤患?对于运动员而言,问题不在满身伤患,而在于如何对待这些伤患,若讳疾忌医,伤患最终会摧毁运动员。中国已经晋身为体育强国,但是在运动医学水平与西方先进国家存在巨大差距,我们绝不贬低中西合璧的运动医学手法有其独到之处,但是西医在这方面的科技确实大幅领先。例如,中国女排的两名主将赵蕊蕊和冯坤的腿伤,严重到连走路都有问题,到美国医治后,现在两人已经再度在排球场上蹦跳扑杀。
中国已成“金牌大国”,但在运动科学,包括运动医学和运动心理学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加强。香港《大公报》社评就认为刘翔退出比赛事件,更说明了“科技奥运”的重要性。社评并不认同一些评论所谓的“压力说”,说像刘翔这样的金牌精英,压力一定是有的,否则也就不成“名牌”了;但若说赛前国人对刘翔的鼓励、呵护就是压力,显非事实。刘翔的问题,恐怕还是应以科学态度对待伤痛。他的脚跟筋键伤患久久不愈,可能与本人求胜心切或训练方法有关——对待伤病的科学态度,不也体现了“科技奥运”理念吗?
当然,谈科学,更离不开人文,这方面内地媒体的评论在人文价值的普及上,特别擅长。刘翔退出后,有人讨论是否该退出比赛,还有论者以为这一事件可以梳理国民心态。但事实是,刘翔铩羽之后,不论是场内观众,还是来自全国四方八面的反应,多的是谅解、鼓励。香港媒体就肯定了国人对刘翔退出比赛的正面反应。高度评价道,一种祥和、包容、均衡的心态和氛围,已开始在中国观众中形成,人们比过去更懂得体谅和尊重别人。这一点,路透社也注意到了,他们认为,“中国观众理解刘翔”。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