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 祥
如今,恐怕没人再对外籍教练指指点点了,他们所带的中国女篮男篮球奥运表现可圈可点,可是四五年前却是一片“乱弹琴”的反对声。
当年,聘请外教是中国篮球历史上的头一回,它招致反对在情理之中。
幸好,决策者们不动摇。即使中国女篮世锦赛只得到第12名,但一直坚守以马赫为首的教练班子。理由很充分:要想参与国际竞争,就要把国际上先进的东西请进来。
现在,我们得到了回报,本届奥运女篮进四强,男篮入前八。现实证明这个路子对了,只要继续坚持下去,还会有新的突破。
突然,一个值得推敲的问题浮现:同样是圆圆的球,同样是请外教,为什么足球与篮球的对比是天与地的差别。不管是男足还是女足,外教请了一个又一个,请一个赶走一个。这些外教水平都不低,在别的地方执教都成绩斐然,到了中国他们怎么都成了“弱智”?
其实,真正低能的是足球的决策者。外籍教练和中国教练中国运动员有一个相互融合的过程,既然请了人家来,怎能两天三天不出成绩就赶人家走?怎能一有起哄声就不敢坚持正确的路子?
对比中国篮球在外教上的坚守,对比男女篮在北京奥运会上的成功,中国足球的方方面面均显得无地自容。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