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跳水决赛21日晚在“水立方”进行。凭借最后一跳的完美表现,一度落后的中国选手陈若琳成功逆转加拿大名将赫曼斯,以447.70分摘得金牌。这也是中国跳水队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的第七枚金牌。
最后一跃完美百分百
陈若琳在预赛和半决赛中都名列第一,在当晚的决赛中,她在12名参赛选手中最后一个出场。实力强大的陈若琳前三跳一直领先。第四跳后,一直居第二位的加拿大选手赫曼斯超越陈若琳,跃居第一,总分领先陈若琳1.65分。最后一轮,海曼斯的难度系数为3.2,最终获得88分。海曼斯完成最后一跳,她的教练上前拥抱表示祝贺,似乎金牌已经在握。
这时,轮到最后一个上场的陈若琳了。“水立方”里,观众们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加油声。
最后一个出场的陈若琳要拿到90分才能超越对手夺得金牌。在全场的注视下,陈若琳顶住压力,以几乎没有水花的完美一跳获得100.30的全场最高分,最终反超赫曼斯10.65分夺冠。伴随着入水的刹那,几乎全场都为之惊呼。此时的镜头对准了海曼斯,陈若琳的最后一跳令她哑口无语。
不知自己曾落后
走出水池的陈若琳与教练久久拥抱,泪水夺眶而出。“我很激动,经过那么长时间的训练,我终于成功了。”这个有些腼腆的小姑娘说。“我想把金牌分给教练、领队和我的奶奶。”她把奶奶视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当她生病时,奶奶曾悉心照料她。
陈若琳表示自己根本都不知道,在第四跳结束后落后对手。对于那个惊心动魄的最后一跳,她说:“前四跳后我没有看分数,感觉有点落后。最后一跳前,站在高台上,有点紧张,不过跳下来就放松了。入水后,我有种感觉,觉得自己能赢。”
谈到自己整场的表现,她说:“我有些紧张,只发挥出了80%的水平。”
对于观众们高分贝的加油声,陈若琳说:“比赛中,我就按平时训练来跳。加油声没影响我的比赛,我全身心投入比赛,没想那么多。”
这位4岁就在南通市儿童业余体校开始跳水生涯的“小丫”夺冠后表现出童趣:“我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睡觉。”而对于这枚奥运金牌将给自己带来的变化,她又显得很冷静:“没什么大的影响,今后我还要继续刻苦训练,如果训练时还想到自己是奥运冠军,那就不会有进步,会停在原地不动。”
她还表示,如果今后自己的能力允许的话,还将继续练跳台,不会转型练跳板。
“梦之队”收复失地
时隔12年之后,小将陈若琳将女子十米跳台跳水这块久违的奖牌收入囊中。
都说中国跳水队是跳水“梦之队”,但“梦之队”也有自己的痛,那就是女子十米跳台。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之后,中国就再没夺过这个项目的冠军。天后总在三米板,这已成了人们习以为常的潜意识反应。
女子十米跳台是和中国跳水队绝缘最久的一块金牌。自从1996年伏明霞在亚特兰大惊艳一跳之后,中国就再也没有在女子10米台上染指金牌。2000年当伏明霞不再兼项而专攻三米板,之后郭晶晶、吴敏霞这两位中国女子跳水领军人物也一直力保三米板,中国从悉尼奥运会开始后,就再也没有夺得过十米台的冠军。天后总在三米板,这似乎已经成了人们习以为常的潜意识反应。而十米跳台,却逐渐被人淡忘:在悉尼,桑雪没能挡住美国的威尔金森冲击;在雅典,劳丽诗又败在澳大利亚选手纽伯里手下。强大的中国跳水梦之队此次对于这枚金牌格外看重,同时,这也是难上加难的一枚金牌。
如今,一切的付出都有了结果,在奥运女子十米跳台的冠军领奖台上,陈若琳再次让中国女孩站到了巅峰,完成了加冕仪式。16岁已成奥运冠军,一代天后的统治时代,从“水立方”正式宣告开始。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