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共有147万志愿者参与到奥运会的服务中来,7万多名赛会志愿者直接为赛会提供服务,40万城市志愿者在城市和场馆周边提供城市志愿服务,100万社会志愿者在全市社区乡镇开展志愿服务,广大拉拉队志愿者在赛场为运动员加油助威。
赵小艳:志愿者的“小管家”
职业:西城卫生局团委负责人赛时服务地点:图书大厦站点服务岗位:应急服务城市志愿者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赵小艳主要从事站点应急医疗服务志愿者的组织管理工作。在服务期间,赵小艳在西城区全区23处38个服务站点之间走访巡视,观察志愿者的身体状态,了解志愿者的工作情况,收集志愿者的意见建议,补充短缺的医疗物资,为各站点有效发挥医疗服务职能提供有力支持。同伴戏称她为“志愿者的‘小管家’。”
赵小艳很珍惜和大家在一起服务的机会,“在我们这个应急医疗服务团队中,无论是年长的医疗专家,还是稚气未脱的青年团员,大家都十分珍惜这个为百年奥运贡献力量的宝贵机会,在服务站点的方寸之间中起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风吹日晒雨淋,没有动摇大家服务奥运的决心,高温酷暑闷热,没有降低大家微笑服务的标准。我们也常常被彼此的热情、真诚所感动,时时被彼此的认真、执著所鞭策。”
李长亮:最后一位吃上饭的人
职业:顺义区马坡镇团委书记赛时服务地点:乡村赛马场服务岗位:信息咨询城市志愿者李长亮被顺义城市志愿者亲切地称为“贴心管家”。同时,他还是顺义19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之一乡村赛马场站点的负责人。
作为后勤保障负责人,李长亮一人肩负着保管员、送餐员、巡查员三项职能。作为保管员,每一批城市志愿者物资他都亲自过数,建立详细的物资接收、发放数据库,小到一件衣服、一顶帽子、一个工作牌的接收、发放他都一一记录,准确无误。作为送餐员,保证城市志愿者的用餐是后勤保障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每天,李长亮要统计上岗人员数量以确定用餐数量,并在中午和晚上两次为每个站点送餐,当看到每一名城市志愿者都吃上饭时,他才能安心的吃饭,他往往会成为城市志愿者中每天最后一位吃上饭的人。作为巡查员,负责外围9个站点的巡视,每天他都要走访各站点,了解站点志愿者服务情况。
李菊:灾难压不垮我
职业:北京师范大学学生赛时服务地点:奥林匹克大家庭饭店服务岗位:运行中心助理赛会志愿者22岁的李菊是北京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家在四川省北川县。在今年发生的四川汶川地震中,妈妈等亲人遇难。谈起家里遭遇到的这场灾难,李菊的眼泪止不住流下来。同伴们把纸巾递给她,安慰这位勇敢的姑娘。灾难并没有压垮李菊,她克服失去亲人的伤痛,全身心投入奥运会志愿者服务,在奥林匹克大家庭饭店贵宾楼为贵宾们提供信息查询、语言翻译、交通安排等服务,获得了好评。
丽菲玛:手机变公共信息电话
职业:北京语言大学学生赛时服务地点:机场服务岗位:赛会志愿者来自尼日利亚的留学生丽菲玛,性格十分开朗。在首都机场新航站楼服务期间,她利用自己熟悉英语、法语和汉语的优势,帮助运动员和记者解决语言沟通不畅的问题。由于帮助过的人太多,丽菲玛的手机号码一传十、十传百,几乎成了公共信息电话。
丽菲玛高兴地说:“虽然我没有在奥运会上拿到什么奖牌,可是帮助别人克服了不少难题。我一听到人们称赞北京奥运会,就十分开心,北京奥运会使我有一种成就感,因为我参与了。”
付曦:斐济朋友竖起大拇指
职业:四川师范大学学生赛时服务地点: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服务岗位:观众服务赛会志愿者付曦服务的岗位是奥林匹克公共区南部安检口安检协查工作。有一次,付曦下班以后要赶去开闭幕式运行中心,就乘坐了奥运专线。在公交车上,一群外国人看她身着志愿者服装,便向她询问奥运村的位置。“我也是在奥运村下车,于是我让他们跟着我走。因为担心他们在语言上遇到困难,下车后我亲自带他们前往奥运村,这群斐济来的朋友非常感动,纷纷跟我握手,并对我竖起大拇指。”
刘金平:加班196小时服务交通
职业:市公安交通管理局郊区工作处工作人员赛时服务地点:国道110外围进京防控检查站服务岗位:社会志愿者7月1日至8月20日,全市边境日均进出京流量与平时相比下降70%以上,圆满实现了奥运期间削减进出京机动车流量的目标。同时,保障了22万余辆城市生活生产物资绿色通道车辆顺利进京。这是包括刘金平在内的许许多多的交警和社会志愿者辛勤努力工作的结果。
刘金平和爱人都是交通民警,孩子上学,家务事无人照料。奥运安保工作启动后,刘金平经常加班加点深入一线,检查各项奥运安保措施落实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自7月1日以来,刘金平同志献公休12天,累计加班196小时。让刘金平感到欣慰的是,通过广大交警和社会志愿者辛勤努力的工作,奥运期间,机动车进出京交通流量大幅下降。
周茜:我也曾是体操运动员
职业:北京大学医学部体育系的一名教师赛时服务地点:工人体育馆服务岗位:竞赛组织赛会志愿者原来做运动员的时候没有机会参加奥运会,这次北京奥运会我能为热爱的艺术体操比赛项目提供专业的志愿服务,尽一份微薄之力,这是我毕生的荣幸。周茜是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体育系的一名教师,曾经是一名专业艺术体操运动员的她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参与了奥运。
周茜在艺术体操训练场馆做一名训练主管,按照规定的训练时间和场地,给各国运动员的训练提供最好的服务和保障,使她们在比赛前的训练能够安心,做好充分的准备,比赛中发挥她们最高的水平。
虽然只是训练场馆,但是为了让运动员们在训练的过程中保证安全,周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参与服务,经常要从早晨7点工作到晚上10点。“这不仅是我的工作职责,也是我的心愿,尽管每天早出晚归的辛苦了将近一个月,但这是百年不遇的一次难得的机会,是作为一个国人的荣耀,值得。”
竞报记者顾静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